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后生

1990-01-01于保月吕高排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0年9期
关键词:沂蒙山菜园子沂蒙

于保月 吕高排

春雨淅淅沥沥。沧州一家旅馆的门一打开,服务员惊呆了:一个浑身湿透的青年,一声不吭地站在门前,雨珠顺着他的额头滚落下来。

“你从哪里来?”

“沂蒙山。”

“到哪里去?”

“去北京亚运会捐款。”

“到店里休息一会吧!”

他摸摸怀里揣的200块钱,摇了摇头。他舍不得破开花一分。

“你步行千里为亚运会捐款,精神难得,我们对你免费。”旅馆的经理出来了。

“谢谢您的好意,我要马上赶路。”说完,他一头冲进风雨中……

他脸色有些憔悴,但十几天的风餐露宿并没有改变他的形象:眼睛熠熠生辉,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标准的山东大汉。在那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人们一直这样认识:只要有人民的支持,依靠人民的力量,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支援前线”的光荣传统和沂蒙精神便一代代地传了下来。如今,国家要办亚运会,这里就是“前线”,说啥也得表表老区人民的心意。

李家还不富裕,也没有电视机,北京办亚运会的事儿他是从收音机里听到的。他是个体育迷,听到这消息就琢磨,国家这么大的事,我能帮助做点什么?力气咱有,可北京离沂蒙山1000多里地,咋能使得上?捐钱?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怎么办?一连几天,他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

一天,他去菜园子浇水,满园绿油油的,菠菜、韭菜、蒜苗长势喜人。那是全家的财源,就靠拿它们到街上换些钱,来保障一年的花销。他心里一喜,何不把这些菜卖掉,换它个一、二百块钱送给亚运会!他把主意跟家里人说了,父亲、母亲、妻子很理解贵兴的心意,咋能不同意呢?于是他起早贪黑,等把菜园子的菜卖完,终于凑出200元钱。

他从邻居三弟那里借到一身人家结婚时穿的衣服。那衣服是深蓝色的,四个兜,说不上叫什么服,这种衣服在北京早已过时,但在山里却是上好的。他小心翼翼地将衣服叠好,放在包袱里,一路上要走好多路,弄脏了怎好意思见首都人,他舍不得穿。

他离了娘胎就没出过沂蒙山,更不敢想北京是个啥样子。他不想通过邮局寄去,那样他不放心,他要亲手将钱交给亚运会的同志,去北京的前一夜,他买了张全国地图,找人画好了行走路线。他又买来一块5尺长的大红布,家乡办喜事时都要买的,象征吉祥,也象征着老区人民赤诚的爱国心。他在一张大红纸上亲笔写下“亚运会为国争光,步行千里添光彩”的字句,这是他的心里话。为了节省钱,他买了20斤大馒头,又把自己腌的咸菜、种的大蒜揣上一些。为作这些准备,他整整忙活到鸡叫。

春天的早晨,山里的风凉飕飕的。他睡不着,早早地起了床,带着全家人的心意和嘱托,背上包袱上路了。

1300里地,17个日日夜夜,他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他先在朝阳区一个建筑工地的水笼头下洗净满脸尘土,又把三弟的那身干净衣服拿出来换上,穿得整整齐齐,走进亚运会组委会办公室。

千里送捐欺,礼轻情意深。他掏出留有体温的200元钱,一股激动之情油然而生,像完成了什么重大使命似的,热泪盈眶。负责接待的同志深深感动了。组委会的领导纷纷来看望他,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中国有这样善良质朴的人民,亚运会胜利在望。

家里该春耕春种了,他不能在北京多作停留。当组委会的同志知道他身上只有8元钱,还要步行千里还乡时,他们再一次被感动了,纷纷伸出友谊的手,凑钱为他买了车票。

火车越驶越远,最后变成一点豆绿色。亚运会的同志伫立站台上,注视着那远去的列车……嗯,这沂蒙后生!

(红强摘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沂蒙山菜园子沂蒙
爷爷的菜园子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外婆的菜园子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
乖乖兔的菜园子
《沂蒙六姐妹》:用沂蒙精神为沂蒙女性树丰碑
从菜园子到黄金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