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择优分配

1987-07-15平新乔

读书 1987年10期
关键词:数理边际分配

平新乔

这里的“择优分配”指的是劳动与资源的合理配置。配置是否“择优”,看其经济效益。

择优分配属微观经济学范畴。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理论,其基本方法是边际方法。茅于轼的《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就是利用边际方法,通过数理推理在理论上得出:我们常说的社会主义经济要按比例发展,事实上就是收益递减规律的另一种说法;所谓按比例来确定资金分配、物资分配等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边际分析问题,资金和资源应该从边际收益较低的部门或企业转移到边际收益较高的地方去应用,这就是择优分配原理。由此,作者认为,“问题的正确提法是择优分配,而不是直接去寻求最适比例。”

茅于轼的择优分配原理的特点在于:一、所讨论的问题是微观经济范畴的东西。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把边际分析建立在宏观的经济量之间的关系上。比如,谈择优分配,他首先从粮食对化肥的边际产出谈起,最后才进入对价格的分析。

二、目前,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还只停留在名词解释、定理推导与数学演绎阶段,不免让人觉得与实际生活隔着一层皮。而茅于轼的《择优分配原理》则不同,他紧密联系实际,使读者处处能感觉到作者对我国资源滥用的现状思索甚久,许多分析有感而发。比如,在谈到统一边际收益值时他说,统一边际效益值是可变的,这种变化来自于资源总量的变化与资源分配部门数目的变化。资源总量增加了,统一边际效益值会随边际收益下降而下降;分配部门数目增加了,则会加强资源的稀缺性,使统一边际效益值上升。可以看到,使统一边际效益值变化的种种原因不外是资源的供应条件或需求情况变动这两大方面。这里隐含了一个思想:统一边际效益值作为资源的边际产出值,实际上反映了资源的匮乏程度。越是资源稀缺的国家,统一边际效益值应该越高,对土地、矿石、木材、石油等各种资源的收费应该很高,资金付费率应该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按此理,中国应该对土地、矿石、能源的使用收取较高的租税,因为中国可以利用的水、石油、森林、耕地等都极其稀缺,至于资金短缺,那更是公认的事实。可是,从五十年代至今,我们对极其宝贵的初级产品(原材料与粮食)一直采取低价、低利、低税政策,助长了对于这些本已匮乏的资源的需求,在资源短缺之上又加了一层由体制所造成的短缺。结果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我国一直讲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经济,但在我国,一方面是大量的人要就业,另一方面是大量人力因能源不足而浪费;一方面是能源不足,另一方面是煤炭工业却因低价而频于亏本;一方面是运输紧张,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公路、水路运输设备闲置……

三、数学与经济分析水乳交融一体,这是本书在方法上的又一个特点。这一点又比已出版的几乎所有中文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强。比如,书中对自然对数之底的经济学含义的阐述,显然可使人明了为什么自然对数之底会常用在经济分析之中。经济学是一门课题古老的学问,即古往今来,人们之所以对经济问题有兴趣,无非是想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得出最大的收益。然而,对于这个古老的课题,研究者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方法的采用可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寻找解题的途径,使原来不能解的问题得以解决,或使原来以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又成为悬案。只要回顾一下微积分与线性规划的应用给微观经济分析带来了多大的进展,我们就应当承认数学对我们思想创新、开阔新的研究领域的作用。

《择优分配原理》中所运用的方法应该说还只是初步的微积分与线性规划知识,它反映的是西方四、五十年代的水平。八十年代的微观分析是以集合论为数理基础的。而在这方面,国内近乎空白,可以参考的似乎只有李楚霖、林少宫著的《微观经济的数理分析导论》。因而我们大有追赶国外先进的分析方法之必要。笔者在此恳切期望茅于轼同志的新作在数学形式上会有进展。

(《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学方法》,茅于轼著,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四月第一版,“走向未来丛书”,1.63元)

猜你喜欢

数理边际分配
学会坚持,学会放弃,理性行动
数理:多少人吃饭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物之数理:高中物理提升学生数学解释素养
最天然呆笔记 谁说数理就一定枯燥艰深?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边际环境污染效应
阅读理解Ⅳ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
数理科学和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