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使电影更自由

2000-06-05

电影画刊 2000年4期
关键词:弹片科幻片科幻电影

1994年的一个早晨,两艘俄罗斯钛制深潜器缓缓潜入北大西洋波涛汹涌的海面,这种携带有遥控机器人的深潜器可以潜入海洋2000米,到达从未有人去过的地方。

两小时后,海面上的监视器中传来惊人画面:“泰坦尼克号”。史上最著名的轮船,事隔八十多年后,再次被人目睹。凭借着这两艘深潜器传回的资料,和花费近一亿美元的电脑模拟,1998年JAMES CAMARON推出史上最精细逼真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泰坦尼克版本,大到头等舱饭厅里的大吊灯,小到船长房间里的洗脸池都与八十年前一模一样。其震撼性的、历史性的沉船镜头极真实地再现了1912年那个冰冷的夜晚,这部电影在全球掀起一阵旋风,据报导说有人看了150遍!全球票房收入可能有20亿美元!

而1993年在全球掀起一阵“恐龙热”的《侏罗纪公园》,其电影中所展示的关于北美暴龙的习性,运动姿态,肌肉和骨骼位置以及其他有关的古生物学知识,恐怕不逊于任何一所大学里的古生物学教授。

科幻片,是所有电影片种中,最富想象力,最富激情,最具票房价值的片种,几乎没人不喜欢看科幻片。科幻电影发源于西欧,但是长久以来,这一大块肥肉被好莱坞一家独占。前苏联拍过几部畏畏缩缩毫无影响力的科幻片,我国近15年来就没拍过这类电影。而以《星球大战》为代表的科幻电影却早已掀开世界电影史新的一页。在科幻片这个领域,美国人是实实在在的独步天下。

表面上看,拍科幻片需要雄厚技术实力和大量资金投入,一般国家没实力拍这种影片。可是俄罗斯的技术比美国差不了多少,欧洲的资金不见得比美国匮乏,但这些国家都没有形成哪怕是美国十分之一的科幻片基础。真正的原因不在于物,而在于人,在于那些培养电影人的体制。

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的电影艺术家们是被所谓“艺术类”院校培养出来的,这种学校招生方法是考文化课和专业课。由于重点是招收那些具有“艺术基础和艺术气质”的人,所以专业课成绩极为重要,而对文化课的要求却低得不可思议(相对于同一级别的其他大学)。我有一个同学,画得一手好油画,可他从来就没弄懂过分数,我想他可能这辈子也分不清3/4和4/3的区别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很好的油画家(椐我所知顶尖油画家都应具有相当的人体解剖学和光学透视知识),但这绝对会妨碍他成为一个电影导演。

我很清楚在这样的艺术院校里,作为“副课”的文化课是在怎样的一种随意和漫不经心的气氛中被传授和被学习的,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的艺术家们有的缺少最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常识。缺少科学常识并不很可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电影人们缺少了严谨细致的科学行为方式。不严谨的电影制作方式导致我们的电影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作戏:拍战争片时缺少基本的战术常识(在每平方英寸4块弹片的弹雨中是不可能长久处在暴露位置作出英雄姿态的);拍历史片时缺少基本的历史知识(30年代的上海黑帮是不可能手持79式微型冲锋枪的);拍动作片时缺少重力学知识和运动常识(人从高处跳下时应立刻做前滚翻以避免胫骨骨折而不可能笔直地站着)。诸如此类的错误细节在国产电影中比比皆是。

也许有人会说我过于苛刻,可是我的一个当过兵的朋友曾亲口对我说他被美国越战片《野战排》里的一个细节所震撼:一个美国兵从他的同伴身上拔出冒着青烟的弹片,被烫得哇哇叫,连忙甩掉。这个朋友告诉我,这种事只有在火线上亲身经历的人才可能知道,连野战医院里的医生也不一定知道。因为伤员运到他们手上时,体内的弹片早已冷却,而刚射入身体的弹片温度超过500度!后来我才知道,奥立佛斯通的摄制组中有全美一流的战术专家和几位从越战中生还的老兵。

我认为一个真实细节不一定会使一部电影增色多少,但一个错误细节则会毁掉整个电影。因为:

细节是电影与真实之间的唯一联系。

由于教育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现今具备基本科学常识的电影观众是以前的十倍!想在电影院里糊弄他们吗?No way!

(责任编辑秦雯)

猜你喜欢

弹片科幻片科幻电影
想拍科幻片?你加科学家微信了吗
调节风窗弹片固定式防突挡板设计及应用
大将
意聊
科幻电影五问
浅析非洲的八音盒
《月球》与《源代码》浅析
美国科幻片厚重的历史积淀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
废旧铅珠笔改装的拉线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