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畅快的笑过之后……

1987-08-24与允科

中国青年 1987年7期
关键词:喜剧片哥们儿海子

与允科

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的喜剧片很不景气。是我们的民族缺乏幽默感?是生活中找不到可供鞭笞、嘲笑的素材?……不是,是一些喜剧片脱离生活,靠廉价的噱头与误会哗众取宠。观众已看腻了。《嘿!哥们儿》则另辟蹊径,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绿叶鲜花,向观众摇曳芬芳。它的突出优点就是让观众畅快地笑过之后感觉情节可信,从而才有兴趣去咀嚼、联想、对照、自谴、觉悟

请看:没文化的海子把“余爱淼”错读成“余爱水”,险些赔偿收信人的经济损失;花180元邀请父母到高级餐厅摆谱儿吃西餐,结果倒惹得勤俭的双亲一顿怨;最出色的一场戏是在垂柳依依的河畔,海子自鸣得意地念情书,错字连篇,同样没文化的东佳竟听得舞之蹈之,为心上人这篇“镇了东城区”的大作心花怒放!——这些情节没有夸张,全是观众习见的生活怪象,只不过给以典型化的表现,结果观众席上笑声不断——并非哄笑编导者的拙劣,而是发自胸臆的、对海子、东佳们文化贫乏的叹惋与自我暗比。

《嘿!哥们儿》的成功在客观上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心理。一曰动情:对人生的热爱与向往,影片中老少妇儒青壮皆有。沸腾的变革时代,使人深知科学知识的重要。交400元学费也心甘的海子父母,就是时下“望子成龙”夫妇心态的映照。二曰崇仰:尽管社会风气未臻完善,然正义、勤奋、坚强,仍为大多数青年所崇尚。肖彪高考落榜,又失去吴雪洁的爱,但他不甘沉沦,蔑视偏见,卖起烤羊肉串,并终于凭自立自强考上民俗学研究生。三曰怡神:凡娱乐片,尤其是喜剧片,必须满足观众的这一心理要求。海子笑口常开,东佳稚气可爱,肖彪披起阿拉伯长袍招徕顾客,那抑扬顿挫的叫卖声都令人心旷神怡。近期,《三十层楼上》《土裁缝与洋小姐》《小小得月楼》《温柔的眼镜》……这些宣称喜剧实则闹剧的影片观众寥寥,为什么?喜剧片自建国以来,动辄挨极左大棒的横扫,于是歌颂式喜剧应运而生,结果患下重疾—喜剧不喜,根子在于抛弃了喜剧片的特殊要求、特殊规律。而《嘿!哥们儿》却顺着现代人们的审美心理,从真正的人物性格、人际关系、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了喜剧性手法。

成功地塑造喜剧人物海子,是《嘿!哥们儿》胜于其他“喜剧片”一筹的要素。善良、活泼、然而讨厌学习的海子,是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伙子。但他的性格中颇有闪光的东西。顽少来寻衅,肖彪去对付,他也挥拳虚掷,动作可笑,却显现了他行侠仗义的可贵,也为东佳“服”他埋下伏笔。这里还应该指出,仲星火、李婉芬、周里京、吕凉、吕丽萍等新老影星荟萃一堂,表演轻松自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喜剧群体,很为影片增色。我认为,重视挖掘喜剧演员的表演才能,亟待提到日程上来。不客气地讲,粉碎“四人帮”以后创作的喜剧片中,老演员如张雁、仲星火等,虽宝刀不老,终归人少,而年轻的笑星也就陈佩斯等数人。忽视喜剧片新秀的培养,是我国喜剧影片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设想,“中国的卓别林”们涌现之时,还会出现《三宝闹深圳》那样的劣片吗?

符合生活逻辑,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嘿!哥们儿》的显著特色。用编剧彭名燕的话说是:“这部喜剧,很少误会巧合,也无强烈的假定性,完全是生活流动的轨迹。”但生活化不等于平淡化,海子对肖彪敬中有畏,对东佳敬中有爱,甚至是溺爱。他的感情流露,不乏内在的“电流”触发,从而赋予角色特殊的魅力。应该表扬海子的扮演者吕凉,他时时牢记海子的身分,从不故意挤眉弄眼,而是始终注意海子感情的有层次递进,让观众去思索。海子的可笑中蕴含着无知的可悲,这就引观众走向对社会原因的思索。

尽管《嘿!哥们儿》成绩显著,但离“突破”尚有一定距离。在处理肖彪这一人物上,编导硬让他“考上研究生”,似乎金榜题名才有价值,便流于陈腐了。鲁迅先生说:“喜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我以为《嘿!哥们儿》“撕破”得还不彻底。我国喜剧片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现实矛盾的开掘浅尝辄止,在笑的背后,缺乏发人深思的东西。当然,仅就用笑来否定丧失现实合理性的事物,用笑来赞美顺乎历史潮流的新生事物而言,《嘿!哥们儿》较好地将喜剧性同当前的社会历史认识价值相统一,在我国喜剧影片的创作上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嘿!哥们儿》在相当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喜剧的要求,帮助观众“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

猜你喜欢

喜剧片哥们儿海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办公室的故事》叙事手段的戏剧化分析
拆散
中国电影狂欢背后的怪圈和悖论
《恶棍天使》一场草根的梦幻胜利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
准来
从电影《顽主》看京味喜剧片的低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