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换概念见幽默

1985-11-01周自厚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8期
关键词:多义语词鸭子

周自厚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某一概念是什么内容就是什么内容,不能任意变换。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们有时却故意转移概念,从而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这种故意的“转移”,可称之为“巧换”,它不但不违反同一律,相反,正是语言表达所追求的效果之一。

有个故事说:

某甲向他的朋友们朗诵了一首诗,宣称这是他的“新作”。他问大家:“你们认为怎么样?”有个朋友乙说:“很好。但可惜是从一本书上偷来的。”某甲听了很生气,非要他的朋友乙赔礼道歉不可。朋友乙怎么办呢?他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来,说:“刚才我说那首诗是从一本书上偷来的,这不对。因为我又翻看了这本书。发现它还在这里。”

朋友乙向某甲道了歉,好象承认了错误。而实际上他并没有修正自己讲过的话。这是怎么回事呢?显然,他是把“偷”的概念“巧换”了。开始说“可惜是从一本书上偷来的”,这个“偷”是抄袭的意思;后来说“发现它还在这里”,言外之意是它不是“偷”的,这个“偷”是“趁人不知道拿人东西”的意思。这位朋友用“巧换”概念的手法,既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又搪塞了某甲的责难,保全了某甲的面子,一箭三雕,堪称妙矣!

“巧换”也要有一定的条件,不能想怎么换就怎么换。“巧换”应当凭借怎样的条件呢?

其一,利用语词的多义性。

语词除少数是单义的之外,大都是多义的,即同一个语词同时具有互相联系的几个意义。这种语词叫多义词。在一般情况下,多义词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是用其单义;但如果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故意用其多义,这样就可以达到“巧换”的目的。如上面例子中的“偷”,就是用其两个意义。下面是另一个例子:

甲:“上星期,一粒沙子落入了我妻子的眼睛里,她只好去医院,结果花了三块钱。”

乙:“那不算什么。上星期,一件皮大衣落入我妻子的眼睛里,结果我花了三百块!”

这里,“落入”这个语词是多义的。甲说的“一粒沙子落入我妻子的眼睛里”是用其本义,而乙说的“一件皮大衣落入我妻子的眼睛里”是用其引申义。利用相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概念,所以这种概念的转移自然,巧妙。乙的说法具有善意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其二,利用修辞手段。

修辞活动是使语词产生新义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说,通过修辞活动,可以增加语词的意义。因此,利用修辞手段,可以使一个概念转移成另一个概念,达到“巧换”的目的。例如:

男老师对吵闹不休的女学生们说:“两个女人就顶一千只鸭子。”

不久,老师的爱人来找他,一个女学生赶忙去报告老师说:“老师,门口有五百只鸭子找您。”

男老师的意思本来是说“两个女人的吵闹声就跟一千只鸭子的叫唤声一样”。这是一个比喻。这个女学生接过老师的说法,径直地把“一个女人”就叫做“五百只鸭子”。这里用的是借代格。当老师的爱人来找老师时,这个女学生说“有五百只鸭子找您”,巧妙而有力地回敬了老师对女学生们的奚落,真是一个很合体的“反击”。

大学生:“我常梦想我已经当上了教授。导师,我要怎样做,才能使梦想变成现实?”

导师:“少睡觉。”

大学生问的是“怎样把当教授的梦想变成现实”,导师却把“梦想”之“梦”巧换为“做梦”之“梦”。这里利用的是词的多义性。如果“少睡”,当然就会“少做梦”;“少做梦”,就会生活在“现实”当中。所以,这个“少睡觉”,也就意味着“多醒悟”,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这个角度看,“少睡觉”是双关语,意在规劝那个大学生要实际点,不要好高鹜远。另一方面,“少睡觉”,还可以理解为“多用功”、“废寝忘食”之意。如果真能把时间抓得紧紧的,刻苦读书,深入钻研,那么当教授也是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少睡觉”也是一语双关。

某大学举行晚会,忽然电灯灭了,学生利用这个黑暗的空隙交谈起来。

一个说:“我是修大气物理的。”

一个说:“我是修生物学的。”

一个说:“我是修国际贸易的。”

这时,背后传来了辅导员的声音:“谁是修保险丝的?”

前面的三个“修”都是“进修、深造”的意思,而最后一个“修”却是“修理”的意思。这里是拈连和双关兼用。当然也利用了“修”这个词的多义性。

其三,利用语音的相同或相近。

相同或相近的声音,可以记录不同的语词,也就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例如shìlì这两个音节,既可以记录“势力”,也可以记录“视力”,当然也就可以表达这两个概念。因此,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也可以把一个概念巧换为另一个概念。例如:

上地理课时,小明思想开了小差,老师问他:

“汉水发源于哪里?”

小明急得满头大汗,得到了启示,答道:“汗水发源于头上。”

这里,小明利用音同的条件,把“汉水”转换成“汗水”,颇能“急中生智”。虽然做法不宜提倡,但作为笑话或幽默故事是可以的。

某人是学音乐的,他的妻子也懂点音乐。有一天,他家中没米下锅了,于是妻子就到办公室找他。恰巧他不在,妻子就在桌上留了张字条,上面写着“5632”。办公室里的人看不懂,等某人回来后就问他。他回答说:“连这都不会唱?‘速拿米来嘛!”

这里的“5632”记录的本不是语言中的语词,也非数字,而是音符。但是用它来表示“速拿米来”,这又是记录了语词,并表示了相应的概念。从“5632”到“速拿米来”,利用的正是音近条件。这种转换真是妙趣横生。

“巧换”的具体手法还很多,这里仅是略举数例罢了。

猜你喜欢

多义语词鸭子
发光的语词(三则)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鸭子
一头鸭子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
《锦瑟》赏析
语词的有效教学
“好+谓词性成分(V/VP)”的组合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