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传播的观象台

2003-04-29尚京华

全国新书目 2003年8期
关键词:北京广播学院水门事件莱温斯基

尚京华

柏拉图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在洞穴中,人背着火光,只观察到经过他背后的事物的影子。这种说法恰当地表示出了处于媒体包裹中的现代人的认识偏差--更多的时候,我们通过媒体了解的,并不是世界本身,而是世界的影子,因为媒体对社会的反映和描绘并不是镜子式的反射,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做出了各种不同的折射。因此,要想不被媒体万花筒所迷惑,要想读懂国际传媒现象,我们就需要一双"慧眼"。

由蔡帼芬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一书,为我们认识媒体世界外的真实提供了一些可能的途径。这本书收录了1997年至2001年7篇优秀的硕士生毕业论文,这些论文或集中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个案研究,或试图从理论的角度,对国际新闻传播中的某种现象或趋势进行理性分析和总结。这些文章视野开阔,目光敏锐,对国内外的媒体现象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例如,张朔在《美国调查性报道发展机制及其嬗变研究》中,对美国的调查性报道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和理论分析。作者不仅对调查性报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做了叙述和回顾,还通过个案,即美国历史上两起总统弹劾案--"水门事件"和"莱温斯基门事件"的调查性报道作了对比分析。在"水门事件"中,调查性报道赢得了公众的信任,树立了《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威信,形成了一次调查性报道的高潮;而在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中,调查性报道非但没有像尼克松事件那样形成一次调查性报道的高潮,而且还引发了公众的厌倦情绪。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哪里?作者对此进行了解释和分析。文章还分析了美国调查性报道的合理性及其局限,并对调查性报道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为国际传播提供技术支持的互联网络本身也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这种被联合国命名为"第四媒体"的新兴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也对传统的媒体提出了生存挑战。如何看待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这种印刷媒体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前景?如何看待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的网上运作方式都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这些都是如今专家学者和媒体从业人员积极思考的问题,在《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一书中,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解答。

这本论文集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对现时代的国内国际传播现象进行了理性思考和探索,而且对我们改革国内的新闻传播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而且,论文集中的每一篇研究课题,都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同时推出,颇有自己的特色。

《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蔡帼芬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定价:45.00元

猜你喜欢

北京广播学院水门事件莱温斯基
浅析水门事件体现出的总统与宪法的关系
支撑
文化“模因”现象探析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 in Information Era
我失去了一次当富二代的机会
水门事件的遗产
莱温斯基吐槽:我是最受羞辱的女人
莱温斯基:为克林顿家族“陪绑”十年
萨科齐卷入“水门事件”?
莱温斯基:离开克林顿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