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绰约多姿的人生意蕴丰盈的哲理

1985-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11期
关键词:孙犁婴儿意象

时 橹

从古至今,在同一题目下写出的诗篇不可谓不多,而能迭出新意者终属佼佼。尽管如此,这种文学创作中的现象却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因为,同一题目而能引起不同的人对它产生写作的兴趣,至少说明了它有比较丰富的艺术内涵可供人们进行开掘。透过不同的作者对同一题目的艺术表现,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可以从中辨析其迥异的个性和风格。就读者而言,这不仅是可以从比较中提高艺术鉴别能力的欣赏活动,也是从客观上观察和分析文艺现象时一种不可或缺的知识积累。

最近,《诗刊》相继发表和转载了孙犁、公木和陈敬容的同题为《眼睛》的诗。这三首出于当代文坛老人的诗作,细加品评之后,深感其艺术情致和韵味的各具千秋,实为诗坛中之佳什,愿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付诸笔端,与读者共赏。

陈敬容早年的诗,以思想锋芒的锐敏和善于熔中西诗艺于一炉而著称。现在她已年近古稀,诗的锐气似不如当年,但却流露出一种宁静温馨的对于生活的蕴藉的沉思。化锐敏为深邃,也许是一般诗人的颇具代表性的人生历程。但是在诗艺的锤炼上,她似显得更为圆熟而自然了。《眼睛》一诗,是她从这“灵魂的窗户”中所看到的人生,其中饱含着她的生活阅历和社会观察。她在把这一切熔铸为诗的形象时,首先表现出善于把感受转化成艺术意象的特色。所以,她的诗开头就把“婴儿的眼睛”比喻为“最澄清的湖水”,而婴儿对世事的无知所表现于眼睛中的清澈,则是因为“世界还没来得及向湖面投影”的缘故。“纵然有时从梦中哭醒,面对的也只是甜甜的奶汁,微笑的母亲”。不难看出,她所创造的意象和描述的场景,具有对生活美的细腻而微妙的感受,同时洋溢着母性的温情。用“湖水”和湖面的“投影”这种意象来造成“眼睛”与“世事”的比喻和联结,对于欣赏者来说,是一个充分发挥其联想力和思考的悟性的过程。感受和把握住这两个基本的意象,对于领会全诗的蕴涵就算是拿到了入门的钥匙。接着,我们读到了下面两节诗:

惊叹号在少男少女的明眸中舞蹈,

……

青年人眼睛的湖上逐渐有问号游荡,

……

在这里,“惊叹号”和“问号”两个词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它虽没有具体指明任何事物,但又具有无所不包的容量。一个在明眸中舞蹈,一个在眼睛的湖上游荡,充分表现了人生这两个阶段中躁动不安和逐步在寻求探索的精神状态。象“云的姿态,花的颜色,河海的浩淼”这一组意象的排列,它们除了起着一种铺陈渲染的作用而外,从内涵到外延,都具有丰富的联想性和不确定性,目的只在于表现“少男少女”们心灵世界的丰富,而不求其明确具体。在艺术欣赏中,这是一种可以意会而颇难言传的审美体验,需要用读者自己的生活感受来丰富和充实它。所谓诗的语言和容量大小,常常就表现于这类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当中。又譬如“有问号游荡”这五个字,实在是可以称为诗家妙语的。它不但与“湖水”这个意象合成一个和谐整体形象,更让人感受到了波动的游移不定和时隐时现,使“问号”这个词显得那么生动充实,富于美感。因而,人们在接受了这种审美的愉悦中也同时感受到“智慧要穷究一切,勇敢要摘取星光”这种诗句的艺术力量。

读陈敬容的这首诗,使人感到生活的诗意在一系列的意象组合和场景迭现中跃然而出。生活美具有充实的内涵,所以它所总结出的那些哲理性诗行也就不会令人感到轻飘和浮夸,反而具有庄严肃穆之感:

勤奋地探索,虚心地检验——

头顶是天空:辽阔、缄默、庄严。

一般的情况下,这种诗句的哲理性不易为人们具体感受,但在这首诗中,“眼睛”的那一系列意象化的丰富内涵,已经使它具有了“探索”和“检验”的品格;而“湖水”的“投影”所显现出的“天空”,的确是使人产生了“辽阔、缄默、庄严”的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的。

如果说,陈敬容的诗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人生过程中绚丽多彩的画面,主要借助于她对“眼睛”所作的一系列意象创造的话,那么,在孙犁的《眼睛》中,我们却更多地是在听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平静地叙述着他的观察和思考了。虽然,他的内心未尝不激荡着感情的风雷,然而面孔却是冷峻而严肃的:

婴儿的眼睛是清澈的

青年人的眼睛是热烈的

中年人的眼睛是惶惑的

老年人的眼睛是呆滞的

真是娓娓道来,不动声色。如果把这几行诗与陈敬容的诗作比较的话,可以说几乎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孙犁的每一句诗,就象是把陈敬容那些极尽铺陈渲染的诗节加以抽象化和概括化。在陈敬容那里,眼睛的神情的不断变化,是通过一幅幅不同的意象和画面而得到“描绘”的。“世界”对“湖水”的“投影”通过意象和画面而使人得以具体的把握,从中看到了人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的变化和发展。可是,孙犁好象根本置这些具体形象于不顾,他只用“清澈”、“热烈”、“惶惑”和“呆滞”这几个词轻轻一笔带过,根本不去着意铺陈渲染。可是当你接着读下去之后,就会感觉到,他的“意不在此而在于彼”的另一个层次上的思考。他好象更多地从人生过程的纵向发展的因果关系上来表现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婴儿的眼睛是清澈的”,所以它反映的世界“完全客观”,“完全真实”;但这种“客观”和“真实”都是以“对它没有判断”为前提的。无判断即无是非,也就无所谓人生的痛苦和欢乐,那“客观”和“真实”对于人的存在的价值无异于是一种否定。等到人的眼睛“有了判断”,“有了感情的反射”,世界虽然“不是完全客观”,“不是完全真实的了”,但人却因此而显示出自身存在的价值。这好象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可是孙犁却在用诗的方式进行思考:

热烈地追求过了

有了失败的痛苦

再追求

再痛苦

因此有了惶惑岂止“惶惑”而已,甚而“及至老年”,“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因之“表现了呆滞”。在孙犁的笔下所显现的他对人生过程的思考,竟以如此冷峻的形式坦露在读者面前。习惯于一些“豪言壮语”式的诗句的人,也许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甚至会否定这种诗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可是,孙犁的这种写法,正是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同样无法违背自然规律这种严峻的真理揭示出来,启迪人们进行严肃的生活思考的。“这是人生的过程,但不是世界的过程”。世界的过程仍然是按照客观规律运动着。所以,不管是孔夫子、老子和庄周怎么说,也不管是苏格拉底和黑格尔如何说:

世界仍然按照它的意志运行

人的眼睛

仍然按照年龄和经历

变化着它的神情

对于人生来说,它的价值并不在于因“惶惑”和“呆滞”所体现的那种消极方面的现象,而是因为有“追求”和痛苦”,甚至也会有“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所体现的对于人的存在价值的肯定。“人生有限,宇宙无穷”,这也是一个老话题了。可是人的存在价值并不会因为他最终会走向死亡而失去意义。作为个人,人生是有限的;作为整体,人生与宇宙同样不朽。凡有人类生存的地方,便会有痛苦的追求和追求的痛苦,这正是充分表现出人的存在价值的特征。“惶惑”也好,“呆滞”也罢,这变化着的神情正是人的存在价值的表现形式,要比那“没有判断”的“清澈”具有无法比拟的伟大和崇高。

由于孙犁的这首诗在写法上与我们某种习惯的方式大相径庭,可能会造成一些人在艺术欣赏中的误解。的确,向来的那种“青春焕发”和“老当益壮”的豪言壮语消失了,竟然把人生中如此怵目惊心的严峻的一面也毫无顾忌地展示出来,是会引起某些人的非议的。可是,辛酸和苦涩也是人生中无法回避的生活内容。吞食这枚苦果也许不那么愉悦,但是仔细品味之后,你会感到它是容纳了丰富人生经验的一枚橄榄,苦涩的后面有着清香和甘美。锺嵘的《诗品》有言:“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一首诗要做到耐人咀嚼品味,不给琢磨而始终感到余蕴无穷,在貌似淡漠中饱含着深邃的生活哲理,这是很难达到的艺术境界。苦果也许正是酿制甘酒醇醪的原料,不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血结晶去掺和搅拌。

公木的《眼睛》则又是另一种色彩和风貌了。它迹近于对前两首诗的应和,而在表现方式上却以激情洋溢和强烈的思辩性显示出它的特色。

陈敬容象画师,孙犁有如哲人,而公木则是雄辩家。他们各自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灵感受出发,以不同的方式传达自己的诗情。在生活的丰富矿藏里,各人拾取自己所需要的矿石加以冶炼,凝结浓缩为诗的结晶。“惊叹号”和“问号”是陈敬容的意象,其内涵不言自明,诗意盎然。“惶惑”和“呆滞”是孙犁摘取的生活之树上的两枚苦果,但他要传达的却是关于人的奋斗精神和追求不息的哲理意念。可是公木却以雄辩家的风度侃侃而谈,抒其心志。

公木的诗,因为是写在前两首诗之后,所以在总体构思上好象有一种要回答前两首诗所提出的“问号”和“惊叹号”的倾向。他因读了孙犁的诗而“心血来潮”,率然命笔”,自然可见出诗中的激情,但“回答”的特色又使其诗作具有强烈的思辩性。思辩性付诸写诗,固然容易导致理性压抑激情,观念掩盖形象的毛病。但公木毕竟是诗坛老将,他能融激情于理性思考,化观念为具体形象。孙犁笔下的“惶惑”和“呆滞”,在公木的“严峻”与“睿智”之间似很难协调。但不妨看下面两节诗:

中年人的眼睛把世界探索实验台上决定成败的数据田野里判分丰歉的收获季节“?”与“!”起伏交织的乐章世界浮现在老人的眼睛中一本摸索断线了的百科书一张偿付过了的账单苦辣酸甜都已中和为平淡

在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惶

惑”与“呆滞”,也领会到了“严

峻”与“睿智”的具体内涵。诗人

的妙笔生花,使看似截然不同的概

念竟然和谐地统一在同一幅画面

里。原来,惶惑与严峻,呆滞与睿

智,在完整充实的生活内容里,只

是不同侧面的表现罢了。

对于公木来说,从生活中攫取

某些可感触的具体事物和形象,只

是他达到抒其心志的一种手段。他

不象陈敬容那样,创造了意象就实

现了艺术意图。他的诗情的实现除

了通过一些粗线条的生活形象的勾

勒而外,更多地还是体现于丰富激

情基础上的较严密的思辩性思维活

动的:

假如世界只在婴儿的眼睛中做着纯客观自在的运动可能人类还与古猿蜥蜴同居攀援跳跃在原始森林里惶惑与呆滞并非有欲的苦果而是清澈热烈睿智的侣伴正如夜是昼的间歇阴是阳的一面若是没有眼睛世界会有什么意志呢

读到这里,我们似乎感到了一

种激情倾吐之余的快感。它是理性

的哲理的阐发,但更是感情和激情

的升华,所以才具备诗的品格。

正如可能会有人不习惯于读孙

犁的诗那样,也可能会有人认为公

木的诗理性和观念的东西太多太重

了些,过于直露了。公木自己的

“追记”中说的:“仍感言难达

意,话说的忒拙笨了”,虽系自谦

之词,恐亦估计到会遭到的责难。

但是,读诗也不能“吃偏食”,不

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要

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这三首《眼睛》,其所以使人

读来感到各是各的韵味,正在于三

位老诗人都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

色,所以才使人不感到有重复和平

庸之感。从诗的艺术气质看,陈敬

容的细腻委婉又不失其宁静的沉

思,孙犁的朴实庄重而又显示出哲

理的深邃,公木则是粗犷凌厉中有

着激情和机敏,真正体现了“风格

即人”的艺术真理。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李白的这两句诗早已传

为佳话,也说明了李白的自知之

明。可是从当代三位老诗人的这三

首《眼睛》中,我们却感到了艺术

天地的广阔,真正有艺术胆识和才

具的人是不会束手无策的。也许,

这也会成为当代文坛的一段佳话。

〔附〕

眼睛

孙犁

婴儿的眼睛是清澈的

青年人的眼睛是热烈的

中年人的眼睛是惶惑的

老年人的眼睛是呆滞的

世界反映到婴儿的眼里是完全客观的完全真实的因为婴儿对它没有判断等到有了判断世界在人的眼里就不是完全客观也就不是完全真实的了因此就有了感情的反射热烈、惶惑、或是呆滞热情地追求过了有了失败的痛苦再追求再痛苦因此有了惶惑乃至老年已是无可奈何他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于是他的眼睛表现了呆滞这是人生的过程但不是世界的过程世界的过程仍象在婴儿眼里一样在客观的运动孔夫子说了一遍老子和庄周又说了一遍苏格拉底说了一遍黑格尔又说了一遍世界仍然按照它的意志运行人的眼睛仍然按照年龄和经历变化着它的神情一九八四年四月十日下午四时

(原载《诗刊》1984年第7期)

眼睛

公木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微老子《道德经》一章婴儿的眼睛是清澈的青年人的眼睛是热烈的中年人的眼睛是严峻的老年人的眼睛是睿智的世界反映到婴儿的眼睛里大不过妈妈的奶头日影恍恍月色溶溶风丝细细吹不皱一池春水青年人的眼睛搜寻世界猎人追逐猎物情人追逐爱情蜂蝶追逐花朵风追逐火劈啪作响的光与热中年人的眼睛把世界探索实验台上决定成败的数据田野里判分丰歉的收获季节“?”与“!”起伏交织的乐章世界浮现在老人的眼睛中一本摸索断线了的百科书一张偿付过了的账单苦辣酸甜都已中和为平淡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会隐瞒更不会说谎愤怒飞溅火花哀伤倾泻泪雨它给笑声镀一层明亮的闪光思维着的精神之中枢并不只是悠悠然用来旁观它提供信息以作判断没有判断便什么也看不见婴儿以哭号召唤乳汁凡有生命就有意愿完全的客观和完全的真实自然存在着却不能把意愿窒息人类生活于第二自然有名乃源于无名无欲只是说不妄想不臆造有欲意味着追求理解通过钻研清澈不是从无欲中来热烈严峻睿智都基于实践人的过程尽管只是一瞬间但它必然和世界的过程同步岂只同步人的过程原是世界过程的有机构成不管古今哲人说了些什么都是世界的一种自我思维活动假如世界只在婴儿的眼睛中做着纯客观自在的运动可能人类还与古猿蜥蜴同居攀援跳跃在原始森林里

惶惑和呆滞并非有欲的苦果

而是清澈热烈睿智的侣伴

正如夜是昼的间歇阴是阳的

一面

若是没有眼睛世界会有什么

意志呢

1984年7月28日读孙犁兄《眼睛》,心血来潮,率然命笔。经八、九两月,又两度增订,遂成今稿。仍感言难达意,话说的忒拙笨了。9月21日追记于长春。

(原载《诗刊》1984年第11期)

眼睛

陈容敬最澄清的湖水蓄满了婴儿的眼睛,当世界还没来得及向湖面投影;纵然有时从梦中哭醒,面对的也只是甜甜的奶汁,微笑的母亲。惊叹号在少男少女的明眸中舞蹈,为了许多事物,时时狂喜地蹦跳;云的姿态、花的颜色、河海的浩淼……童话般的景象,谁说得清有多少!青年人眼睛的湖上逐渐有问号游荡,带同理想和希望,忧郁或迷惘;焦急不安里燃烧起丰满的热情,智慧要穷究一切,勇敢要摘取星光。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苦闷,在中年人眼神中交替滋生;道路才走了一半、半道上更多跌扑,何处有平坦的大道直透云层!谦逊的宇宙蕴藏着奥秘无限,赶路人啊,何需时时去打听终点;勤奋地探索,虚心地检验——头顶是天空:辽阔、缄默、庄严。

1982年2月

(原载《诗刊》1984年第11期)

(插图:维维)

猜你喜欢

孙犁婴儿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孙犁与求助者
晚年孙犁
婴儿为何会发笑?
作家孙犁的“吝啬”
作家孙犁的“吝啬”
婴儿喂养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