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科教育,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

2001-12-01宋太成

中国民族 2001年6期
关键词:预科少数民族汉语

宋太成

预科教育是民族院校的特色之一。中央民族大学的预科教育自1953年创办以来,已走过了48年的光辉历程。近50年来,伴随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预科教育为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初期,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之间,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程度的差别,有些甚至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别。百业待兴,民族地区急需一大批既懂本民族语言,又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到各个岗位。但是,按正规的办学模式培养人才,远远不能适应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

1950年11月24日,政务院批准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此后,全国先后开办了13所民族学院。各民族学院从(50年代)开始时只有民族干训班,逐步发展到设有干训、本科、专科和预科的多科民族高等院校。

《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规定,中央民族学院的任务之一是“为国内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以及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和中级的干部。”政治系本科“以2年时间(其中水平较差者先入预科半年或一年)培养各民族骨干……”。1953年1月,按照《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规定,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学校决定举办预科教育,把它列入当年的工作重点。并明确了预科办学目的是培养边疆少数民族青年,帮助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提高文化。学生来源是当年未完全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而且具备长期学习条件的边疆少数民族干部或子弟,入预科学习后升入本院政治系本科或其他专门学校继续深造。

1954年9月,学校进一步明确了预科的培养目标,即为学生升入本院政治系本科或其他大学、中等技术学校补习文化。其招生原则是“来者不拒,一视同仁”,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少数民族缺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先后开设了从初小到高中各种层次的补习班,学制2—4年不等。由于采取了灵活、高效的办学方式,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到1956年预科在校生高达1448人,占当时全校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1956年7月26日,学校第131次院务会议决定,将预科分为一部、二部。预科一部主要补习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预科二部的学生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可升入一部继续学习。

1957年,为了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国家有关部委的委托,相继开办了医预班、地质班、地理班、气象班、外语班等。1960年初,又开办了电机班和机械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1959年,根据西藏地区的需要,预科一部、二部和附中的100余名藏族学生提前毕业,返藏参加民主改革和建设工作。离校前,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中央民委副主任汪锋、杨静仁等领导同志做了报告。

这一时期预科毕业生的去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为民族地区培养的有文化、懂管理,且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基本上哪来哪去,返回原籍——西藏、新疆、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成为当时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一类是年龄较小,又具有较好文化基础的学生,经过补习高中文化知识后参加高考,被录取者送往各有关高校本、专科继续深造。

截至1966年,我校预科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的政工、管理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及输送到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继续深造的人数达9,000人。据不完全统计,在他们当中,有厅局级以上干部150多人,县处级干部3,800多人,也有相当多的人成了石油、地质、水利、电力、医药等行业和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等部门的专家、教授。他们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少同志至今活跃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图道多吉、四川省副省长马开明就是60年代曾就读于我校预科部。

1971年,我校预科教育在“文革”动乱的滞办中重新恢复招生。当时称为文化班,其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与“文革”前大体相同,主要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77年,教育部重新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学校决定文化班改称为预科。我校预科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逐步发生了变化。1978年、1979年共招学生100人。但是,由于“文革”的影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1980年这批学生毕业时,只有少数人升入本科,大多数留在本校政治系法律大专班学习。

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民委、教育部“关于民族学院工作基本总结和今后发展任务的报告”指出,民族学院没有实行一般高等院校只办大专和本科的办法,而是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有的为其他高等院校开办少数民族的大学预备班,帮助学生补习、提高汉语水平,等等,都是卓有成效的好经验。……

民族学院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说明,密切联系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是正确的,必须继续坚持。”

1980年春,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在京召开了干训、预科工作会议。会议根据我国民族地区中等教育的现状明确指出,民族预科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全国各重点大学学习必不可少的阶梯。

1980年6月,根据近几年来一些重点高等学校招生时对少数民族考生降低分数线录取后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试办少数民族班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决定从1980年开始有计划、有重点地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以后视情况逐步扩大。这是为少数民族教育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同时规定,民族班先在教育部所属5所重点高等院校试办,除北京大学民族班是本科外,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工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都是预科班。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经过一年或两年的补习,成绩合格者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需要,直接升入本校有关本科专业学习。

从此,预科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预科教育由原来单纯的文化补习转到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输送合格大学生的服务上。预科生的招生与当年的高考录取工作同步进行,各有关院校录取的预科生送到我校预科部学习一年或两年,成绩合格者直接升入该院校本科专业学习。自此,预科教育形成了两种形式的雏形:一种是为新疆地区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打好基础的班级,称为汉语专修班或汉语班,学制二年;另一种是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招收的补习基础文化知识的班级,简称全国班,学制一年。

1984年3月,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少数民族班的意见》,指出,在高等院校举办民族班,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加速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必要的、有效的步骤,也是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步骤,要长期坚持下去。《意见》明确了高等院校民族班分预科、专科和本科三种。预科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对民族班的招生、毕业生分配、教学和管理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预科这一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逐步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

1991年,为了规范教学单位的名称,学校将预科正式定名为预科部。

目前,预科教育根据学生的汉语程度及文化知识基础,学制分为一年和二年;按照科类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其课程设置依据教育部规定的预科教学计划,按照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兼顾专业学习的原则,主要有基础汉语、阅读与写作、数学、英语、中国文化概论(文科)、物理、化学(理科)等课程。

近20年来,预科部的教师根据预科教育的特点,结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丰富教学经验,在教育部、国家民委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的关怀下,与有关部门和兄弟院校共同协作,先后编写出版了《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微积分》、《微积分(甲种本)》、《化学基础原理》、《有机化学》、《化学》、《化学实验》、《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物理(上、下册)》、《力学和电磁学》、《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汉语阅读》、《新汉语教程》、《汉语写作》、《科技汉语》、《阅读与写作》、《中国经济地理》、《民族地理》等20种教材。这些教材的编写出版,为提高预科教育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微积分》一书,1993年荣获了首届全国民族院校民族班教材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科技汉语》一书,荣获了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又荣获了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优秀教材二等奖;同年,《新汉语教程》、《汉语写作》两本书,分别荣获了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二等奖。除此之外,还出版了著作(含合著)24部,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80年代以来,已有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民族、6,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从我校预科直接升入到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中医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50多所全国重点大学、70余个专业继续深造。

中央民族大学预科部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副教授9人,硕士研究生2人。下设汉语言教研室、汉语文教研室、数理化教研室、英语教研室。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加速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适应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5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1997年,全国有200多所学校举办民族预科班,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7,200多人。民族预科教育已成为广大少数民族考生步入高等院校学习的“金色桥梁”。

在新的世纪里,中央民族大学的预科教育将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在质量上有所提高,在规模上有所发展,开拓前进,迎来预科教育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预科少数民族汉语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学汉语
少数民族的服装
追剧宅女教汉语
跟踪导练(二)(6)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汉语与拼音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