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散文的时代

2001-11-25王义军

全国新书目 2001年10期
关键词:中产阶级散文智慧

用一个确定的年号,将历史断然划开的做法当然是粗暴的,但是,有时为了叙述的需要,我们仍旧不得不这么做。按照这种做法,我们也可以说,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散文已经进入了一个可以称之为新媒体散文的时代,而中国的中产阶级文学正式崛起。这一年的标志事件是,5卷本“新媒体散文”的出版,这套丛书几乎囊括近年来所有活跃在新式媒体上的散文作家,它是迄今为止新媒体散文的一次最大规模的结集,也是中产阶级作家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集结。

何谓新媒体散文?新媒体散文当然是指刊发在新的媒介上的散文,在这样的规定下,我们首先会想到网络散文,但是,除此之外,我也愿意把目前各类纸质媒介上刊发的都市小品纳入我的视域——后者无论是载体还是文章都已经迥异于传统,我指的是它们的品质。

坦率地说,在过去的这一两年中,我对于文学的阅读兴趣已经无可奈何地从文学杂志转移到了新质媒体,而近年的新媒体散文则真是花团锦簇,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在疯狂地刊发这些以“酷”自居的小文章,而一些都市报、晚报或以都市人为目标人群的报纸也在这一年或新辟版面或增加分量,大力将这种新的散文推向前台。在报纸和网络中,新的小品文已经取代传统的散文、传统的小说,夺权的历史当然可以从90年代初算起,但夺取全国胜利则或许是这一两年的事情。

由于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等城市已经形成十分可观的白领阶层,加之这几年在这些地区出现了一些完全以白领为受众的新生媒体(如都市报、晚报或网络)大力倡导和刊发一些以“酷”自居的散文,新式的散文至少在气势和数量上完全超过了传统风格的散文,后者多被“老气横秋”一类的词所贬评。

新媒体散文除了隐含着中产阶级的价值立场外,它在叙事风格上也迥异于传统散文——我指的是建国以来以杨朔、刘白羽等人为代表的散文,以及目前散文界所倡导的大散文。这类散文提倡宏大叙事,将个人情感与心事坚决地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以抒情取胜,另一方面,作者在叙述情感时又不敢或不愿放开,于是这种情便带有某种虚假性;叙事上讲究基本的起承转合,有一种不自觉的写作模式;篇幅较长,一般都不会少于2000字;节奏较慢,注重对文字的经营……而新媒体散文所呈现出的则是截然不同的风貌。

新媒体散文一出现,就使传统的散文相形见绌,它的轻松、幽默、诙诣、智慧都是传统散文所望尘莫及的。新媒体散文充满智慧、机智而有力量。新媒体散文的所谓的“酷”,所谓的另类感,说穿了,其实就是把智慧和知识推向极至。对于知识、理性以及共同认知的尊重,是这一批散文作者的重要特征。新媒体散文同时还追求优雅的风度。其实在30年代,梁实秋就在写《雅舍小品》,他所崇尚的文风,就是优雅。新媒体散文,如果在传统的散文家看来,是不可以想象的,这里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更多的是风花雪月,是写如何过一种体面优雅的生活,一种小康的日子,即使许多读者无法达到这种小康水平,但是,年轻的读者仍旧是心向往之——这就使这类散文在青年人中特别受欢迎。与此相适应,新媒体散文在叙事上的风格以及审美趣味,同样追求这种优雅,如强调快节奏(将时间转化为空间就是篇幅短小),强调题材的随意性,强调文字的鲜活感或机智性,这些实际上可以看成一种休闲性体现。我们也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就是这类散文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新媒体散文的主要写手和读者就是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他们有较良好的经济地位、较良好的知识智力与修养,他们不再像传统作家那样具有宏大叙事的宏愿,也不宥于个人情感的狭小天地,他们关心社会时代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叙述中他们讲究节制、自由、智慧。

因之我们可以说,中国中产阶级的散文无论是从其规模还是从其品性来看,不但已经成型而羽翼丰满——我是在这样一个维度上特别提醒中国的文学批评家有必要将新媒体散文纳入自己的视域。

“新媒体散文”丛书(共5卷)王义军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7

猜你喜欢

中产阶级散文智慧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