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问题的对照和比较

1987-08-24柳斌杰

中国青年 1987年3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事物国家

柳斌杰

对照和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通方法,青年人也常常使用它。对于简单的事物,例如颜色的分辨,互相对照,色彩分明;高低的鉴别,相互一比,差别即知;这些是很好得出结论的。但是,对于复杂的事物,比如社会问题、国家制度问题,运用机械的对照和抽象的比较,是不能把握事物本质的,弄得不好,会把人的思想引入歧途。

前一阶段,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对于社会问题产生了一些糊涂认识。一些青年人既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又不了解中国社会的现实,也不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实际情况,却自以为生活其中的社会主义祖国不如资本主义。除极少数人是盲目相信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东西外,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认识方法不对头,特别是对照和比较的方法不科学,从而造成自己的思想混乱。

据调查,在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那些人中,绝大多数人也并不知道资本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偶尔听了一次报告,看了一本书,甚至听了一条新闻,看了一次电影,都拿来和我们的现实社会对照,来与我们的社会制度比较。譬如有的青年听到“美国总统里根的儿子加入失业者行列”的新闻,便联系我们领导人的子女,对党风大加议论;有的青年看到西方国家大选总统,便联系我们的干部任免,对社会主义民主产生不满。至于“失业”的背后、“大选”的内幕,他则不甚了了。这样的对照和比较,从认识方法上来说是不科学的,其认识的结果当然不正确。正确的认识绝不能只停留在个别现象的对照和比较上,而是要在对照比较中再前进一步,由感性直觉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

对照要选择准确的参考系,参照物和对照物必须有一定的本质联系且具有对照价值;如果不是这样,在认识上是没有意义的。选择对照的参考系,一定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社会历史范围内,把握住参照物的总体性质,不能用个别现象去对照。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中的外国、历史上的中国,都可以作为参照系,只要你加以公正的对照,都能得到真理性的认识。例如,很多青年愿意把我国同资本主义国家来对照,往往找几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拿出其物质技术基础较高的生活水平来对照,由此得出“资本主义生活好”,这就是认识上的错觉。因为,(一)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中,发达的只是少数,贫穷的和发展中的占绝大多数,而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活豪华的只是占有一定资本和具有社会地位的人,相对贫穷的劳动者、失业者,生活也是困难的。至于贫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生活水平还比我们低得多。(二)在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中,少数几个国家依靠战争、掠夺殖民地、剥削等手段实现了现代化,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并不是其制度的优越。如果拿资本主义国家最初的37年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37年相比,没有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能赶上我国发展的水平。(三)国民收入、生活水平是由历史、文化、地理、经济、政治、人口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并不单纯取决于政治制度。目前世界上国民收入、生活水平最高的是一些石油国家,而那些国家从政治制度上来说,多数是封建专制或宗教迷信统治,难道能由此得出封建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吗?社会是一个运动体,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受多种因素制约,研究社会问题要具体分析,决不能用几个数字或几个表面现象的简单对照而下结论。

比较更加灵活一些,但也要一定的基础和科学方法。基础就是进行比较的事物本质上有可比性,科学方法就是比较的事物要放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很多青年朋友恰恰忽略了这个最主要的前提,把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同发展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比,把资本主义并非制度性的长处同我国社会主义完善中的短处比,把本无内在联系的东西硬是乱拉在一起来比。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有些事物之间有可比性,有些则没有可比性,不能乱比。例如,几百年发展的结果和三十多年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政治、代表资本财团利益的资产阶级专政和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如果把两个不可比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就不能正确判断是非。同时,事物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比较也要从多方面进行。割断历史不行,只看横向也不行。

社会问题的对照和比较,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一定要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用它来正确地观察社会问题,正确地认识社会问题。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事物国家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美好的事物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奇妙事物用心看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