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为主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

2000-06-13彦等

中国针灸 2000年10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踝关节针刺

张 彦等

摘要

针刺患肢的有关部位,结合放松、运动、整理手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30例。结果:总优良率达80.0%。结论:针刺为主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疗效满意。

主题词运动障碍/针灸疗法踝关节/损伤骨折/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针灸疗法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目前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已成为治疗不稳定踝关节骨折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有部分病人出现踝关节红肿、活动障碍乃至关节僵硬。自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为主治疗本病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于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踝关节功能障碍。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9岁;治疗开始时间从术后3周~4个月不等。治疗时间2周~2个月。随访时间半年到2年。

2治疗方法

本疗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方面。

2.1针刺患者取仰卧位。

2.1. 1取穴原则

(1)左右对称取穴法:在患足的对侧对称部位取穴(穴位或非穴位)。首先在患侧找出压痛点或敏感穴位,然后在对侧相应部位取穴。

(2)上下同名经对应取穴法:在患足相对应的上肢同名经对应取穴,如:太溪-神门、中封-大陵、商丘-太渊。

(3)上下左右交叉对应取穴法:即上下左右交叉选取部位相应、形态相似、功能相似处的穴位。取穴规则是右上肢对左下肢,右下肢对左上肢;阴经对阴经,阳经对阳经;内侧对内侧,外侧对外侧。如:右足外踝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疼痛,应针左腕外侧手太阳小肠经上的形象对应点。

2.1. 2治疗方法

凡刺之时,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局部瘀血较重者施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留针过程中间歇运针1~2次。

2.2运动

2.2. 1放松手法

医者用手掌从患足足背经踝关节达小腿下段作轻轻平推,约20次。然后力度渐大,沿跟腱两侧亦由远而近平推20次左右。最后重点在肿痛处行揉擦法。以冬青油为润滑剂,持续3~5分钟,以透热为度。2.3.

2运动手法

(1)屈伸关节:一手握患足足背,另一手固定踝关节,然后缓慢、均匀、持续有力地做屈伸踝关节动作。当屈伸至活动障碍位置时,再稍加力,使活动度增加5~10度。在屈伸踝关节同时,结合拔伸和按压之力。开始20次左右,以后逐渐加量。

(2)旋转摇晃:一手握住患足足背,另一手握踝关节近端,做回旋和摇晃动作。按照关节受损的范围活动十数次后,可适当增加5~10度的活动度。每次手法顺时针、逆时针各20次,以后可逐渐增量。2.2.

3整理手法

先对踝关节周围一松一紧地拿捏数分钟,然后按照放松手法做轻度按摩。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观察3.

1疗效标准

笔者参考了Leeds、马氏、陆氏治疗踝关节骨折的评定标准,设计了分数评定表格,见表1。治疗后达90分以上或分值上升30分以上者为优;分值上升20~30分者为良;分值上升10分以下者或无改善者为差。

3.2结果

9例,良15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达80.0%,总有效率达93.3%。治疗前分数最高为70分,最低为10分,30分以下者3例,30~50分14例,50~70分13例。平均分为43.3分。治疗后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0分,70分以上15例,50~70分3例,30分以下1例。平均分为71.8分。在差的2例中,1例手法开始时病程长于3个月,1例复位不理想。

4讨论

踝关节术后由于疼痛和反射性制动将引起踝部肌肉废用和活动障碍,往往造成难以改善的局部软组织萎缩、骨质疏松和踝关节粘连僵硬。祖国医学认为,外伤引起筋肉受损、经络受累、气滞血瘀,气伤则痛,形伤则肿,导致血肿疼痛和肢体不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针刺运动疗法能发挥针刺和运动的协同作用,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有满意疗效。

针刺运动疗法指既要针刺又要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因此不宜在局部取穴,此疗法也具有了自己特定的取穴方法。《内经》中指出"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又曰"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现代医学将这种刺法称为"拮抗刺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发现拮抗刺激与神经调控密切相关,可减轻疼痛,利于患肢的早期功能恢复。基于以上理论,我们采用交叉取穴和远道取穴,通过针刺,激发经络之气,使之发挥"行气血、营阴阳、润筋骨、利关节"之功能。

关节的功能在于生理运动,而合乎自然的生理运动又能促进受伤关节的修复。我国古代医家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在治疗中重视动静结合。现代医学对此也作了大量的探讨。Salter等人经过研究证实,持续被动运动可促进关节周围软组织修复,防止关节粘连,缩短康复时间。何氏等人的研究表明针刺和运动皆能止痛,针刺产生的疼痛暂时缓解有利于运动患部,而运动又能加强针刺的止痛作用,两者结合是使疼痛获持续缓解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在针刺的同时以特定手法治疗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代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阻断所谓疼痛阀门,共奏缓解疼痛、加速修复、减少后遗症之功。

同时,观察了15例术后未作治疗的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有7例术后功能恢复尚可,恢复进程较治疗者慢,另8例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

笔者认为针刺运动疗法对踝关节术后尚未完全定型的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治疗操作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1999-11-22,齐淑兰发稿)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踝关节针刺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清明的雨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崴脚可不是小事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足部按摩(二十二)
ED治疗不能光靠补
有效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