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孩子需要音乐

2001-06-13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5期
关键词:乐器节奏宝宝

张 湄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曾经说过: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

每个孩子早在孩提时代就开始接触音乐,妈妈哼唱的摇篮曲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音乐。也许,我们得到的第一个乐器拨浪鼓至今仍温暖着我们的记忆。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无处不在的,人类的拍手、踏脚、呼吸、心跳就是音乐,我们的身体便是最好的乐器。如果你的孩子在婴幼儿期就能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将使你的孩子学会体验生活中的美而终生受益。

南斯拉夫一所音乐学校经过多年实验研究发现,在该校受过良好的音乐启蒙的孩子,到了成年以后,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对周围的音乐活动及所有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形式抱着很大的热情,在生活中勇于迎接挑战。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都成了一个个富有独立性和多才多艺的人。因此,音乐启蒙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不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使它不致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

认识婴幼儿的音乐能力

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你的孩子也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有关专家认为,如果在他最容易接受音乐训练的年龄,缺少耳朵和心灵的训练,孩子们就会丧失天生的音乐能力,那么什么是一个人的音乐能力呢?我们的孩子又具备哪些音乐能力呢?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晋瑗教授认为,音乐能力是一个人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从事音乐欣赏、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的本领和音乐感、节奏感等心理特征,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婴幼儿又具备哪些音乐能力呢?

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几分钟后就能有听觉反应,2-3天就能对不同音色建立条件反射,5天就能辨别声音的位置。从胎儿降生到4个月,是音乐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哭是宝宝最先发出的声音,然后他会在对音乐的音高和节奏类型及身体的动作方面有一系列的进步,并偶尔能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学语声,试图通过自己的动作去制造一些有趣的声音。

4-8个月是宝宝音乐能力发展的第二阶段。6个月的婴儿像成人一样去关心各种声音。6-9个月的宝宝不断地练习发出各种声音,他们的声音渐渐呈现出唱歌的特征。约8个月大时,宝宝便开始模仿大人的语言。

到了1岁半,他们的音乐生活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奇迹”,他们发明了一些“原创歌曲”,偶尔也会发出从自己熟悉的歌曲中听来的片断或乐句,这便是幼儿歌唱与节奏活动的开端。

2-3岁的孩子能模仿一首歌曲中一个较长的片断,并开始尝试伴随着音乐“跳舞”,他们喜爱节奏鲜明的音乐,也会伴随着音乐自发地点头、跳、动、转圈子和摇摆,从而赢得不少掌声和喝采声。

3-4岁:幼儿在听音乐或学唱歌时,会渐渐明白构成音乐的某些组成部分,比如乐句、乐段等等,并能从听觉上去感受音乐的结构,他会对那些情绪热烈的歌曲发生很大的兴趣。

4-5岁: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明显增强了,能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他对音乐情绪的体验和把握,这意味着幼儿正成为一个“积极的听众”,能从音乐中得到更多的享受。与此同时,孩子的歌唱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能较为准确地演唱一首完整的歌曲。

5-6岁:大多数孩子能准确地唱一些简单的歌曲,令人欣喜的是,孩子的音域扩大了,节奏更准了,对力度、速度的控制也更细腻了,表现力更丰富了。不仅如此,大脑对整个身体动作的协调控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幼儿开始能动作协调地跳舞了。

音乐启蒙:从第一任老师开始

我们知道,音乐活动与儿童智能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音乐活动中,儿童的注意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比如一个新的音色、一首新的歌曲或乐曲,很容易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因而在倾听、歌唱和演奏活动中,儿童的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儿童的观察力在分辨旋律乐句的细微变化(音量大小、强弱、音色)中也得到发展。因为儿童必须对他所听到的音乐作细致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模仿他所听到的声音。

唱歌也发展了儿童的记忆力。儿童的音乐记忆力是在他哼唱的过程中得到加强的。

此外,音乐活动还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音乐刺激儿童产生与音乐性质相一致的新的情感体验,大大丰富了他的想象和幻想的空间,从而产生极大的愉悦感。

音乐活动还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空间概念是抽象思维的起点,而视唱教学中手势语的帮助,即用手的动作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对儿童的空间概念的形成和巩固会很有帮助。

许多家长却希望用音乐来浇灌孩子的心灵,那么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呢?音乐大师奥尔福认为,幼儿音乐启蒙的训练,必须采用最生活化的题材,把身体、生命、生活完全溶入音乐之中。因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方法一:让孩子的生活空间充满音乐。

吵闹的环境会使孩子烦躁不安,美妙的音乐则可使人放松。在宝宝出生的最初几个月内,家长可为宝宝播放一些轻音乐,或者与宝宝一起随着音乐的节拍轻轻的摆动,让宝宝也能感受音乐之美。宝宝长大了一些,家长可有意为孩子提供一些音乐玩具,让他自己敲敲打打,在窗口挂一串风铃也是一种极佳的设计,能培养孩子敏锐的听觉能力。宝宝再大一些,如果能让他接触到吉它、电子琴等乐器,会使他感到无比的神奇和快乐。

●方法二:学会倾听。

幼儿的听觉常常要比成年人更加敏锐,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各种声响特别敏感。声音具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不同的四个特点。儿童对音乐的感受,首先是从对音响的感知入手的。我们生活中的音响是极为丰富和美妙的,如鸟叫、蛙鸣、暴风雨的呼啸、雨水的嘀嗒,这些都是极好的“教材”,从小培养他对周围生活中的种种声音有敏锐的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能为他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会不同的音高:家长可用一些生活用具作实验材料,比如装有不同量水的碗、瓶子或盆,引导孩子敲一敲、听一听,问一问孩子:两个瓶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

体会不同的音色:流水声、风声、动物叫声,让孩子细细地分辨一下,可让孩子摆弄乐器进行敲击,如小铃,先让他听清脆的铃声,再用手捂住,听那“笃笃”的声音,反复地听,孩子自然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体会不同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机器的轰隆隆的响声,闹钟的嘀嗒嘀嗒的声音,还有我们的心跳、呼吸声都有一定的节奏。要让孩子体验节奏很简单,只要一边听音乐一边让孩子跟着节奏拍手、跺脚或敲击物体,孩子就会渐渐体会节奏是怎么回事了。

家长还可以用筷子、钥匙串充当打击乐器,让孩子在这具有探索意义的敲敲打打中,发现声音的各种表现:强、弱、快、慢、渐强、渐弱等等。

此外与孩子一起玩音乐游戏效果也不错,比如使用录音机,录下炒菜声、倒水声、人的讲话声、汽车开动声,然后给孩子一一播放这些声音,让他在一堆画有各种场景的图片中找出相对应的图片来。

●方法三:和孩子一起唱歌

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父母在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的时候可对着宝宝轻轻地哼歌,或者随着音乐的起伏轻轻地摇晃宝宝,让他体验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与妈妈一起唱歌也是一种享受。年轻父母还可以将肢体动作融入音乐之中,让孩子跟着你一起尽情地发挥想象和手舞足蹈,比如唱到头发时,你可以摸摸孩子的头发;唱到小鸟的时候,可以做飞翔的动作造型。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唱歌时,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便于孩子模仿;另外也要注意歌曲的节奏、呼吸、吐字、旋律要适合孩子。

●方法四:经常给孩子念儿歌和童谣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本国语言的韵律、音调入手。儿歌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和重音,也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几个月大的宝宝,父母在与他一起玩时,就可以给他念儿歌,让他体会音高和节奏。童谣中的歌词富有文化色彩与民族传统风味,能赋予幼儿许多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此外,利用童谣轻松有趣的内容,家长可设计一些形体动作,比如小鸭走路、小兔蹦蹦跳、大象甩鼻子等等,可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觉。

●方法五: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让幼儿听了音乐之后,鼓励他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或将自己的想象用动作表现,或用图画表达出来。比如有的孩子听了摇篮曲后会画一幅《宝宝睡在摇篮中》。也可以用语言引导孩子想象,如听到节奏慢的音乐想象自己在摇着小船、树枝在轻轻地摇;听到节奏快的音乐想象着小兔蹦蹦跳、小熊与洋娃娃一起跳舞。

●方法六:让孩子学习演奏一件乐器

3-6岁的幼儿学习音乐的途径有许多:唱歌、识谱、舞蹈、欣赏、演奏乐器,那么最佳途径是什么呢?专家认为是演奏乐器。孩子在学习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识谱,可以接触到有关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曲式等许多音乐表现手段和知识,3-6岁是儿童学习乐器、接受音乐启蒙的最佳期。

有的家长会问:孩子选学什么乐器为好?专家建议,家长应从四个方面加以考虑:1.孩子喜欢什么乐器。2.孩子自身的条件。3.你对孩子将来发展可能性的估价。4.家庭的经济条件。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学习音乐和演奏乐器的孩子都会成为专才,但让孩子从小接受音乐的启蒙,有助于他艺术气质的养成、智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他对美的感受力和生命的质量。

猜你喜欢

乐器节奏宝宝
花有自己的节奏
学乐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乐器
YOUNG·节奏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