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月线上的经济亮点

1989-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1期
关键词:泰国新加坡出口

编者按: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重点摘登这篇电视片解说词。青年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读读这篇解说词,了解东亚国家、地区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是不无裨益的。

第一集崛起在中国大陆身边

在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的东缘,一系列逶迤散落的岛屿和半岛划出了一条新月形的优美弧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十多年里,这片饱经战火的地区,在欧美大国称雄的世界经济舞台上一直默默无闻。

然而,本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崛起;七十年代,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南朝鲜、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向着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目标大步逼近;进入八十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又令人刮目相看。

一个以日本和“亚洲小龙”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圈已初现轮廊,这是一个同北美和欧洲共同体分庭抗礼的新兴经济集团。

面对西太平洋的震荡,中国大陆在沉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世界经济就进入了以国际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然而,我们的经济却在很长时期内对世界关上了大门。殊不知,当我们为“赶英超美”激动不已、为“世界人民心向北京城”沾沾自喜的时候,大门外面那些曾同中国大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家与地区,先后抓住有利的发展时机,激流勇进,步步登高。

今天,大门终于打开,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十分严酷的。

要改革,要开放,已经成为十亿中国人的共识。

第二集日本——从忧患中奋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875万日本人在战争中死伤,孤儿寡母啼饥号寒,社会负担极其沉重,40%以上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工矿业生产急速下降,农业又遇到灾难性欠收;600多万被遣返的海外驻军和平民、1300多万失业人口,衣不蔽体,嗷嗷待哺;各地车站挤满了下乡抢购白薯充饥的灾民,吃上一碗白米饭,成了普通人当时的最大奢望。然而,日本陷于经济谷底并不很久。1953年,日本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到了1955年,超过了战前水平。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巨额援助和贷款,给处于绝境的日本经济注射了“强心针”;充当侵朝美军的“军需工厂”,又使日本发了一笔战争横财。除此之外,日本民族惊人的忍耐力和超群的奋斗,也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重建起了重要作用。

1987年底,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9642美元,比美国的人均收入还多1139美元;在世界500家最大银行中,前10名全部为日本囊括;在全世界50家最大企业中日本占了8家。

从1945年到今天,日本经济历经磨难,死而复生。其中奥秘,对于许多学者,至今仍是个谜。而我们感兴趣的是,日本对这种危机磨难的抗击能力来自何处?日本的经济成就同日本的国民意识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出自孟子的名言,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或许,当年鉴真和尚也将这种不甘安逸、积极进取的“忧患意识”带到了日本。

事实上,这种“忧患意识”正是现代日本民族抗击经济磨难、创造经济奇迹的强大精神支柱。

他们深知,现代经济竞争是一场生死搏斗,不进则退,而退则意味着被淘汰。因此,当美元同日元的汇率尚在1∶140时,他们已在着手研制可能出现的1∶100的预备方案。

今天,虽然日本早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技术进口国,但有远见的人士仍时时不忘日本历史上幕府体制时期的锁国政策所造成的巨祸,呼吁人们继续改造排外的、目光短浅的“岛国本性”,以防日本经济重演停滞的历史悲剧。

时至今日,全日本中、小学的教科书上依旧赫然写着:“日本国土狭小,没有资源,只有靠技术、靠奋斗,否则就要亡国”,给日本儿童的脑海里打下了“忧患意识”的深刻烙印。

第三集南朝鲜——亚洲经济新秀

六十年代初,南朝鲜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7美元,年出口额也只有5000万美元。

27年后,南朝鲜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出口总额,分别增长了33倍和944倍,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1987年,南朝鲜的国民生产总值达1210亿美元;人均226美元,按人口平均的出口水平也已经超过日本。

为了强化对外贸易,南朝鲜于1965年成立了“每月出口振兴扩大会议”,由当局首脑担任主席,会议内容始终以出口实际成绩与工作目标为中心。如遇到问题,当场拍板解决。同时,会议还对每日最佳出口者授奖,在南朝鲜形成了官民商学共同为出口奋斗的气氛。不少西方人士惊呼,南朝鲜驻外机构是“最佳商情部”,留学生和侨民是“最佳推销商”。

1964年11月30日,南朝鲜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朝野上下欣喜若狂。南朝鲜当局决定,每年的这天为“出口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和颁奖仪式。

南朝鲜人的工作干劲,就连被世界公认为勤劳典范的日本人也自叹勿如。1957年日本试制电视机成功,南朝鲜则在16年后才能生产。可是六十年代以后,南朝鲜仅用五年和四年时间,就在收录机和录像机这两大产品上赶上日本,摄像机则只用了1年。

经济学家们预计,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南朝鲜的经济发展将进入持续稳定的增长阶段。下世纪初,南朝鲜将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群体中“毕业”,步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之中。

第四集香港——为出口而生产

香港没有仿效战后盛行的凯恩斯主义,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强调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运转。这种世界上少见的体制,包括商品贸易自由、外币汇兑自由、资金进出自由、企业经营自由和劳动力流动自由……

没有资源,香港就设法利用世界经济资源发展生产;内销市场小,香港就鼓励出口,致力开拓海外市场,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缺乏资金,香港就取消外汇、黄金管制,放宽外国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的限制,大力利用境外资金发展经济。

港英当局在微观经济管理方面完全放开。私人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经营方向、内容、方式、价格、市场等,当局一律不加干预。

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当局也基本不加控制。当局的职责是提供基础设施,营造投资环境,完善经济立法,加强人员培训,负责国际贸易谈判,以及进行必要的监督。

从1950年到1987年,38年弹指一挥间。昔日依赖转口贸易生存的香港已经成为太平洋西岸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1987年香港当地生产总值达到462亿美元;全港贸易总额在全世界贸易地区排列中占居第十四位,人均收入超过八千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第五集新加坡——城市岛国的奇迹

一些年来,不少学者曾致力于解答新加坡的成功之谜。人们认为,在促使新加坡获得巨大成功的诸因素中,外资的投入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新加坡有一个相当稳定的宏观经济框架。20多年来,新加坡政局稳定,从未有过大起大落的政治风波。政府20年一贯地稳定执行自由经济政策。但很少干预外资在新加坡的经济活动,使得在新加坡投资的外商普遍有一种安全感。

基础设施的优劣,是决定投资环境的又一重要因素。

目前在新加坡每六秒钟可接通一个国际越洋电话,能直拨世界116个城市,还可以连接比利时、加拿大、瑞典、英国、美国和联邦德国等地的电脑和资料库。

如果把基础设施看作是投资环境中的“硬件”的话,那么抛弃衙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保持政府廉洁和提高教育水平,则可看作是投资环境中的主要“软件”。

任何有意在新加坡投资的外商可以随意进出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办公大楼,可以见到他想见的任何官员。这个局上至局长,下到汽车司机,都把吸引外资看作是自己的本职。

效率对新加坡是至关重要的。新加坡工商总会主席这样讲道:“新加坡什么都没有,连水也没有,付不起拖拉的代价。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消除拖延,简化手续。”

第六集泰国——独特的发展道路

38年前,当阿杜德国王登基时,泰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年人均收入不到50美元。

今天,泰王国已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农业工业国,年人均收入已达到八百美元。泰国在集中力量发展外向型经济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人力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

泰国的劳动力素质相当不错,但工资却只有日本的十五分之一、台湾的六分之一。因此,泰国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当作外向型工业的骨干。

泰国的农产品和水产品资源丰富,对农产品水产品进行深加工是泰国工业的又一特点。有的产品经过加工后价值一下子可以翻几番。

肉用鸡是泰国的传统出口商品。为了适应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农业部门起初出口活鸡,后来改为出口整只冻鸡,现在又按不同部位将鸡分割成小包装出口,创汇率大大提高。

泰国的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一席。旖旎的热带风情,多姿多彩的民间习俗,超尘脱俗的佛国境界,加上随和热情的人民,得使泰国在国际旅游业中别树一帜。

曼谷的东方饭店连续数年被美国“社会事业投资者”组织评为全球最佳饭店,为泰国的旅馆业赢得了声誉。

为开拓海外旅游市场,泰国政府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宣传和推销,组织了面向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旅游推销会。泰国政府从普通官员到总理本人都对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倾注了热情。近几年相继推出融旅游、购物和了解民俗于一体的大型活动,年旅游业收入达到18亿美元。

人们很难把这片“佛国净土”与神威凶悍的龙的形象相提并论,可是不久前,泰国一位政府高级官员以不容争辩的口气说:“泰国将在1993年成为亚洲的第五条小龙。”

(第七集台湾——从海岛走向世界,第八集跃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将在下期刊出)

猜你喜欢

泰国新加坡出口
新加坡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新年游泰国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去泰国啦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我的泰国之旅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