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斡尔族与兴建齐齐哈尔城考述

2001-04-11满都尔图杨优臣

民族研究 2001年4期
关键词:嫩江达斡尔族齐齐哈尔市

满都尔图 杨优臣

本文根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考证我国北方重镇齐齐哈尔城的兴建,系由清初达斡尔总管首倡,以达斡尔族为主按“民筑”的方式建成的;齐齐哈尔城名是由当年倡议建城的达斡尔总管所驻在的齐齐哈尔村名延续而来的。文章考述了达斡尔族为兴建齐齐哈尔城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达斡尔族齐齐哈尔城清朝

作者满都尔图,193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地址:北京市白石桥路27号,邮编100081。杨优臣,1951年生,齐齐哈尔市政协民宗委办公室主任。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邮编161005。

2001年8月,是齐齐哈尔市建城310周年。310年来,齐齐哈尔市历经沧桑,一度是我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自1699年起,齐齐哈尔市曾是清代、民国时期黑龙江省省会;日伪统治时期龙江省省会;1945年以后嫩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直到1954年省府迁驻哈尔滨市止,作为省会城市达255年。如今的齐齐哈尔市,是管辖7个区、9个县(市)的省辖市。全市人口540万,其中市区人口126万。在全市人口中,满、回、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占6.1%。齐齐哈尔市是我国重工业、商品粮和畜牧业基地之一。

当纪念齐齐哈尔市建城310周年、颂扬齐齐哈尔市光荣历史的时候,回顾当年建城者的艰难业迹,应是后来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玛布岱:兴建齐齐哈尔城的首倡者和城建工程的主持者

嫩江流域在明代虽有卫所建制,但兀良哈蒙古各部游牧于洮儿河和嫩江下游地区,嫩江中上游仍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区。自17世纪50年代初起,按清政府的部署,达斡尔族各部落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黑龙江北广大地区,迁至北自今嫩江县,南至龙江县,形成近百个屯落,开发嫩江流域,为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贡献,其中齐齐哈尔城的兴建,尤具历史意义。

为管辖嫩江流域达斡尔等族广大地区,在原来编佐的基础上,康熙初年设立总管,驻齐齐哈尔屯。关于总管的名称史料记载不一,有称索伦总管者,有称齐齐哈尔总管者,亦有称达斡尔总管者或布特哈总管者;俄国史料中则称为脑温总管。首任总管孟格德(达斡尔族苏都尔氏)、博吉勒岱(达斡尔族金奇里氏),二人均是在京城侍卫任内调任齐齐哈尔总管。玛布岱系孟格德之侄,约在康熙二十五年由京师侍卫任内调至齐齐哈尔任总管。

玛布岱任齐齐哈尔总管时,正值康熙二十七年(1688)蒙古准噶尔部和喀尔喀部之间发生战乱,威胁嫩江流域的安宁。大约康熙二十八年(1689)齐齐哈尔总管玛布岱上书理藩院陈述:“据齐齐哈尔等村佐领鄂博托、琨杜勒德依、阿尔斌、苏喇勒图、诺恩岱、奇林泰、额哩德依,骁骑校必齐勒图、布寨、扎巴喀岱、吞杜、多勒退、格布格德依、库特内,小领催等共呈大臣等:我等祖、父等自黑龙江来嫩江归顺圣主以来,四十余载,适迂太平,散居六百余里,随意逸乐。今闻厄鲁特、喀尔喀相互征伐,若众巴尔呼等穷寇得知我等诸村散居而肆意侵扰,则欲保妻孥,亦非一时所能收,且皇上之事,亦将难以适量采获。据此,我等情愿披甲,于我等住所附近,择一形势之地,筑城聚居。如有行动,则豁命致死效力,以报皇上恤养之恩。”这一报告的核心一是情愿披甲,一是择地筑城。对此,理藩院的批复是:“据院咨复:查得,城筑何处;或令自力修筑,或请官为修给;披甲之后,误貂贡与否;再,筑城于形势之地,使居一处,则穷困人等难于种地与否;又,披甲发给钱粮与否之处,均未开列,不可即行揣议。据此,俟尔等将此事项详议查明咨文时再议。”康熙二十八年(1689)厄鲁特和喀尔喀之间的战乱,果然波及嫩江流域,逃亡到齐齐哈尔、扎赍特、杜尔伯特等地的巴尔虎牧民三千多户,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的安定。康熙二十九年(1690)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同玛布岱联名向朝廷上书申请筑城:“达斡尔等自墨尔根(今嫩江县——引者)至穆哈喇村(今龙江县莫呼村——引者),据嫩江之岸而居,绵延六百余里。去岁喀尔喀、巴尔呼等来齐齐哈尔地方之际,索伦、达斡尔等经逃散。嗣后,倘有此等事宜,则齐齐哈尔周围无城廓,绵延而居者相距遥远,将难以收聚、保护。据此,除无栖所而游牧之索伦、鄂伦春外,若齐齐哈尔等诸村达斡尔内,酌请选丁一千名,整编牛录,令其披甲,不得以私行渔猎,相应停纳貂贡。所给钱粮,照省城之例。将家道殷实之人安置于城内,穷困人等安置于村,则不难耕种,有事可收入于城内。然达斡尔等均系向皇上贡貂之人,其披甲事宜,我等不可擅自议定。作何办理,请部定议具奏。”

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二十三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进京请敕时,“奏喀尔喀、巴尔呼等肇事时索伦、达斡尔情形及应行筑城缘由。奉旨:‘著不误农时,乘闲筑城。”萨布素领旨返回黑龙江后“传旨于总管等,一同详察地方,于嫩江东岸卜奎驿站地方丈量筑城处所,以达斡尔等人力动工修筑,至种田季节后,宣布来年竣工,将力夫遣回该村。”

从上述往来公文中不难看出,当时总管衙门所在的齐齐哈尔村已是达斡尔等族社会的中心,理应选定为齐齐哈尔城址。但由于齐齐哈尔村位于嫩江西岸,与黑龙江将军驻在的墨尔根城、边境重镇黑龙江城间隔嫩江,往来交通不便,故选定卜奎驿站为城址。对此当地民间有“风刮卜奎”的传说:齐齐哈尔城址本已选定在齐齐哈尔村,并已测量埋好桩子,突然一天夜里一阵大风把埋好的桩子挪到江东的卜奎村,所以形成了同名的一个齐齐哈尔村,一个齐齐哈尔城。

遵照康熙皇帝“著不误农时,乘闲筑城”的圣旨,筑城工程自康熙三十年(1691)春开始。首倡筑城的齐齐哈尔总管玛布岱晋职为副都统衔总管,负责主持筑城工程,按“民筑”之旨意,以达斡尔族为主担起兴建齐齐哈尔城的重任。1691年组织600人进山砍伐树木,顺嫩江流送筑城工地,做为筑城木料。由于达斡尔族早在黑龙江以北时就曾建筑过铎陈、阿撒津、雅克萨、多金等筑有城墙、碉堡、暗道等防御设施的城堡,所以齐齐哈尔城的建筑进行顺利,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已初具规模,康熙三十二年(1693)竣工。以康熙钦准筑城和工程奠基动工为标志,康熙三十年(1691)“8月12日(七月十九日)兵部行文到齐齐哈尔,以此为准,定为齐齐哈尔城庆日。”与齐齐哈尔城几乎同时修筑的还有嫩江与松花江汇流处的伯都讷城。二者不同的是,后者定为“官筑”,“派盛京兵八百名,修建木城。其修造衙署、仓库需用木匠,取自盛京工部。”而齐齐哈尔城则是“民筑”,只是在工程进行过程中,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在人力上曾给以支援。萨布素给玛布岱的咨文写道:“据尔等咨称:去年曾派六百人往运筑城木料,来年砍伐筑城木料时,拟派齐齐哈尔城官兵二百员名,锡伯二千附丁内二百名,布特哈达斡尔内二百名。并派达斡尔章京一员,因锡伯丁前往,派家资富裕,不误迁移之章京一员,前往管束伊等。”

齐齐哈尔城分为内城外城,“内城排木重垣,中实以土,具雉堞之观。四门皆有楼檐,方一千三十步,崇丈八尺。外郭因沙阜高下,甃以土垡,方十里。东、南、北各一门,西二之,有大小

西门之称。康熙三十年筑”。后经雍正、乾隆年间重修后,于光绪八年(1882)改建为砖城。关于新修建的齐齐哈尔城的面貌,康熙三十三年(1694)春季自北京返回途经齐齐哈尔城的俄国使者伊兹·勃兰特在其报告中写道:“脑温城城墙是中国人用木料建成的……逗留期间,给城墙填上了土。配备了枪炮和弓箭,以巩固防城,并开设了相当数量的小铺子与俄国人作生意。”

由于齐齐哈尔位居统辖我国东北边疆之要地,引起清政府的重视。“齐齐哈尔,最为紧要形胜之地。应于席北、卦尔察、打虎儿内,拣选强壮者一千名,令其披甲,并附丁二千名,一同镇守齐齐哈尔,令副都统品级马补代管辖。”至康熙晚年黑龙江各城的兵额已成定制。“三城(指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城——引者)兵籍,达呼里居数之半。卜奎,满洲兵五百八十一。汉军二百二十,索伦七十四,巴尔虎二百四十,达呼里九百二十五……”可见,达斡尔族不仅是兴建齐齐哈尔城的主力,而且也是驻防齐齐哈尔的主力之一。齐齐哈尔城一经建成,便很快显示其重要性。康熙三十七年(1698)墨尔根副都统衙门迁至齐齐哈尔,裁齐齐哈尔城守尉,设齐齐哈尔副都统,墨尔根副都统喀特护为首任齐齐哈尔副都统。康熙三十八年(1699),黑龙江将军自墨尔根移驻齐齐哈尔,从此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城250余年。

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的设立和随后黑龙江将军的移驻齐齐哈尔,确立了齐齐哈尔在当时中国东北边疆的幅员广大的黑龙江省政治中心的地位,同时也为此后持续将近200年的行政机构的确立打下了基础。康熙二十二年(1683)设黑龙江将军,驻黑龙江城(瑷珲)的同时设黑龙江副都统;康熙二十九年(1690)黑龙江副都统移驻墨尔根,设黑龙江城守尉,雍正八年(1730)重设黑龙江副都统,裁城守尉。墨尔根,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副都统移驻齐齐哈尔后设城守尉,康熙四十九年(1710)重设墨尔根副都统。在此前后,雍正五年(1727)设布特哈总管,雍正十年(1732)设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至此,已形成齐齐哈尔、黑龙江、墨尔根三副都统以及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和布特哈总管5个辖区,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

二、城名:从齐齐哈尔屯到齐齐哈尔城

齐齐哈尔城名的由来,与另一同名的齐齐哈尔屯联系在一起,中间有着内在的延续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方志中多有著述。如:“康熙三十年,于嫩江东卜奎地方筑城,邻近齐齐哈尔村,即以为名。”“齐齐哈尔,清初达呼尔、锡伯、卦勒察诸部弋猎游牧之地。康熙二十三年,因征罗刹,于嫩江西岸去今城十五里之齐齐哈尔屯,设火器营参领驻守。三十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会同宁古塔将军佟宝议建齐齐哈尔及伯都讷,以树声援。寻以齐齐哈尔与墨尔根中隔嫩江不便,改今卜魁地,仍以齐齐哈尔名城。”

上述两条材料中,第一条材料以齐齐哈尔村与齐齐哈尔城相邻来说明齐齐哈尔城名的由来,显然并不准确。第二条材料指出齐齐哈尔村原设有火器营,所以新建的城名仍为齐齐哈尔;而且说明新建的齐齐哈尔城之所以不在齐齐哈尔村划定城址,是由于齐齐哈尔村对外交通不便。但后者同样忽略了齐齐哈尔总管与齐齐哈尔城名之内在联系。即齐齐哈尔村不仅是火器营的驻在地,更重要的是齐齐哈尔总管衙门的所在地。康熙十五年(1676)从尼布楚前往北京的俄国使团记述的他们所到的中国境内的第一个城市——脑温城,其实就是齐齐哈尔村。使团在此作必要的停留后,由中国官员陪同沿嫩江西岸,渡过雅鲁河,取道扎赉特、科尔沁等蒙古地区,前往北京。

《达斡尔族村屯录》根据文献记载、族谱和民间传说,记述齐齐哈尔村的由来:17世纪中叶,生活在黑龙江以北额苏里河流域的额苏日哈拉的巴克日、甘昌、乌朗克日、杜尔吐勒等四莫昆人,在清军压境下,哈拉首领接受劝降,被清廷封为世袭佐领并奉命内迁,沿嫩江来到齐齐哈尔建屯定居。时间是在清崇德末年至顺治初年。

当年齐齐哈尔村的概貌,康熙十五年(1676)途经此地的俄国使团在向沙皇的报告中有如下描述:“他们为使臣和随员安排了住处,共有房间八间。使臣住在中间,军役人员住在驿馆两旁。他们住的房屋是土墙,屋顶上盖着芦苇,屋里有土耳其式的炕,坐在炕上时,也像土耳其式地盘起腿。炕边有炉台,炉台上放着锅,锅里煮食物,烟道经炕的下面通向屋角的烟囱,因此屋内很暖和……那个村庄大约有一百间房子,村庄坐落在脑温江一个支流的岸边上。”⑤可见,齐齐哈尔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村庄。

关于齐齐哈尔名称的由来,《齐齐哈尔市志》认为:“‘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

齐齐哈尔城还有一别名,称为“卜奎”,是由于齐齐哈尔城建于原卜奎驿站址而来。卜奎,原系嫩江东岸达斡尔族屯落,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驿站,称卜奎站。关于卜奎地名之由来,成书于康熙晚年(齐齐哈尔建城20年后)的《龙沙纪略》考证为:“卜魁,站名,……或日大力人为布枯,曾有布枯居此,故名。今日卜魁,误也。或日有达呼里人名卜魁。耕于此。”达斡尔族确有名布库者,玛布岱之先曾任齐齐哈尔总管。也许由于“卜奎”之称较“齐齐哈尔”更顺口,曾被不少方志作者采用,如《卜奎风土记》、《卜奎纪略》等。

[责任编辑刘世哲]

猜你喜欢

嫩江达斡尔族齐齐哈尔市
百年嫩江
我家住在嫩江边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鹤之灵
嫩江玛瑙红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城镇化对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冲击
爱之声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物理电功率专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