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愿“留级”的发烧友

1999-06-06杨恩璞

大众摄影 1999年8期
关键词:绍兴市老同志绍兴

杨恩璞

最近我在绍兴拍摄,那里老年大学的摄影班请我去讲课。由于工作比较忙,本想推辞。考虑到今年国际老人年,理当关注摄影界的老年影友,于是我改讲课为座谈,同他们进行了一次交流。说实在,原来我并没有看重他们,只以为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玩玩纪念照。到了绍兴老年大学一看,他们学习之认真,进步之快使我大吃一惊。最有意思的是,他们除了招收新生外,还有个“研究班”。这个班的几十名学员早就在“本科”毕业,出于对摄影的迷恋和影友的感情,自愿“留级”继续上学,学校没有办法,只好另外开这个研究提高班。 绍兴老年大学摄影专业每届招收三十多名普通班级学员,建校十年以来已经有百十位毕业生。其中已有七人参加省、市级摄影家协会,多人被邀请为报刊特约摄影通讯员。有些学员说: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离、退休之后,从摄影中获得了生命的第二春天。 的确,绝大多数老同志喜欢摄影是从拍摄旅游纪念照开始,但由于他们原来都是干部、工程师或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大事,有一定文化修养,再加上学校的引导,所以不少人很快就走向社会,如原越城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苑作诠,学习摄影的第二年用《虎丘》牌普及型相机拍摄国庆活动——腰鼓队(组照),就在省级摄影比赛获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把业余时间几乎完全投入在新闻摄影上,现在每年发表70多幅。尽管他有稿费收入,但他是自由撰稿人,器材、胶片、冲洗和交通费都要靠自理,拍的多发表的少,因此开始赔了一些钱。后来,他采用“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战术,用给中、小学拍摄报名照和毕业照的收入来养新闻摄影。他对我说:这样虽然非常辛苦,但能保证自己喜欢的新闻摄影,再苦也乐意。 热衷于新闻摄影的,还有一位叫杨成志的退休教师。他是《绍兴晚报》等四家报刊的特约通讯员。为了节省交通开支,他不顾年迈体弱,天天骑车到处采访拍摄。1998年12月他出了车祸,腿部骨折。他的夫人是个街道居民委员会主任,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关心他的业余爱好,一度不赞成他搞摄影,认为既费钱,又劳累。他这一摔,反而赢得夫人的同情和关怀,明白了丈夫的追求。妻子细心照料丈夫养伤;丈夫又用照片配合妻子的街道工作,后来他们被选为绍兴市模范家庭、恩爱夫妻。结束采访时,杨成志告诉我:由于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家里拿出了好几千元,让他买台好相机,换上了佳能EOS型。 开展老年摄影另一个意义是,使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充实、身体健康。我在不少地方见到,有些人(尤其是曾经当过领

老街濮少卿摄
导的)离、退休后感到空虚和失落,精神不振。但绍兴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员却生活中充满着欢乐,爬山涉水,时常外出拍摄。班上还有几位古稀上下的学员,原来都是机关干部,我发现他们拍摄了不少外地风景,如王玉峰拍摄的风景还入选绍兴市会稽风光摄影展览。摄影班的班长周向阳,原来是文化局专管影视工作的干部,以前就认识。多年不见,他锐气依然不变,满面红光、精神焕发,骑着自行车坚持上学和为大家联系拍摄场景。他不仅自己用功摄影,而且热心帮助大家。我问他们:六、七十岁了,东跑西走劳累不?他们一致回答:搞摄影,既能从生活中发现美,从作品中享受美;又活动了身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其乐无穷。 绍兴市老年大学摄影班之所以有凝聚力,与该学校真心实意为老同志服务分不开。人们常问:他们那么高龄,在外活动(甚至过夜)家人放心吗?对此,学校在吃、住、行上,都做了精心安排。我看过他们一份外出实习通知,详细到拍摄地天气情况,应该带什么衣服、雨具;那里是什么路,该穿什么鞋。此外,当地政府也十分支持老年摄影工作,划出好几处风景区为摄影创作基地,优惠摄影学员。浙江省、绍兴市的摄影家协会和一些大学还派人参加教学,如拍摄《吼山夜色》,照片上的彩色闪光,就是绍兴
吼山夜色杨成志摄
摄协副主席潘宝木亲临现场示范操作的。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 我国正进入老龄社会,已有十分之一的人口超过六十岁,老年人如何幸福地安度晚年,不仅需要物质,而且需求文化和精神的抚慰。过去,我们谈到摄影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往往偏重于青年摄影;其实,老年摄影也是普及摄影的重要领域。绍兴老年大学在这方面先行一步,他们的成绩和经验值得重视。◆

猜你喜欢

绍兴市老同志绍兴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绍兴大闯关
人文绍兴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