APP下载

记录即将消失的西藏驮盐文化

2004-04-29王德领

全国新书目 2004年5期
关键词:戒律盐湖牧民

王德领

《西藏最后的驮队》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他带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摄制组跟拍一个驮盐队为线索,以诗一般优美流畅的文笔,全面真实地介绍了西藏北部牧民历经数月,赶着牦牛,艰苦跋涉,找盐、采盐、驮盐的全过程和由此引发的盐粮交换,展现了驮盐仪式、驮盐用语、驮盐歌等驮盐文化习俗,还描绘了众多牧民家庭及牧人的现实生活。由于用汽车拉盐的普及,加上1998年政府对加碘盐的推广,具有神秘色彩的驮盐正式成为历史。本书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翔实的文字,全面真实地记录这即将消失的珍贵的历史瞬间。

本书的一个突出特色是具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大约1000多年以来,藏北男人每年都要赶着牦牛去盐湖驮盐,一般行程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十分辛苦,以至作者将浸透汗水的驮运路看作是自己民族的缩影。依循古人的说法,如果一个男人一生参加九次驮盐,就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驮盐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其意义早已超过了一种劳作方式本身,而更多地被赋予了宗教式的神圣,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譬如,驮盐队拒绝女人参加,驮盐的男人们要专门组成临时家庭,由“爸爸”、“妈妈”、法官、煨桑师、“保布”(第一次参加驮盐的人)等组成,各司其责。“爸爸”统管整个驮队的事务,“妈妈”负责做饭烧茶,法官执法,煨桑师念经。驮盐队离开了家乡,就失去了家神的保护,为了要朝见伟大的盐湖母亲,法官要宣布戒律,规定驮盐人要说盐语(一种与性有关的隐语,迥异于日常生活语言,只有驮盐人才听得懂),要拒绝女色,绝对不能说出“天”、“地”、“野驴”这几个字,不能随意与“黑屁股”(指当地人,盐人自称为“白屁股”)见面,不要让乞丐、女人和狗在盐队营地附近留宿。

如果盐人不守戒律,就要受到惩罚。在盐湖采盐时,盐人要唱许多韵味十足的采盐歌,采完盐要举行隆重的祭湖仪式,由保布献“昨母”(面牛),众人唱《祭祀歌》,骑马绕着经幡飘扬的祭台转圈,以此答谢盐湖母亲,祈请盐湖来年再赐给珍贵的盐巴。

《西藏最后的驮队》 加央西热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1定价:45.00元

猜你喜欢

戒律盐湖牧民
牧民新生活
天空之境——新疆柴窝堡盐湖
牧民歌唱冬奥会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商人买马
自觉遵守“十条禁令”、“十条戒律”承诺书
如冰如雪,貌美盐湖
戒律和自由
西昆仑新发现盐湖型卤水硼锂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