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

2001-04-11王天津

民族研究 2001年4期
关键词:青藏高原资源生态

青藏高原森林草地的生态价值是一种包含人类抽象劳动在内的无形劳动生态产品,需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创建新型的环境资源产业,探索使生态效益价值得到市场实现的有效方式。环境资源产业的组建需要在宏观上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资源性资产的基本特性,包括认识资源性资产的价值含义,确认青藏高原资源性资产主要安体,掌握无形劳动生态产品使用价值特点。二是搭建环境资源产业组织框架,要求集中力量抓好几个重要生产部门;三是营造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市场氛围,主要涉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围,以及为该产业顺利运作而制定的一些政策保证。

关键词:青藏高原资源性资产生态产品产业运作

作者王天津,1952生,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81。

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江河源区和气候调节区,它的生态价值高于人类使用现有技术能够从中获取的经济价值;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那里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从事经济建设所要处理的事务较为复杂。由于环境建设的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如何使植树种草等工程的运作符合价值规律,就是当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本文提出应当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市场经济法则,创建一个新型的环境资源产业体系,以此作为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措施,促进高原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一、明确青藏高原资源性资产的基本特性

环境资源产业已经存在于现实社会,而且内容很多,例如风光旅游就是该产业的典型行业。本文主要是从区域环境建设的角度重点阐述生态环境价值的产业化运作在青藏高原的可行性。建立环境资源产业要从资源性资产的价值认定人手。

1.正确认识资源性资产的价值含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人类活动已经遍布地球每一个角落,没有打上人类劳动烙印的自然资源已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各种自然资源是有产权界限的。同时,科学研究证明,不仅以组成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要素为原料而制造出来的商品,如木材、粮食等是社会急需的,而且生态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生态效益,例如水土保持、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也对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是有价值的,可以称之为一种资源性资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5年5月10日发布了《关于转发(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对于什么是资源性资产以及如何保护利用,作出了国家权威性的法律规定。该法规第十二章第105条规定:“资源性资产是指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具有开发价值的一切经济资源。它由特定主体排它性地占有。资源性资产存在于自然界,它一经开发、加工后,即转化为非资源性资产。”国家法规的阐述文字简练,意义表达十分明确。有“地球第三级”称谓的青藏高原在自然环境方面具有极其特殊的位置,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江河源区和气候调节区,这些作用是由青藏高原具有的一系列独一无二的自然功能所聚合而成的,它们主要包括出自地形地貌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对于这些作用,我们虽不能直接利用,但是它们就是一种资源性资产。而且深刻认识这类资产的特性,以环境建设为基础,调整现有的经济结构,可以创立新型的环境资源产业,此种经济发展形式也与西部大开发以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基础战略的结构相吻合。

2.确认青藏高原资源性资产主要实体。大量科学资料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好坏与高原地表的绿色植被状况息息相关。当高原地表的绿色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之后,青藏高原对北半球生态循环的调节影响就会朝着不利于现代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其典型性后果是高原本身和周边地区与国家的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反之,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越大,原有调节影响发生紊乱的几率就越小,人们的环境安全系数就会大幅度提高。连绵的森林与无边的草地是青藏高原特色非常鲜明的资源性资产。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在青藏高原或在西部的其他一些地区,人们开发利用森林和草地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木材,发展畜群,而这些只是有形的经济产品。对于森林和草地产出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无形的资源产品,人们往往加以忽略,而且长期用竭泽而鱼的方式开发特定的有形经济产品。这种过度开发违反了自然规律,其结果恰好适得其反。恩格斯明确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无视环境,等于自毁。许多事实早已证明,高原的奇异自然风光能吸引大量游客,高原特殊的土壤、气候环境能产出疗效神奇的草药,高原强烈的阳光、常年大风可以用来发电。而当前大规模开展的植树种草工程,其目标就是充分利用绿色植被调节生态的自然功能,恢复高原日益失衡的生态循环,建立能够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广大国土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毫无疑义,这种用强化投入的方式来换取的绿色,无疑是一种包含人类抽象劳动的价值形态的无形劳动生态产品。换言之,有形经济产品和无形劳动生态产品都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由于无形劳动生态产品是人们在20世纪后期出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引下才有目的地生产的,所以它们的生产首先显示出了人类科学理论与技术的伟大进步,同时还表现了资源性资产的某种特殊功能已逐渐引起人类重视。在市场条件下,无形劳动生态产品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标,必须进入市场交换场所,即实行无形劳动生态产品市场化,这就是环境资源产业运作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3.掌握无形劳动生态产品使用价值特点。作为一种物的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领域是很宽广的。马克思说过:“每一种特定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方面有用,发现这些不同方面,从而发现多种物的使用方法,乃是历史的事情。”只有逐步加深对特定物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它。依照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青藏高原无形劳动生态产品使用价值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整体有用性。无形劳动生态产品是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性地表现其价值,如森林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这就是它们成为江河源与生态源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空间固定性。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青藏高原只能是欧亚大陆的江河源区,而不能是美洲大陆的江河源区,所以,无形劳动生态产品也只在特定地域内形成和发挥作用,所以要求有特殊政策来管理。三是用途多样性。一般来讲,自然生态的使用价值可以同时满足多种社会需求,如江河生态系统在提供渔产品之时,它还具有水路运输、水力发电和调节气候等用途。因此,无形劳动生态产品的开发利用空间很大。四是持续有用性。江河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只要科学利用,其多种功效可以长期存在与永续利用。这就是说,无形劳动生态产品的使用潜力大、周期长,投资回报率高。五是共享性。无形劳动生态产品的使用权公众可以共享,所有者和非所有者对其使用权利在现实社会里是同等无区别,即使是前者不愿意,也无法阻止后者的使用。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制定严密科学的制度,用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犯。总之,无

形劳动生态产品使用价值多样化的特点给人们的开发和利用留下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时,已经无数次显现的市场经济规律早已用其特有的方式强烈地表示出来: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条件下,任何一个生产部门都必须产业化,而且要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否则,无论是生产者有多么美好的意愿,还是推出了多么完美的产品,都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如此来看,建立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设立环境资源产业的组织框架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安排已将保护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上游生态环境的重任交给青藏高原各族人民,于是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调整改造原有产业结构,重新设计和建立环境资源产业,便成为这个区域当前的重要工作。

由于历史与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青海、西藏两省区的产业结构依然是以传统产业为主,而且很多领域效率低下,危及生态平衡,因而改造传统产业就成为建立环境资源产业的主要方式。需要以新思维做指导,采取新政策,在几个重要的领域内实施突破。就目前地方实际情况来讲,环境资源产业应由这样一些重要生产部门组成:生态林(草)业、风光旅游业、清洁能源业、绿色食品业、花卉产业、中国民族医药生产、自然保护区管理、绿色通道建设、水利气象服务业等。这些生产经营部门的运转,无一不同生态环境紧密相联,而在青藏高原更是特色鲜明。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该产业运作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1.生态林(草)业。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大面积的生态林地草地,遏制生态恶化趋势,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环境资源产业的主要运作领域。自1998年起,青海省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到2000年底,天然林保护试点工程完成封山育林31.5万公顷,人工造林9,500公顷,人工更新造林4.5万公顷,成绩显著。由于这项工程涉及面广,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林种栽培比例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林的功效表现较为迟缓,因此,青海省一些州(地)、县(市)在实际工作中倾向建设经济林,部分农户期盼获取短期和局部效益。可是实践表明,因为经济树木的生长需要较宽的植株间距等条件,所以过多栽种经济林不利于实现保护水土的目标,这在江河上游地区是危险的举动。栽种多种经济林的倾向在西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为了保证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这个重要文件第6条明确规定:“要坚持营造生态林为主,而且不许自行砍伐。各部门、各地区要抓紧进行调查研究,对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作出科学规定,生态林一般应占80%左右。”无疑,保证生态林建设面积,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这是新型的环境资源产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2.中国民族医药产业。20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掀起了一场“回归自然”的热潮,人们纷纷追求绿色消费,在医疗保健方面更是愿意从化学类西药转向传统的中药。因此,中国传统天然草药日益受到青睐,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属于我国民族医药宝库的藏医药近些年来在海内外市场上的声誉极好。青海省目前已有一批中藏药、藏药生产企业,藏药产品制作和销售态势良好,利润不断攀升。2000年9月30日,在西宁市举行了国家级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仪式,这是青藏高原第一个高规格的开发区。通过国家批准的开发区规划明确指出,藏医药、高原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是开发区建设的重点。“道地”的草药原料产出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在特殊的雪域高原环境里,才能生长出冬虫夏草、藏红花等神奇的药用植物,用它们制作的药才是疗效很高的珍贵藏药,能治疗多种疑难疾病。而这个过程处处显示了环境资源产业的功效与价值。国务院于1999年8月4日批准实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规定属于真菌类麦角菌科的冬虫夏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势气候适宜冬虫夏草生长,其价格不断上涨。以成都市著名的荷花池药材市场每年4月的行情为准统计,1985年,每公斤四川产的虫草统货为400元,到了2000年,其价格涨到12,000元,而西藏产的同类产品升到16,000元,等级价高达20,000元。可见保护与开发虫草经济利润极大,而由此也能领略环境资源产业的发展潜力。

3.花卉生产。花卉栽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将传统的个人家庭花卉种养,开发为一个现代产业,这是国家依据西部一些省、区的地方环境资源特点而采取的战略举措。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拥有特殊的高原地理气候环境,凡是春夏季节到那里的人无不为草原上盛开的鲜花所迷恋倾倒,花的海洋使迪庆神秘的“香格里拉”景色更加美丽。梅里雪山下的许多野生花卉更是花型奇特、芳香怪异,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们不仅在观赏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在遗传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种质类型。一些高原特有的花种在昆明市斗南花卉交易市场身价很高,国内外客商竞相争购。国务院曾专门颁发对云南省的国办函[2000]67号文件,其中明确指出:“要使云南的花卉尽快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并进入国际市场,这是云南落实西部大开发的一件大事,你省要当作战略问题抓好”。云南省2000年的花卉产品销售额达22亿元,产量与市场占有率占全国同类的50%;花卉企业310家,建起了国内首创的依靠生态环境发展花卉生产的示范园区,其中迪庆州提供的奇花为全省花卉产业发展立下了功勋。

4.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维持基本生态过程,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事业进步。而这项工作就是环境资源产业的运作领域。到2000年底,全国已经建立自然保护区1227个,总面积达到9820.8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9.85%,超过国家确定的“九五”目标。全国有15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有7个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截至1999年末,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136个,而在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第一年的春天国务院就发布文件,批准在西部地区建立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几乎接近历年建立的国家级保护区总和的1/10,其中包括西藏的羌塘高原和青海的循化县孟达。当年8月19日,青海省又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为31.8万平方公里,是国内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青海省有野生鸟类292种,野生兽类110种,分别占全国同类种总数量的1/4和1/6,其中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110种。该保护区对保护原始森林、珍稀野生动植物,还有高原湖泊湿地、江河源流生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主席江泽民特地题写了三江源纪念碑词。同时,三江源工程又是一个经济性质很强的综合项目,共涉及青海全省5个州、1个地区、1个市的37个县(市)和1个森工企业,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将有很多工农业产品产出。依据青海省有关部门作出的“植树种草、保护三江源区”规划,自新世纪开始到2010年,要采取各种措施使

江河源区的98.3万公顷天然森林切实得到保护,完成封山育林5.9万公顷,飞机播种造林27.3万公顷,人造林1.5万公顷,分流和重新安排富余森工企业人员4946人。为此,青海省政府于2000年末颁布了一个重要的地方性文件,即《黄河、长江源头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面启动江河源区的保护工作。这份文件表现的总精神是,自然保护区的经营要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尤其是提高保护区机构和能力建设,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工作着眼点应当是着重质量建设,追求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一致。

总之,藏医药、花卉生产靠的是青藏高原纯自然、无污染、无公害的天然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建设自然保护区则是为了维护和恢复那种天然环境。两类生产方式异曲同工,都是以环境建设为中心,都属于环境资源产业领域。同时,这个产业在运行过程中离不开高新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而诸如生态花卉示范园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是该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这条道路可以将青藏高原传统农牧业生产逐步改造为现代化商品生产,培育特色品牌、生产出大量具有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从而使那里的山川秀美、经济繁荣。

三、营造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市场氛围

商品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一个产业在某个领域内诞生之后,该产业的运作就一定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对此,国家制定了明确的政策。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曾以国资办发[1997]23号文件形式颁发了一个系统性政策,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财政部的联合文件《关于印发(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九五”规划)的通知》。该文件第36条规定了“构建资源性资产管理基本框架”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对国有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要实现四个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是:“国有资源业由事业型运作转变为经营型运作,使资源的培育、保护和更新、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要实现国家规定的这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资源产业运作要自我约束在三个基本范围内进行,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其中,优势资源主导和社会需求主导是产业组织形成和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尽管上述事实表明,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运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那里生态环境蕴藏的经济潜力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产业运作脱离了三个基本范围。

1.市场结构。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产业市场内部有许多组织成分,彼此之间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它们包括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以及买卖双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左右这类关系的深层次因素就是产业的市场结构。一般来讲,市场进入障碍、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很大。因此,作为一个性质特殊的环境资源产业,首先研究其运作的市场进入障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其本身的潜力极大,但组建和进入市场的天然障碍也较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金融政策滞后。现行的财政、信贷及税收等政策引导方向有偏差,追求经济效益多,社会效益少,环境资源产业中具有浓厚公共服务性特征的部门往往吸引不到资金投入,如生态林建设。因此,亟需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方向,增强环境资源产业中无形劳动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2)组织管理混乱。有一些从事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企业缺少成熟技术的支持,生产作业无章可循。如到2000年末,青海省有21家生产中藏药和藏药的企业,其中真正具备藏药品生产能力的企业只有13家,此外还有11家企业正在建设中。有些厂家缺乏必要的设备,缺少技术人员,实质上是只掌握几个药品批号的“三无”企业。此外,还有数十家手工作坊式企业在经营,其中有的企业的生产仅仅是将普通植物药贴上藏药标签。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医药监督法规,否则将毁了藏医药这个极富有前途的环境资源产业部门。

2.市场行为。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的而根据市场情况所采取的相应行动,就是市场行为。市场行为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价格行为。目前国家在青海、西藏两省区对农牧民退耕还林还草的资金补助数量较少,原因是核定的价格标准不合理。在环境资源产业可操作市场有限的条件下,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了政府鼓励农牧民扩大植树种草规模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出现了农牧民追求植树种草利润最大化的拉力不强。因而,制定公平合理的价格机制,可使农牧民愿意投入劳动植树种草。如果由于无经验而难以作到价格合理,则社会工作要配合好,须知这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刺激的经营管理手段。其二,促销行为。环境资源产业不能依赖政府投资支持,应当从实际出发,在运作中完成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包括高原大气环境、高原生物生态、高原医药卫生、高原新型能源(地热、风能、太阳能)、高原自然灾害及减灾防御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这样一批涉及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等领域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项目,一经完成就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市场出售。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产业自身的问题,而且可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和参考,推进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其三,调整行为。环境资源产业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来确定恰当的工作目标。目标太大不利于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农牧民参与新兴产业的启动,客观上约束了发展;目标太小又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达不到治理环境的目的。可以在“星火计划”支持下,建立几个生态园区、旅游风景区等,引进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农户加公司的新型经济组织,形成环境资源产业的竞争能力。

3.市场绩效。商品市场的运行效率就是市场绩效。环境资源产业的市场绩效至少要有两个内容,一方面表现在它对人们渴望良好环境需求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表现为相关地区生态恶化程度的减小和环境状况的好转。那么,确定我国环境保护的市场绩效标准是什么呢?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这项原则性的国家标准就是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必须追求的市场绩效总目标,也是高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历史告诉人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资源最优化配置,而实现最优化配置的根本条件是市场结构,还有受市场结构制约的市场行为,它们互为因果关系,形成一个运转体系。已经出现的西藏环境保护行业的市场绩效也证明了这种关系。青藏高原具有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的优势,生产清洁能源正是环境资源产业的用武之地。例如,西藏自治区的太阳能应用研究成果就在全国很突出,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影响。在西藏太阳能研究示范中心的科研项目中,“西藏太阳能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已获得国家星火二等奖;“太阳能金属相变蓄热炉”又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8年底,西藏已推广太阳灶8万多台,太阳能采暖房和太阳能牛羊圈17万平方米,建成5座太阳能光电站,推广太阳能灯3万余套,用太阳能供电的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近1000座,太阳能电池总容量达1兆峰瓦,每年

节能折标煤达11万吨,价值达8800万元。以往藏族群众面临的“五难”问题,即燃料难、照明难、取暖难、洗澡难、看电视难,通过太阳能开发利用,目前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总结工作经验,对照国家原则,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市场绩效的标准可以定为如下内容:一是环境资源产业逐步向规模经济发展,扩大影响,实现有效竞争,摆脱发展初期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困境。二是环境资源产业要不断改进产品和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求大发展。三是环境资源产业供应能力(包括供应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与实际需求相协调,目前应以植树种草所需要的树苗、草种等产品为主。四是当环境资源产业及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在效率提高、费用下降的条件下,产品价格向下调整,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由于青藏高原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市场绩效标准会有所不同。

4.产业组织政策。追求最优的市场绩效目标是靠产业组织来实施的,而设定系列化的组织政策则是组织运作的保证。目前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在很多方面如环保技术开发、资源利用信息服务、环保咨询信息服务、环保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建设等方面都相对薄弱,这不仅不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还面临着其他产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制定一套好的产业组织政策,可以为该产业实现规模经济和开展有效竞争服务,帮助该产业解决所面临的与政府、行业、企业内外之间的诸多矛盾。在青海和西藏,政策目标主要是为农牧民服务,因为那里农牧区人口占大多数。所以,当地政府的新产业组织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确立协助农民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制订帮助牧民合理利用草场的措施,鼓励和保护农牧民植树种草的积极性,并且将这些内容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也要应用保护性政策扶持某些新兴的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企业,提高它们的技术水平,促进它们的结构高度化,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避免因操作失误而被市场淘汰。

从传统的农业、工业到环境资源产业,这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且是在内涵、结构、经营方式等各层次、各方面都有质的变化。主要内容前面已经叙述,这里再结合西藏家庭经营的特点,谈一谈从传统家庭经营方式转变到现代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要点。

其一,组织形式。从发展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社会主义环境资源产业经济目标出发,发展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林草业技术服务组织为中心、包括国有农牧场经济成分在内的产业经济联合体。通过联合体内相互间的投资合作、技术指导、生产服务、商品联营和增强内部经济活力,使联合体成为西藏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推动现代化环境资源产业经济迅速发展。

其二,生产技术。环境资源产业生产建设普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按产业系统工程的方法实施,实现人工育林种草、科学种田、农产品加工结合;生产建设、科学实验、人才培训结合。环境资源产业建设项目的实施,都严格遵照规定的各种管理制度、技术规程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实现管理科学化、技术规范化、产品质量标准化。

其三,经济管理。环境资源产业生产和建设都要运用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的原则,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严密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益,实行资金有偿投放、定期收回周转。必须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和技术档案制度。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内在的经济活力。

其四,经营流通。环境资源产业经营要实行生产、服务、流通三结合,产、供、销一体化,通过专业化的生产和社会化的服务,不断增加商品化的产品。通过一体化的加工和流通,使产品发挥多层次的经济效益,既保证服务,又使生产者获得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和能力,从而使环境资源产业经济不断得到发展。

通过对现代化环境资源产业建设和经营的纲要性叙述可以知道,该产业是集机械化、生物化学、电气化与信息化等现代技术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一种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新内涵的更高层次的产业。历史早已表明,社会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推动力。我们将会看到,随着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的发展,该区域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马骍]

猜你喜欢

青藏高原资源生态
耳钉
我给资源分分类
the HIGH WAY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