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盛世风华》说到《镜海遗珠》

2000-06-14

收藏 2000年9期
关键词:遗珠爆竹风华

本刊特约记者:姚荣栓

六月初回访澳门特首的私人助理何丽钻小姐,她介绍笔者去看看澳门艺术博物馆。那里有两个展览,一个是蜚声中外的设计大师靳埭强的的“澳门设计展”,另一个是名为“砚池应有墨华飞”的扬州八怪书画展。艺博馆近在咫尺,回访毕就踱步去参观那两个展览,同时正好与年轻有为的吴卫鸣馆长见了个面,请他为《收藏》杂志撰稿,介绍由他们承办的《盛世风华》展览的盛况。

《盛世风华》是澳门回归时的一档“特别节目”,展出北京故宫所珍藏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书画器物精品,无一不是集文物、艺术、观赏、收藏价值于一身的国之瑰宝。观众多达70万余人次,其中绝大多数是澳门同胞,他们充分领略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深厚凝聚力。

卫鸣仁棣知道我的来意,捧出一本刚出版的《盛世风华》画册,这本沉甸甸的画册使我有幸能从容地在案头品尝那目不暇接的一件件国宝。作为这个轰动濠江的国宝展览的“总监”之一,吴先生为画册写了一篇《序》,真知灼见,尤其是联系澳门的历史沧桑道来,格外耐人寻味。他同意将此文给《收藏》转载,我代杨才玉主编向他致谢。这本画册编得相当精致,五类展品的图版印得极为精美,而与之相对照的五篇论文写得言简意赅,使读者对此三朝的绘画、书法、金属胎珐琅器、科技仪器和瓷器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图版说明”对每一件展品作了详细介绍,而且除了中文之外,还译有葡文和英文,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此次顺道约稿,又使我意外得到了一本卫鸣和太太石宝玲合编的《镜海遗珠》。我惊讶地发现,这是对共同爱好收藏的伉俪。此书是自费出版的,“就像当日偶尔开始了收集的兴趣一样,这本图册也是诞生在无意之中,而动机只有一个:就是把我们对澳门仅有的认识和相关文物公开与众人分享。若能使大家增加一点对澳门的了解与热爱。那就于愿足矣。”我说才玉主编酷爱收藏,见了也会爱不释手的,他就又从书柜里找出一册嘱我转送。我得寸进尺,说杨主编见了要公之于众,如何?卫鸣笑着以他书中的结语作答:“那就于愿足矣。”

由澳门回到香港寓所,当日气温甚高,就昼夜挑灯浏览《镜海遗珠》。此书编得别具一格,合起来是本书,展开来是个“展览会”,翻开一页就是一个“展版”,图文并茂,编排有序,煞是好看。

卫鸣、宝玲夫妇都出生于澳门,东收西藏,籤南集北,都离不开“镜海”之中。他是画家、设计师,她是社会工作者,他俩收藏的东西许多是一般收藏家或者收藏爱好者所不收不藏的。他们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收藏观念。翻到书中12、13两页,里面有一件“传统中式婚宴请柬”,一封写于民国卅七年(1948)的“庚书”,一帧摄于1956年1月“在中式酒楼的结婚照片”,一套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的“钉胶珠片的新娘裙褂”,一枝80年代“于婚宴中插在新郎襟前的胸花”,还有反映澳门居民保留至20世纪中叶的“上大字”习俗的四块一组的四位昆仲“字牌”,看着这些藏品,仿佛亲历了一场澳门昔日的“红喜事”。“正是这些看似寻常之物,替澳门昨天生活做出最最真实的见证!”昔日澳门经济中有几样东西“举足轻重”,如“神香”、“爆竹”和“火柴”,这些都在他俩的收罗之列。爆竹,收藏些什么呢?有六七十年前的“壹仟头”的龙凤商标爆竹包装纸,有多款澳门制造的爆竹实物,还有一张在大三巴牌坊前晾晒爆竹纸心的照片,以及同时期在三街会馆摄到的舞狮放鞭炮的照片,再加上画龙点睛的文字补白,真可谓“有声有色”。在“火柴”的收藏中,除了“火花”外,万万想不到他俩竟会在一位老婆婆的厨房里发现了一块牌匾,此乃是某某火柴厂全体同仁送给一位“跌打圣手”医生的,发现时婆婆是把它当作灶头枕板的,所谓“废物利用”。收藏家夫妇把其拿来,与“火花”一组合,就擦出了火花,“变废为宝”,令人拍案叫绝。而其文字介绍,又使你知道世界第一枚“火花”出现在1837年的维也纳,比世界首枚 邮票还早3年;还使你知道澳门昌明火柴厂在20世纪30年代曾出品印有“中国”两字的火柴招贴,提倡爱国; 更使你知道1931年澳门运往香港的贸易货殖表中,火柴输出的总值为1336354葡元,比输出神香和爆竹的总和还要多出273730葡元……收藏与历史、政治、经济相结合,使收藏结出了硕果。作为画家、设计师的男主人,在收藏中十分重视艺术的审美,就连各种“单据”头上的精致图案也不轻易放过,别具慧眼地将其收而藏之。还有不少精彩的收藏品,像反映澳门博彩历史变迁的“白鸽票”,他俩就收到一枚1990年11月25日最后的“票公”“票母”,弥足珍贵。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详述,是为憾。

《镜海遗珠》所“遗”的是与众不同的收藏观、收藏法……至于是不是真正的“珠”,则最好还是自己去翻阅吧。期望有一天,内地也能将此书出版,使这对澳门收藏伉俪觅得更多的知音知己。(寄自香江) 责编亚军

猜你喜欢

遗珠爆竹风华
空气爆竹
百年风华
百年风华
百年风华
穆欣欣:最是风华正当时
红海遗珠:浦江清先生的《红楼梦》研究
这是一场渴望感动人间的奔行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