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将磨洗认前朝

1992-07-15

读书 1992年12期
关键词:东方出版社风度性情

文 白

“魏晋风度”是个颇有魅力的话题。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魏晋时代是一个格外注重精神生活的时代。其时,玄风大畅,道体自然。人们通过哲学、文学、绘画、音乐乃至书法抒发自己对宇宙、对人生的感想与领会。他们从来没有把人的生活仅仅作为人的自然的或世俗的日常活动,而是使生活本身成为诗意的存在,把个体的行为独立为精神的、审美的对象,咀嚼再三,加以品味。因而,魏晋风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魏晋文人有一种放诞不羁,潇洒飘逸,旷达超远,啸傲人生的气质(这种气质使我们后人为之倾倒),更因为在这种特立独行的举止、性情的背后,是一种真实的在存或存在的真实(这种真实的存在或存在的真实亦为我们后人所希冀)。

在这种存在之中,扮演主角的当然是人。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体现者、承启者。在世世代代的文化的创造、体现、承启的流动中,一些文化使人更完善,一些文化使人异化为非人。人在各种文化的张力作用下,总是处于选择之中。魏晋文人的行为选择,直接地看,来自于他们的气质、性情,(其实气质、性情也有文化的内涵),更深层次地看,则有其时代的哲学的、政治的、社会的乃至人生态度的基础和意向。当然,我们在魏晋文人的行为中还看到一种双重性: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心神不安和浪漫精神,渴望无限,渴望永恒,另一方面又显现出非常坚定地安于其存在;一方面他们真实地表现个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又拼命地娇饰自我:一方面超然物外,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又囿于世俗,自闭尘网;一方面是注重个体生活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摆脱不掉个体生活的无效性。这种双重性,固然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冲突,然而这又何尝不是人类总体的永恒的矛盾呢?问题是,每一个时代,都是一种主导文化在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东方出版社即将出版的《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是一本对魏晋文人的生活行为进行文化透视的著作,它对制约魏晋文人行为的主导文化概括为:哲学思想上的崇无轻有,社会思想上的重个体轻社会,政治思想上的重道统轻势统,人生态度上的重审美轻实用。

如果说,以一种理论框架为基准,俯瞰某一时代人们的生活、行为现象,以它们来证实这一理论框架的研究方法是焦点透视的话,那么,象本书这样,展示某一时代人们的生活、行为,勾勒其风貌,并逐一挖掘其文化的内涵,进而建构其理论框架的研究方法,则是一种散点透视。两种方法不能说孰优孰劣,然而这种视角的转换,将其“以形写神”作为出发点,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不能不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点,至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观现代人自身的一个视点。

歌德曾经感叹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对于“魏晋风度”,后来人不乏研究论著者,这本书不过是其中之一。但我们还是能从作者的重新思考之中窥见其对人生的“我的”体味。说古是为了论今,不管作者主观上如何认为。

只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宁稼雨著,东方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版,5.25元)

猜你喜欢

东方出版社风度性情
风度
The Images of“Scapegoat”in Young Goodman Brown
性情决定命运
风度
性情决定命运
器量三层次
《再塑意识形态》(珍藏版)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
《芥舟学画编论山水》·避俗章
苦思苦想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