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病进医院 小病进药店

2000-06-06魏兰新

大众健康 2000年1期
关键词:小病处方药医疗保健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制度改革也已经并正在推出许多新举措,非处方药OTC制度就是这众多的新举措之一。

何谓OTC?

OTC是英文词组“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原意是:可以在柜台买到的药物。因其不需要医生处方,故称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的概念源于美国。1937年,美国发生了“磺胺酏剂”事件: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未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采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酒精,生产出一种磺胺酏剂,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结果导致358人中毒,107人死亡。这使美国开始重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并在1951年通过了对《食品药品化妆品法》的修正案,提出并规定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标准,在世界上第一个创建了将药品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即将那些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实疗效确实且安全,无潜在毒性,即使连续多日使用也不会在人体内积蓄引起中毒,很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没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药品定为非处方药。对于非处方药,患者可以直接从药店购买,凭借自己具有的医药知识,借助阅读药品说明书自行服用。而将那些作用强、用于治疗较重疾病且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定为处方药(RX)。处方药不能在社会药店自由销售,患者必须经医生明确诊断,然后凭医生处方在医院购药,并在医生指导或监护下用药。现在,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大多数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都采用了这一制度,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地区也实行了这一制度。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OTC?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司长白慧良告诉记者,国家出台非处方药制度首先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据我国药物不良反应中心统计,即使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高达10~20%。而以往我国除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有比较严格的控制外,对其它药品基本是放开的,患者在社会药店基本可以买到所需的药品,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抗生素。可以想见这种在没有医生指导下的自己随便滥用各种药物的严重后果。现在国家实行OTC,表面上是对非处方药放开了,实际上是为了将处方药管死,最终形成患者自己弄得到的药物都是安全的、可靠的,这无疑会大大提高群众的用药安全性。

第二,国家出台非处方药制度有利于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大家知道,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个人帐户,即自己承担部分医疗费用。如果随便一个小伤小病,比如割破了手指、患了感冒都去医院排队挂号,待诊检查,再划价拿药,费时费力不说,花费肯定比直接从药店买点药大得多。加之一般非处方药都比处方药便宜,所以自行购买非处方药有利于节约医药开支。这无论对需要自己承担全部医药费用的群众,还是对需要自己承担部分医疗费用的群众来说,都是有益的。而个人的医药开支减少了,国家的医疗财政开支也会下降。

目前,我国首批非处方药经过专家遴选已经确定,包括西药14类165种、中成药7类160种。今后国家还会继续遴选、公布OTC名单,同时逐步规定处方药范畴,预计5~10年内彻底实现药品分类管理。

实行OTC,必须走出的误区

误区一:“医疗保健是一种福利”。多年来,由于我们国家的城镇职工一直享受着公费或劳保医疗,因而形成了“看病吃药是自己应该享受的社会福利”的看法,即“医疗保健是政府的责任”。可是国家的力量毕竟有限,在医疗消费上,尽管国家竭尽全力,也只能保证全国不到1/5的人口享受公费或劳保医疗,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相差甚远。要想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我们必须转变对医疗保健的认识,变“福利”为“责任”,即将医疗保健视为一种自我责任。这种责任包括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加大医疗保健投资。

误区二:“非处方药疗效不如处方药”。专家在遴选非处方药时,首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效,再就是安全,患者可以自己用它们预防一些常见的疾病或治疗轻微的“小病”、已经确诊的慢性病。处方药自然也有疗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因而需要在医生指导或监督下服用。两者在效果上不能进行泛泛的比较。事实上,医生也会利用非处方药辅佐治疗,比如给患者服用胃肠道处方药的同时,再加用一些非处方的制酸剂;应用处方降胆固醇药时加上一些非处方的缓泻剂和维生素等。

误区三:“非处方药便宜,所以不是好药。”药品好坏不是由价格决定的,安全有效才是衡量药品优劣的尺子。影响药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一般新药的价格都比较高,这是因为研究厂家要补偿开发新药的投入。而非处方药都是“临床应用多年证明安全有效的药物”,因而其生产工艺是成熟的,成本也自然就比较低,价格也就会比较便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非处方药便宜就怀疑它的有效性。

误区四:“非处方药不能报销”。按照国际惯例,OTC确实不能报销。但考虑到我们国家的现状:多年来人们一直享受公费或劳保医疗,医疗改革还未完全实现,故目前报销仍然执行原政策,即OTC与报销问题无关,药物能否报销仍然以国家基本用药为准:属于基本用药范畴的,不管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可以报销;基本用药范围以外的,非处方药、处方药都不能报销。

面对OTC,我们怎么办?

对此,1948年即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搞了50多年药剂学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孙定人教授告诫大家:尽管非处方药有着很高的安全性,但其毕竟也是药,“是药三分毒”。所以,患者在选择OTC时,一定要注意:

(1)判明病情。从现在起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强医学科普知识的学习,平时多看医学科普杂志,多掌握一些医药知识,出现小伤小病时要根据自己的症状判断病情,看是否适合应用OTC,以及选用哪种OTC。

(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服药。为了照顾广大没有学过医的群众,国家对OTC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OTC药品说明书必须详细注明:药名、药物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用量、用法、疗程等。患者购买OTC药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看是否符合自己的病情。购买后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剂量、用法、疗程服用,千万不要“恨病吃药”。有一个年轻人,患了感冒自己购来康泰克,说明书让1天服2次,每次服1粒。他希望病好得快一点儿,于是一上午就服了7粒,结果引起严重精神症状。

(3)注意检查药品质量。国家对OTC药品的质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被批准生产的OTC药品必须外包装严密、说明字迹清楚,有些药品还使用了防伪技术,患者购买时要仔细检查,尤其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对于未注明有效期的药品可看生产批号,一般以距购买日期不超过3年为宜。开封以后还要检查里面的药品质量,片、丸剂的药品要看看是否潮解、溶化、霉变、虫蛀、碎裂等现象;胶囊类要看看是否有裂口、漏粉、粘连、变形等;酊水糖浆类要看看是否有渗漏、沉淀、霉变、异物、异味等;粉散冲剂类要看看是否有结块、霉变、异物等。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则不宜服用。此外,还要注意:OTC一律要求小包装,不允许零售,所以不要买散装的“OTC药品”。

(4)孕妇不能擅用OTC。最好征得医生的指导。

最后别忘了:只可小病去药店,大病还是要去医院。千万别以为实行OTC了,就什么病都可以自己治。那么怎么掌握小病、大病呢?孙教授说可以依据这样一个原则:出现了不舒服,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或以往的经验,能够明确判断原因且病状较轻的,可视为小病,自己选择OTC;反之,不能明确判断原因或症状比较重的,则应视为大病,去医院就诊。此外,凡服用OTC后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的,也应该改去医院,请医生定夺。

(本栏目责任编辑:魏兰新)

猜你喜欢

小病处方药医疗保健
什么是“双跨药”
销售处方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目前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小病素,大病饿
小病素,大病饿
宝宝1岁内的“小病小灾”
Free advice?免费的建议?
处方药营销的“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