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科普作家的文学足迹

2004-04-29刘金灵

全国新书目 2004年8期
关键词:伊林叶永烈小灵通

刘金灵

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是文学界公认的以科普为创作重点的高产作家。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短短几年中,他发表了近200万字的科幻小说,无论是数量还是题材,都占据了中国同类图书的半壁江山。

■11岁就发表诗歌

1951年,叶永烈11岁,在温州上小学六年级。他家的不远处,是温州日报的前身《浙南日报》。报社的门口,高悬着一个木箱,上面写着三个字“投稿箱”。他当时并不知道投稿箱是什么意思,但是听人说把稿子投进去,要是写得好,报纸会登出来。他就把他写的一首小诗,偷偷地、踮着脚尖,投入了投稿箱里。

过了几天,《浙南日报》副刊组给他回了一封信,问他在什么学校读书,几年级了。他就写了一封信回答,还是投入了那个神秘的“投稿箱”。

过了十几日,他的父亲忽然笑眯眯地叫他:“阿烈,快来看报纸!”

原来他写的诗竟然发表了,这可真让他想不到!

诗歌发表在温州惟一的报纸上,全校的师生都知道了。使他一下子成为“新闻人物”,“连升三级”,成为了大队宣传委员。从此办壁报、黑板报、油印小报的任务,都落在了他的头上。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样的兴趣,让叶永烈后来即便在读理工科,还是选择了文学的道路。一直到了读大学,他还写了不少的诗,发表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上。

■写科幻小说的大孩子

高中的时候,叶永烈最向往的,是想当“无冕之王”——记者,他想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可那很难考上,好在他的理科成绩不错,又知道科普文艺作家伊林也是学化学的,他想成为伊林那样的作家。1957年的夏天,他在焦灼中终于盼来邮递员“中状元啦”的报喜——他以第一志愿考上了北大化学系。

当时北大的思想,相对比较民主自由。学生可以自由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叶永烈看的除了化学专业的书籍之外,还借天文、地理、生物等各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书籍和社会科学书籍,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杂家”。

因为叶永烈有文学的底子,又有科学的底子,写科普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百发百中”。1959年,他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日报》、《文汇报》发表了不少科普文章。当时他的同学在《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上看到了“叶永烈”的署名问到他时,他就说是与他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所以除了管信件收发的同学,谁都不知道那个“同名同姓的人”就是他自己。

19岁那年,叶永烈写了他的第一本书《碳的一家》。

小时侯,他读过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没想到,他以后也成了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写作者之一。

1958年,少年儿童出版社着手编辑《十万个为什么》。他们组织许多位中学化学老师写化学分册,当时出版社给叶永烈发化学分册的“为什么”清单时,其实他的稿子已经准备好了。而那些老师写得十分枯燥,就好像回答考试题目一样,编辑部决定采用叶永烈的相对比较生动活泼的稿子,而把别人的稿子退了回去。

《十万个为什么》有900多个词条,叶永烈写了其中的300多条,是写得最多的作者。后来他和已经退休的编辑曹燕芳闲聊,才知道《十万个为什么》的稿费是按篇算的,每篇10元,而叶永烈的却是每篇5元,打了个对折。为什么他的稿费这么低,理由很荒唐,就是因为他当时只是一个学生。

■写“小灵通”轰动全国

1961年,叶永烈21岁。那年暑假,没有钱回家,他在宿舍里,冒着酷暑写一个科幻小说,里面讲到一个大眼睛的小记者漫游“未来市”的所见所闻,对未来做全景式的“扫描”。

这就是《小灵通奇遇记》(后来称《小灵通漫游未来》)。

当年他在宿舍里戴着眼镜,汗流浃背,一气呵成写成的小说,想不到这些异想天开的想象,如:“原子能气垫船”、“电视手表”、“嵌在眼睛里的眼镜”、“环幕立体电影”,今日已经成为了现实!

可是稿子寄到出版社的时候,却被退稿了。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了后来,他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因为当时国家处于三年自然灾害,许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书中所描述的美好而又诱人的丰衣足食的未来,当然是完全与时代脱节。这部书一直被他压在了箱底,似乎已经没有重见天日的可能了。

1977年10月,少儿出版社主动约他写《国庆50周年》,他说有一部书稿还在箱底呢,不妨拿出看一看。

一个星期后,这部书稿立刻被出版社列为重点书,还请画家配了精美插图,三个月之后,“文革”后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出版了。其他省市的少年儿童出版社纷纷租型印刷,一共印了150万册!加上连环画的出版,总印数300万册!一时间,“小灵通”一下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1961年写出的科幻小说,到了1978年才得以出版,这中间隔了17年。叶永烈也从一位21岁的青年人,变成了饱经沧桑的中年人。

近年来,叶永烈仍然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人物传记和科普小说。

几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使叶永烈感悟到,一个作家能否成功和被接受,应该与时代紧密相关,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猜你喜欢

伊林叶永烈小灵通
小灵通做题
小灵通比身高
小灵通买书
叶永烈:食品科普创作的一面旗
那个为我们回答“为什么”的人走了 缅怀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
小灵通握手
科普创作的巨匠
——伊林
刺杀勃列日涅夫之后:从精神病人到反体制英雄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世纪棋局”
叶永烈:写“四人帮”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