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妇女的文身习俗

2004-04-29王学萍

全国新书目 2004年5期
关键词:泉源文身双线

黎族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黎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特征十分鲜明。《中国黎族》是研究黎族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以民族学为理论依据,包括黎族历史和地理的一般情况介绍,对读者进一步了解黎族,了解黎族社会的发展变化,弘扬黎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黎族妇女的文身习俗。

文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海南汉语称“绣面”或“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家人文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他们把文身看成民族的标志。如果生时不文身绣面纹上本家或本支系的特定标志,死后则祖先因子孙繁多,难以遍观尽袒。倘若“祖宗不认其为子孙,则永为野鬼”(见《海搓余录》)。再则,在上古时代,种族之间常发生互相残杀的悲剧,把俘虏妇女作为战利品。由于种种原因,妇女将成年时,务必进行文身,易于辨识,亦藉免为俘虏。

黎族妇女文身时不仅图有定形、谱有法制,连施术年龄亦有所规定,以各族祖传之图案进行文身,绝不能假借紊乱。例如,美孚黎妇女,以几何方形纹、泉源纹或谷粒纹组成的图案,而润黎则以树叶纹或方块形成图案。青蛙是黎族最崇拜的动物之一。黎族文身常以青蛙作为主要图案。女子只要长大到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时,都要文身,没有例外。倘若违背或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文身,不幸与世长辞,也要用木炭按本民族祖先遗留下的特殊标志在文身的位置,画上图案,才能将尸体置于棺柩之中。不然,就没有资格埋葬在黎族集体的墓地之中。

黎族妇女文身的部位和图案有几种,主要是面、胸、手和腿。面部的刺纹一般是口唇上方至左右两眼的眼尾,对称地刺两条平行斜线,再从口唇上方至左右两耳根刺两条平行横线,形成锐角形图案。在下颏刺以半圆形和圆形图案。有的把面部的纹顺着颈部延伸至胸前两乳之间;手背、手臂、腿部和膝盖都有较复杂的纹样。

刺在身上的纹都有其美好的意义:刺在面部双颊的双线点纹、几何线纹、泉源纹等称为“福魂”;刺在上唇的纹,称为“吉利”;刺于下唇的纹,称为“多福”;刺在手腕上的双线纹,称为“保平安”;刺于臂上的铜钱纹,称为“财富”;刺于身上的“田”形纹、谷粒纹、泉源纹、称为“神气上身”;刺于腿上的双线纹、桂树叶纹,称为“护身”。这些名称,无不带有黎族人民的良好愿望。

在文身前,先要备齐颜料和工具,用陶盆把家种的染料草浸泡7天以上,成青蓝色水,使用时,加入炭屑便可。而工具只是带有一根尖利的刺的野生藤。一切筹备就绪后,就开始实施了。

文身之际要先杀鸡摆酒设祭台,向祖先鬼报告受文者的名字,求保佑平安。文师用树叶在屋中象征性地扫一番,意在赶走“凶魂”,并把树叶挂在门口,以示忌讳。文师用蘸了颜色水的灯心草在皮肤上划好文样,然后,用野生藤的刺照文样一针针地刺进肉里,并在创口涂上颜色水,待创口脱痂后,皮肤上便留下了文身图案。由于受文时疼痛难忍,可以分二至三次进行,有的要几年才能完成。

尽管妇女文身缘于祖先的美丽传说,然而,妇女们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巨大了。到20世纪50年代,这种绣面文身的习俗便慢慢消失了。

《中国黎族》王学萍主编民族出版社2004.3定价:156.00元

猜你喜欢

泉源文身双线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文身
文 身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杜泉源
奔涌吧!泉源
春分
双线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故障时发车进路准备的探讨
双线模式下概念教学的探讨
高职动漫专业双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