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烟壶——流行古都三百年

1998-03-31许智范

知识窗 1998年3期
关键词:鼻烟壶珍品喜鹊

许智范

近代的人们多抽水烟、卷烟,但在清代三百年间,北京人有一种特殊的嗜好,即闻鼻烟。鼻烟是拌和药材碾成粉末由鼻孔吸入的一种烟。它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末,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的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而成。鼻烟呈黑紫色,也有的呈老黄色或嫩黄色,气味醇厚、辛辣,据说有明目、提神、避疫、活血的疗效。

鼻烟是在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由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传入中国的,可见它是“舶来品”,并非本地土产。刚传入时数量极微,吸用的人也很少,因此在明代末年还没有流行,但到清代嗜好者已为数众多,几乎遍及贫富贵贱各界人士,且视同饮食、睡眠一般重要,以致“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烟。”这一现状的形成,也与封建皇帝的倡导有关。清代各朝皇帝都嗜好鼻烟,当时诸王、贝勒、大臣皆视钦赐鼻烟为上等奖赏,有国外宾客前来朝见时,也将赏赐鼻烟看作最高的礼遇。

由于闻鼻烟之俗盛行,使鼻烟壶成了嗜烟者片刻不离的日用器具。早期的鼻烟壶是海外传入的或旧时的药瓶,到后来各种国产品创生新意,争奇斗艳,凡可制造成器的奇珍异宝都被用来制作鼻烟壶,如珍珠烟壶、宝石烟壶、翡翠烟壶、水晶烟壶、珊瑚烟壶等等,都是极其名贵的珍品,以瓷玉为材料制成的烟壶也颇多精美绝伦的佳品。鼻烟壶的造型繁多,除了扁圆式的,还有玉兰式、孔雀屏式、八角式的;装饰方式更是千变万化,有的錾花与珐琅结合,有的中国画与西洋画合璧,有的外画与内画相映成趣,题材有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仕女婴戏、西洋人物、吉祥图案等,还涌现了一批专事画壶的工艺匠师。正因为鼻烟壶画饰华美,小巧玲珑,使它成了具有很高收藏和鉴赏价值的艺术品。

在有闲阶层手里,鼻烟壶逐渐成了炫耀富有的珍品。那时炫耀之法甚多,有的在一年365天里,每天更换不同质料的鼻烟壶,或虽然质料相同,但每天更换一种样式。也有的按照每月之日序更换与之相应的图案,如初一用的烟壶上绘有一只喜鹊,初二日用的绘有两只喜鹊,至三十日用的则须绘有30只喜鹊。还有的按四季花草、四季景物更换,或是依天气的阴晴风雨及寒暖冷热更换。总之,讲究精而多,假若终年使用同一烟壶,即使名贵也不为世人所看重;朋友会面时,首要之事就是互惠鼻烟以示礼貌,接着就是相互鉴赏鼻烟壶,待引出许多话题后才可开始商量正事;假如下次会面时还是上次见过的那件鼻烟壶,就会使朋友没有多少新的话可说,这也是对朋友不恭敬的表现。在会见他人时,还要视其身份的不同而适当变换烟壶。若与交谊甚深的朋友会面,普通烟壶都可使用,但若求见手握权势的官吏时情况就不同了,必须事先摸清对方的个性及心理,斟酌恰当后在见面时拿出合适的烟壶,才有希望达到预想的目的。尤其面对那些贪婪刻薄之辈,若使用劣质烟壶,他会认为你是故意隐藏珍品,对你不屑一顾;而若使用精妙华贵的烟壶,他又会认为你是在夸富,对其有蔑视之意,日后或者伺机报复,或者干脆索要强取。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清朝大小官吏之间曾发生过许多因鼻烟壶而引起的矛盾、争斗,还有不少原想讨好、巴结上司却因呈献鼻烟壶不当反而蒙罪、丢官,可见鼻烟壶的使用在当时也是一件颇让人感到烦难的事情。

(责任编辑/丰霖)

猜你喜欢

鼻烟壶珍品喜鹊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花喜鹊
珍品阁
喜鹊搬救兵
珍品阁
果实
玛丽庄智博夫妇与中国鼻烟壶的半世情缘
珍品阁
“娇嫩”鼻烟壶忌油烟怕日晒
智擒掉包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