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玩家奥尔布莱特

2000-06-05□雪鹰

东西南北 2000年8期
关键词:莱特

□雪鹰

美国现任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是当今世界上异常活跃且备受关注的人物之一。在她任期即将届满之际,美国国内主要报纸开始猛烈批评她的外交作风。奥尔布莱特是美国第一位女国务卿,也是美国政府历史上最高级的女性官员。在华盛顿的政治文化领域里,即将离任的官员遭政敌“打落水狗”的事件已是司空见惯,但最近批评奥卿的人已不限于一向与她对立的保守派,连她过去的支持者也加入炮轰行列。这个自上任日起,就吸引了美国公众乃至国际政坛、外交界的“外交铁娘子”,缘何会引发美国媒介、政界如此巨大的风波?

难民姑娘与政治阶梯

她实在是一个富有传奇经历的神秘女人。

她的出身背景与其后来的政治身份反差挺大。这不仅在于她原本只是白宫内一个普通的职业女性,更因为她是一个有着犹太血统的捷克移民。奥尔布莱特的身世之谜是在她上任10多天后才被“曝光”出来的。美国资深记者迈克尔·多布斯报道:奥尔布莱特1937年5月15日出生于布拉格市,童年名叫玛德琳卡,她的父母都是犹太人,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她被迫随父流亡海外。报道发出后,令人惊讶的是,她谎称并不知道自己的族裔史,世人对她这一说法,大多持怀疑态度。她的父亲约瑟夫·考贝尔对自己的犹太血统十分疏远,他认为被贴上犹太人的标签将成为他的职业障碍并影响其子女的前程。

考贝尔晚年任丹佛大学国际学教授期间,他的女儿玛德琳·奥尔布莱特是他最为用功而又有悟性的学生。是他让她知道,一个领袖必须用普通人理解的方式把外交政策讲述清楚——把复杂的外交政策问题简化成可粘在汽车保险杠上的小标语,这成为她后来最拿手的本领之一。她还从父母那儿得知,一个女人可以活得既聪明又开心。因此她学会了小小地卖弄风情,施展着女人的魅力从男人那里获得支持,却又不至于疏远其他的妇女。

奥尔布莱特很长一个时期一直是美国高层社会的局外人:一个待在伦敦的捷克孩子;抵达纽约时才11岁的难民小姑娘;丹佛一所奇特的私立学校里仅有的十几名外国人中的一个;一个著名而富有的报业家族的儿媳妇,但这个家庭并没有接受过她,尽管为了使他们满意,她甚至从罗马天主教转入了美国圣公会教派。

与生俱来的隔膜和特殊经历使她敢为人先。60年代,年轻的妈妈们都还在希望当好家庭主妇时,她已进了研究生院,学的偏偏是不被人看好的俄语;寻求职业时,她没有选择教书、护士或艺术史等被认为是“适合”她那一代年轻女性的职业,而不可思议地进了外交界这一长期被名牌大学男生“霸占”的领域。

奥尔布莱特在沟通方面的能力非常人所能比。她很清楚,要想得到高级职务,必须花很多时间和那些能够左右决策的人打交道,尤其是美国高层社会中那帮出类拔萃的男人。她凭借自己非凡的外交才能和机智、幽默的应变方式,纵横于美国的男人社会。在其从事民主党竞选活动的近30年中,她建立了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朋友、顾问联络网。她曾作为一个年轻母亲使华盛顿瓦尔国家大教堂小学的官员和家长之间获得了良好的沟通;在白宫做职业妇女时,她成为自己好战的波兰导师们——布热津斯基和国务卿埃德蒙·马斯基的友谊纽带。她与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也是无话不谈。她就靠杰出的“勾兑”才能,一步登天爬上美国政治的最高层。

性感女人与花花公子

英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温斯顿说过:“奥尔布莱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一个彻头彻尾的女人。”奥氏为人热情、友好、平易近人且感情丰富,是一个女人味十足的真女人,难怪乎前不久她被评为“最性感的女人”。她热爱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家庭,但她的骨髓里又有太多不安分的因子,她永远不屈服于男人又永远需要男人,她利用男人与男人的沟通来达到自己对政治的狂热追求。

奥尔布莱特1957年才有幸继其父亲之后加入了美国国籍,1959年她考取了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她热爱国际政治和新闻,先后担任《韦尔斯新闻报》的撰稿人和学报新闻版副主编。大二夏季,她在《丹佛邮报》实习时,认识了乔。乔是一个家族报业的继承人。由于和乔有着对政治和新闻的共同偏爱,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并且双双坠入了爱河。大三时二人订了婚,大学毕业3天后他们便结婚了。

在多年的工作中,像无数个上班族一样,她曾为在家庭和工作及个人爱好之间求得平衡而绞尽脑汁。1963年起她开始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在政治学巨擘布热津斯基手下攻读政治学博士,中途中断3次,直到1977年才毕业。在这里她磨练出一种坚忍不拔的本领,并能赢得让其他下属胆战心惊的上司的尊敬,从而成为布热津斯基的得意门生。

1967年,她生下三女儿凯蒂。她的婚姻似乎注定要失败。她和丈夫似乎都不太安分于固守婚姻与家庭的边界。在她从事政治竞选活动期间,曾传出过一些绯闻。1980年奥尔布莱特认识了马西娅·孔斯德尔,一名比其丈夫年轻10多岁的考克斯报业记者。竞选活动把他们拴在了一起,长期一同外出,渐渐便滋生出了一些风流韵事。奥尔布莱特的丈夫乔也不本分,他的目光游离不定。早在奥尔布莱特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便有人注意到他的目光在奥尔布莱特的一位女同学身上流连。一个爱男人更爱江山的女人,一个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男人,其微妙而巨大的反差,决定了他们最终不可能天长地久。

当1982年1月,乔为了另一个更年轻的女人而向奥尔布莱特提出离婚时,她变得心神狂乱起来,陷入难以名状的悲哀之中。1983年1月,他们正式离异。奥尔布莱特的伤心和愤怒溢于言表,数年间她不断向朋友们诉说,不屈不挠,没完没了。离婚使她得到了解放,激起了她的强烈抱负,激励她努力向美国政府的圈子迈进。后来她说,如果他们没有分离,她就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罗纳德·里根上台后,民主党被放逐在外。奥尔布莱特来到乔治敦大学任教,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在校期间参加过的一些政治活动,使她在美国政治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女人毕竟是女人,守不住寂寞的奥尔布莱特私下又开始了与男人的约会。与她私交最为密切的要数巴瑞·卡特尔,长相英俊、头脑灵活的乔治敦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他比她小4岁,在政府中担任过许多高层工作。二人经常约会,共进晚餐。她特别喜欢他的陪伴,为了保持体形,她还定期去游泳。

任国务卿后,她曾先后与电视明星派特利克·斯图尔特、钻石进口商莫里斯·坦普尔斯曼等“男友”一起出现在公开场合。权势和个人魅力使众多男士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与谁共度时光对她而言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外交手段与霸权阴谋

1993年2月3日,奥尔布莱特作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宣誓就职,成为其任职期间安理会中惟一的女性,她开玩笑说这个组合是“十四套西服和一条裙子”。为了在纽约工作时仍保持在华盛顿的影响,她组建了自己的高级政策顾问:舒卡斯,像一头母狮;鲁宾,如一头公牛;乔治则是一名侍从官。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是单身,都是工作狂,都有贪婪的目的。非血缘的四人联合,很快就像一家人。而她仍“喜欢”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华盛顿。

奥尔布莱特的外交手段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硬的特点。在波斯尼亚问题上,她力主武力施压。她向克林顿递交了题为“为什么美国要身先士卒”的备忘录,在其中措辞强硬地指出:“我们只有让塞族人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采取军事行动,迫使波斯尼亚的塞族人来商议合适的和平解决问题的途径。”1995年9月,奥尔布莱特的观点被采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波斯尼亚的塞族军事目标进行了3周的空袭。

在联合国的工作使她变得专横霸道、盛气凌人。她特别擅长于站在麦克风面前分析和说明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议题和局势,把复杂、深奥的话题“简化”后讲给大众听。作为一名具有专业背景的外交家,她并非不懂得世界不会只按照美国的指挥棒转,适时适当的妥协是必要的。但她的行为往往与此背道而驰,她善于用某一种标准去要求别人,却不会用这一标准去要求美国。她与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存在着根本上的分歧。比如波斯尼亚问题,比如美国欠交联合国会费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她都为追求美国的利益,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为此她于1995年10月策划了一场反对加利连任的运动,并在选举上行使一票否决权让加利下了台。

1997年1月23日,奥尔布莱特宣誓就职国务卿,立刻成为世界的焦点,她在就职后发表观点说:世界上不同内容的国家应该这样划分:第一大阵营是了解国际外交准则和法则的国家;第二大阵营是那些愿意成为国际制度中一部分的民主制国家;第三大阵营包括那些扰乱了国家制度还自视很重要、缺乏责任感的国家;第四大阵营是那些失败的国家。其鼓吹美国立场、强调美国利益之意显而易见。

她很少参加安理会的一些非正式会议,除非涉及到像伊拉克、海地、以色列或直接与美国利益有关的问题。在联合国政策的代言、制定方面,她有明确的前提,在强调美国利益时,她丝毫不谦让。

奥尔布莱特的外交政策把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就北约的发展问题,她于去年4月6日在华盛顿公然提出:北约在21世纪将承担超出19个成员国领土以外的使命,目前在科索沃问题上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实施这一使命的实验。不过,其所谓“北约新使命”遭到了正义和平人士最为强烈的抗议。2000年3月奥尔布莱特访问波黑时就因受到当地示威群众的“鸡蛋袭击”而尴尬不已。奥卿对于中国和远东也常持一种较为复杂的态度。在台湾问题上,她也表示美国将实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当然,她的这一切态度都是从美国的利益出发的。

奥尔布莱特的任期即将届满。她在美国国内受到的批评也日渐多了起来。《华盛顿邮报》引述一名高级外交官的话说,她缺乏领导才能,部分官员又说她没有自信心,经常要助手为她草拟演讲词。此外,奥卿在外国官员面前常以说者自居,以致得罪了不少外国领导人。

近年来,她的外交手腕在国家安全顾问伯杰的身影下已光芒尽失。前不久有报道说她将在卸任之后竞选其老家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之后又称她暂不会考虑;还有人猜测她将会角逐下一届的美国总统。有分析家说,“她的工作领域会进一步地发展和扩大。这一切会使她的批评者们再次感到惊异”。但最终结果如何,还得看美国政局的发展,毕竟,这些事并不是她一手能操纵的。

(石鹏摘自《海峡两岸》)

猜你喜欢

莱特
一分钟的财富
别让钱伤害了孩子
与丈夫共享情人,美艳女作家的混乱私生活
你到来的脚步改变了我的全世界
一句话演讲
长方体剑士莱特 之寻找巅峰红石
清仓莱特币
使人类飞上蓝天的科学家
反季节购物
浪子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