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份工作:敲打一遍你自己

1996-08-28耿海亮

中国青年 1996年6期
关键词:高薪求职者用人单位

耿海亮

如果你昔日的一个同学,坐在你如同野战指挥部一般的办公室里,很不习惯地朝你用旧茶杯做成的烟灰缸里弹他“三五”烟灰,并用极其炫耀的语气述说他的老板如何吝啬,每个月才给他3000元或是5000元的时候,你很容易地就按工资的比例,将本来高他一头的身躯,缩小到他的五分之一或是十分之一。尽管你心里迅速地回忆起,他曾在大学里有两门功课不及格、曾经在分配的时候焦头烂额、曾经……但毕竟今非昔比。

心情就此再不能平静。随手翻开几份报纸,你会发现,每天都有十几家单位在刊登招聘启事。如果按每家招5个人计算,那么每年就会有近两万个职位在“高薪”“诚聘”你,这还没算每周都要召开的人才交流洽谈会。怀里揣着大专或是本科的毕业证书,你相信自己一定是个人才,至少不会比你那个同学差多少。每年有几万个机会等着你,你是否会信心大增,认定自己就是身在卧龙岗的孔明,或是独钓渭水的姜尚?白领的工作,蓝领的待遇,你再也不能这样过下去了。

虽然你也很清楚,一旦跨出办公室的门槛,头顶那旧日自己看来闪亮的光环,一瞬间就将变作一根摇摆的稻草。但你还是要毅然决然地走进人才市场。

且慢,你想没想过,像你这样一个人才,到市场上是不是很容易地就能找到一份你想要的工作?

给自己标个价

想换一份工作,有三条路可以走:守株待兔看招聘广告;当面锣对面鼓参加人才交流洽谈会;再有就是把自己的个人资料交给中介机构,等待人才红娘为你牵线搭桥。也正是这三种主要的人才流动途径构成了现在的人才市场。

既然是市场,就应该有价格。虽然听起来刺耳,但有一个问题你不能回避,那就是:“你到底值多少钱?”

没有多少人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

题。

换一个工作,目的无外乎以下两个,一是要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二是要谋求一份更高的薪水。而这份薪水就是你的价格。

给自己定价,可以通过看招聘广告、参加人才交流洽谈会去考察一下市场行情,另外人才中介机构也会给你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作为参考。

从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来看,大多数的人都将自己现在的工资作为一个基准,当有另一份同样的工作的报酬高于这个基准30%到50%以上时,他才有可能产生另谋高就的欲望。但这个标准也因人而异,年龄越低,给自己定的价就越有可能“价超所值”。

北京的一家人才中介公司的记录上,求职者的最高报价是年薪1000万元,当然这个报价并没有被公司记录在数据库里。因为这个求职的男青年才20出头,只有高中文凭,优秀的工作业绩更是无从谈起。

人才市场既不是买方市场也不是卖方市场,叫买与叫卖声都十分响亮,但在谈判桌前,过度的理想化与哗众取宠的心理是不会被市场所接受的。

当然高薪也不是不可企及,同样也是这家公司的报价记录里,一家五星级饭店出价年薪30万招聘一名经理,只要你能胜任。

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如果你是业内人士,会很清楚地看到,几乎每一个职业,都如同柜台里的商品一样,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价位。而且这个价位会因人、因时、因地、随着市场的需求与人才的质量的变化而不断地波动。

几年来外资、民营企业的大量发展,明显优于国有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工资待遇,使人才市场的价格水涨船高,各路新闻媒体的“人挪活、树挪死”的宣传又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想像空间,于是高价位的心理期望,使求职者自己的定价一般会高出市场所能接受的价格30%。

很多求职者很高兴能把自己标出的价格送到市场,他们认为这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与肯定。但很多企业对人才报价却颇有微词,他们认定这么做是抬高人才的价格总水平。同时,与受雇方平等地谈判,一下子失去了“我花钱雇你”的优越感,并不是十分好受。

工作是容易的赚钱是困难的

标出了自己的价格并不意味着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给自己估价仅仅是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到了人才市场,你会发现你已经陷入了人才的汪洋大海之中。

学历、专业、年龄等等在人才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力,可能会大大低于你的期望值,它们不再是一个竞争的优势,而仅仅是进入人才市场的一个必要条件。据统计,能够参与市场流动的人员,8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且年龄多在40岁以下,其中有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中高级管理人员。

应该说,如果仅仅是要在人才市场上找一份工作,那么你会有相当多的机会。作一个产品的直销员,或是在一个小公司谋求一份文案工作,很多职位并不对应聘者的个人条件提出很高的要求。但要得到这样一份工作,就意味着你要忍痛放弃你自认为是本钱的专业、学历、工作经验,特别是你可能要放弃早已在心里谋划好的那份高薪。不要期望用人单位会因为你的条件优秀而在这样一些职位上为你破格提高待遇。要知道,在你身后,有很多正在找一份饭碗而不是像你一样换一种活法的求职者。对你而言他们可能更具有杀伤性的竞争力。

“焉能明珠暗投!”你可能不愿放弃你的目标。但你要做好准备,市场不相信理想,它并不关心你想做什么、你愿做什么,它只关心:“你会做什么?”

市场营销人员、财务会计广告业务、计算机及通讯类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这些就是“高薪”所对应的市场稀缺人才。

你能做哪一样?

大多数的求职者会发现他们的意愿,或是所从事专业在这里根本找不到一个对应的空缺,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放弃高薪的梦想,找一家小公司,一份新职业,从头干起。二、退出人才市场,回到原来的办公室里。

也许你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其中的一项,那么你离你所期望的高薪又近了一步。

大专以上的学历已经是参与竞争的最基本条件。也许这时你可能会很自信地掏出你的本科毕业证书来。但如果用人单位在学历要求的前面再加一个“相关专业”呢?并且竞职高级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对学历的要求可能更为严格。

当然,很多单位最为关心的条件是你是否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仅是你要干过这项工作,而且还应该是干得很优秀。作为市场营销人员,你是否拥有现成销售渠道与丰富销售经验?作为广告公司的雇员,你能否为公司拥有众多的广告客户?作为计算机技术人员,你是否参加过大型商品软件的开发……用人单位不会花钱为你提供一个实习的机会,他们更希望能利用别人已经为他们免费培养了的成熟的人才。

这关过去,曙光就在前头,但也仅仅是在前头。现在用人单位可能提出下一个问题:“你能熟练地说写英语吗?你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吗?有驾驶执照吗?有……吗?”

尽管你很清楚,对这个公司而言,日常业务根本用不上英语,所谓的熟练操作计算机不过就是能用拼音打出一份汇报,尽管几十个人的公司里只有一辆老板坐的“夏利”,尽管……不要有任何不满,你只管回答你有还是没有、会还是不会,因为已经有人越过你的肩膀,递过来他用英文写就的个人简历和刚刚考取的驾驶执照。

市场已经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有些要求并非这个职业所必需。但以高薪为前提,在人才堆里选人才,企业有很充足的理由不

但要用这份工资买断你所受的教育、数年的工作经验,还可以要求你充当几个人的角色。

在用人单位提供的个人简历表上,除了要填写你的个人资料以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栏目——“家庭关系”。这可不是政审,用人单位是要看你、准确地说是要看你的家人是否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讲,公司只用了一份薪水,就雇佣了你和所有能够利用的家人。

这时你觉得那份你梦寐以求的薪水还高吗?

走遍人才市场,你可能会顿生“为何当初不为女儿身”的遗憾,也许昨天电视里还在播,女性就业受到歧视、女大学生分配如何困难。走入人才市场你会发现这一切根本不符合实际。虽然没有多少家公司挂出“女士优先”的招牌,但实际上,二十几岁的小姐,在人才市场因年轻貌美而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如果你并没有找到你想要的那份职业,也不必过于沮丧,并不只是你一个人没找到工作。市场流动过程中,人才供需双方的成交比例非常低,仅以洽谈会为例,其成交率不到10%。

这家不行换一家,今年不行明年来。但你要抓紧,资料显示:如果女性到了30岁、男性到了35岁以上,在人才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大大减少,而且你要注意,频频地“跳槽”,时下也不一定是一个良好的纪录。

也许有人已经盯上了你的脑袋

几十份个人简历发出去了,可能就此石沉大海,但不要认为,你已经从人才市场里消失了。

你也许应该记得在一家广告公司的答卷上,你搅尽脑汁为他所提出的一个广告创意吧。也许一个月后就会出现在电视上。还记得在一家计算机公司的考核问卷上你所设计的一段程序吗?它现在可能已经出现在一个价值数万元的商品软件里了。当然这一切都不会署上你的名字。一些公司会因你求职心切,以招聘考试为名,用回答试题的方式,无偿地获取你的智力成果。

你可能会再回到你老旧的办公室里,仿若黄粱梦醒,心灰意冷。但如果你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且以前的失败仅仅是机会问题,那么,注意!“猎头”者可能已经盯上了你。

不用担心,他们与食人部落毫不相干。他们是受人之托,专门寻找高级人才。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取得了你的所有资料,可能会随时敲响你的家门:“你好,我们是某公司的代表。他们想聘用您作……”给你提供一份高于你现在工资10倍的薪水。

你不想和他们谈谈吗?

责任编辑:王林

猜你喜欢

高薪求职者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高薪”真的高吗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噜噜拒绝“高薪”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蓝领“高薪”背后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