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去的青鹤

1997-12-31徐维华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7年8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封信稿子

徐维华

已是3年前的事了。

那年春天,我在一家报纸的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希望》的小说,描写了大学校园内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没想到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兴趣和好奇,不少读者来信询问故事情节是否属实。当时,我刚毕业,分在一座偏远的小镇上班,由于工作环境不如意,所以情绪一直很低落。所有的来信,拆阅后,一笑了之,便束之高阁。

我是在收到她的第二封来信时,才开始注意到她的。因为许多读者见我没回信,便作罢了。而她,一个名叫青鹤的女高中生,耐心守候了一个月后,忍无可忍,写来了第二封兴师问罪的信。“你为什么不给我回信?”“你以为你很了不起,其实我并不崇拜你。哼!”“但我还是想知道那情节是真还是假?”想象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在远处努嘴赌气的情景,我有些乐了。于是铺开信笺,写道:“青鹤小朋友:小说情节当然是真的……”

很快就收到了青鹤的复信,并寄来几篇稿子,让我帮着修改。稿子全是些感谢父母、感谢生命、感谢阳光和空气之类的东西,虽主题尚可,然语言和结构委实毫无可圈点之处,无法修改,便搁置一边。

没多久,又收到她的几篇稿子,内容却是关于死亡方面的,诸如“地球不会因为一条生命的沉睡而停止旋转”云云。小小年纪,又在“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无法回信,或者说不想回信。但青鹤却不管我回不回,仍然不厌其烦地一封接一封地寄来。她告诉我,下个月就要高考了,她填报志愿的前3名全是我的母校中文系。但她又说,即使录取了,她也不可能去读的。这小女孩,又在耍什么花招?我随即回了封信,鼓励她好好复习,争取金榜题名。并告诉她,在未找到生计之前,最好先别与文学交往太深了。

又过了些日子,我的情绪回升了许多,开始感到孤独,开始渴望交流。九月了,我天天等着青鹤的来信。十月了,十一月了……青鹤的信一直没来。我按原址写了封信,果然被退回,我知道,青鹤是她的笔名。难道她……我忽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就在那年冬天飘起第一场雪的时候,我接到了她母亲转寄来的一封信:“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写信了,其实在认识你之前,我就患了一种叫白血病的不治之症,但我不想以此来赚取你的同情。可你的《希望》是我心中美丽的神话,是那段凄婉而美丽的故事支撑我超过死亡期已达60多天……我多么留恋红尘中的一切,多想走进那片神秘的大学校园……”

我木然立于风雪中。我还来不及帮她修改稿子,还来不及给她认认真真地回一封信,来不及给她一丝温暖和关怀,她就匆匆离我而去。我真自私,为了个人的一点情绪,对一个即将死的人都如此吝啬,连片言只语都舍不得付出。我真后悔呀!我不该留下永远也无法弥补的歉疚呵。

从此,写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阳光、土地和空气一样,缺少它们,我就感到窒息。不管是亲友,还是读者,每封来信我都认真地处理着。我知道,这辈子,再也不能加重我心灵的负荷。

前几天,看到杰克逊·布朗的《人生哲理》中的一句话:“事前多考虑一分钟胜过事后忧虑几小时。——22岁”。可我当时根本就未考虑那么多,忏悔的也不是几小时的时间,而是几年,几十年,甚至这一生的悠悠岁月呵。

屈指算来,那年,我刚满22岁。

(杨涛、范建斌摘自1997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封信稿子
一封信去往紫紫村
给我写封信吧
应修人到邮局去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奇怪的信
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拖稿的各种理由
大学校园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