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生意经”

1997-03-31郑心雨

知识窗 1997年3期
关键词:胡雪岩药店顾客

郑心雨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由来

座落在风景名城杭州市的“江南药王府”胡庆余堂中药堂创建于1874年(清同治十四年)。它的创始人即“红顶商人”胡雪岩。胡又名光墉,安徽绩溪人。他到杭州后,开始在一家钱庄当小伙计。因他为人精明能干,极善应酬交际,很快适应了工作和生活环境。后来他独自开办阜康钱庄,自主经营。由于他为当时清廷重臣左宗棠集资了巨额军饷、援助大量军械和药品,缓解了左的军队缺粮、缺药之急。宗棠为了报答他的恩情,在皇帝面前极力保奏,清廷破例给这位商人授予二品顶戴,赐穿黄马褂。成为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

这样一位风光显赫的“红顶商人”,为什么还要亲自办药店呢?

这是因为当时战乱频繁,在长达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中,有二千万人丧失生命,而伤病者更是不计其数。大量难民涌入杭州,贫病交加,使出身贫寒的胡雪岩心里很不好受。在这样的时势下,与胡雪岩交往甚深的左宗棠又从前线派人来找胡雪岩,说是军中药物匮乏,托他设法。胡雪岩介绍来人去叶种德堂药店。叶种德堂当时是杭州有名的药号,财大气粗,没有把刚刚发迹的胡雪岩放在眼里,老板没有给他们好药。左宗棠派的人没有买到好药,胡雪岩连忙托人四处采办,方将药买齐。来人临走时劝胡雪岩开办药店,胡沉思许久,心思已动。这期间,他又收到许多来信索药或登门求医,这就引起了胡雪岩开设药号的兴趣,终于下定决心购地八亩建造了高大宏伟、风格独特的营业和生产场所——“庆余堂”药号。因其姓胡,杭州人习惯称它为“胡庆余堂”。自产自销各种成药和原始中草药。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以信为本真不二价

胡雪岩深知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医术事关人命尤其如此。因此,在庆余堂创建初期,他就花了一番功夫,广邀浙江省内外的著名医师收集古方良帖进行研究,选出四百多种验方,制造丸、散、膏、丹、胶、露、油、酒等十四大类中药成药。

时至今日,在胡庆余堂的经理室里,仍挂有一块书有“戒欺”二字的匾额,此匾为胡雪岩当年亲笔所题。这是他创办药店以“信”为本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亲自制订的企业精神。“戒欺”匾上还刻有告诫店员的文字。

药店要叫响牌子,关键在于药的质量。在质量方面,胡雪岩是丝毫不马虎的。胡庆余堂的药品,原料精选地道。药店一开张,胡雪岩就派人分赴各省及关外采购药材。并向进口商直接订购豆蔻、西黄、犀角、木香等进口药材。而“全鹿丸”需用鹿身上三十多种珍贵药材配制,为保证原料质量,他便自辟养鹿场,以保证原料的绝对货真价实。在制作“全鹿丸”那天,特地选择黄道吉日,由店内伙计抬着即将被宰杀的活鹿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向大众表明庆余堂制药绝无虚假。

原料进来后,先要挑选,去杂提纯,胡庆余堂的原料消耗常常多于其他药店,其药效之高也是不容置疑的。即便是麝香这一类贵重的原料,他们也要精挑细选,把混在麝香粉里的细毛、血衣一一剔出,决不轻视。中药贵在纯。名牌药品一靠地道药材,二靠制作讲究,所以胡雪岩要求店员“修制务精”。

为了让“戒欺”精神深入人心,药店在开张之日,胡雪岩亲自站柜台。当顾客对药品微露不满时,胡雪岩立即笑脸道歉,收回原药,并说:“准定在一、二天内赶制好药调换。”他还在店堂内放置了一只大香炉,终年香烟缭绕。碰上顾客拿着不满意的药来交涉,胡雪岩每告诫下属,不要和顾客争吵,顾客认为不满意的药品,一律投入香炉以火焚之,并另配新药给顾客。胡庆余堂生产的“雪记”名药中有一种“紫雪丹”(又称局方紫雪丹)的成药,是镇惊通窍的急救药。在制作过程中,有一味朱砂不能碰上铁、铜,否则会影响药性,产生副作用。他们为了保证质量,严格遵照古方要求,不惜工本,请来数名能工巧匠,用133克黄金、1835克白银专为制造此丹铸成一套金铲银锅。

在胡庆余堂店堂的大厅正中,现在仍挂着一块金字招牌,上书“真不二价”四个字。这块招牌反映了胡庆余堂122年的经营之道。

这是胡雪岩根据一个成语故事特地设置的警示牌。相传我国古代有个叫韩康的人,深懂医道,以采药卖药为生。市场上别的卖药人常常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所以顾客也常常讨价还价,争执不休。韩康卖的却是货真价实的药材,也不允许顾客讨价还价。韩康说:“我的药值这个价,就卖这个价,这叫做真不二价!”病人吃了韩康的药一两帖即可见效。于是“韩康不二价”的说法就传开了,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胡雪岩认为要打开胡庆余堂的局面,就应实实在在地学韩康。

那时,胡庆余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每日顾客盈门。它的对手叶种德堂的生意就自然清淡了。他们的老板想出了压低价格的办法。胡雪岩不仅没有受叶种德堂药店的影响,反而在店堂里挂出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上书“真不二价”四字。而在药店内部,仍然坚持“采办务实,研制务精”的一贯做法,真正做到质好价实,童叟无欺,以信为本,不久营业额便直线上升。

正是这块招牌,为以后胡庆余堂称霸江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仁为术名垂后世

功自心诚利从义来

胡雪岩常常说:“做生意赚了钱,要多做好事。”胡庆余堂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胡雪岩一贯坚持“是乃仁术”的办店宗旨。

杭州城夏日酷热,有钱人可去西湖上消暑,穷苦百姓只能在城中苦熬,尤其是难民,流落街头,中暑致死者时有所见,胡雪岩心存慈悲,每年伏天到来之际,他便吩咐员工烧煮大量的解暑药茶,免费供应市民。那时,店堂里总是闹盈盈的,成群结队的市民拿着瓶瓶罐罐,来灌药茶,有的甚至用担桶来挑,一片赞声不绝。

有一天,从吴山下来一批香客,说的都是外地口音,衣衫简朴,均是一般农家。其中有一人因发痧昏倒,被众人抬进胡庆余堂。胡雪岩在内堂听说此事,便赶到店堂,不仅命人抢救昏倒之人,还给每个香客送一包痧药。当香客说起他的家乡本是富庶之地,近年因战乱而民不聊生,瘟疫大起,胡雪岩又送他们一批避瘟丹和痧药,托他们将药送给无钱买药的病人。他还决定免费赠送痧药三年。从光绪元年至光绪四年这三年多时间里,胡庆余堂仅施送药品这一费用,就达十余万两银子。

有一年,一位新科举人来到胡庆余堂求医。举人的父母在一边介绍病情,原来这位青年一考上举人,不幸引发了癫狂症。

按照当时医术和条件,医治这样的病是毫无把握的,因此,几乎所有的药号都婉言拒绝。胡雪岩却没有推辞,他广泛邀请名医坐堂会诊。为了制作治这病的药丸“龙虎丸”,他组织店员化了十多天的时间,反复拌搅药粉999遍,终于制作成功。药送到病人家中,那位举人服药后,果然灵验,没几天便把癫狂之症根治了。而对胡庆余堂来说,却是一桩劳民伤财的亏本生意。

但是,胡庆余堂并没有因此失去什么,反而声誉更加蒸蒸日上。后来,在不长的时间里,他们就赶上了广州的“陈李济”、北京的“同仁堂”等老字号药店,成为当时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中国最有名气的中药号。在长达122年的漫长岁月中,尽管胡庆余堂几易其主,胡雪岩开创的“雪记”招牌却一直不倒。

时至今日,胡庆余堂中药堂这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创建了我国首家中药博物馆,正式对国内外开放,成了中国国药医术的宝库和展厅,并为中国走向世界起到了极好的媒介和桥梁作用。

(责任编辑/杨剑鸣)

猜你喜欢

胡雪岩药店顾客
药店保卫战
胡雪岩聘人才
积累信誉
药店里的磅秤
法国:就医难,买药易
豆腐多少钱
胡雪岩潦倒时不抱怨
胡雪岩巧借巨款
In a Pharmacy(在药店)
我卖个桃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