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的养生之道

1984-12-29冯兆平

祝您健康 1984年3期
关键词:饮食卫生舞雩射箭

冯兆平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古诗日:人生七十古来稀。远在二千多年以前的孔子,能享有七十二高寿,是与他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养生分不开的。

一,提倡运动养生

孔子养生之道的一大特点,是提倡以运动为主的养生方法。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射箭)、御(驾驶车马),都是古代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射、御,孔子是精通的。《札记·射义》记载:逢到射箭运动时,孔子及其弟子常常参加。一次孔子射箭时,围观的人群,组成了一道人墙。另外,孔子曾经谦虚地说过他会驾驶车马,并愿意做赶车马的活(《论语·子罕》)。

除了射、御之外,孔子还经常和他的弟子到大自然中去,进行郊游和登山活动,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论语·颜渊》中就有孔子与弟子“游于舞雩(小丘名)之下”的记载。孔子最为赞赏的是:在季春三月,穿上春天的服装,陪伴五六位老友,带上几个小孩,到沂水(河名)边洗洗澡,在舞雩上吹吹风,然后边咏诗唱歌,边尽兴而归。“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这是一幅多么潇洒自如而又幽然畅情的春游图啊!

二、注置精神修葬

孔子在养生之道上还重视积极有为的精神上的修养。

孔子主张通过学习诗,礼、乐等,来陶冶人们的性格,培养高尚的情操,进行积极的精神修养。他说:“兴于诗,立于札,成于乐”(《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学习诗篇能使人精神振奋,激发进取性,学习礼仪能使人立足于社会,而学习音乐则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完成精神上的修养。孔子特别重视健康的音乐在人的精神修养中的作用。他本人就非常爱好音乐。在齐国听到韶乐(古乐名)后,竟使他“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孔子还认为;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精神上太空虚了,这样对健康有害。可以下下棋、掷掷采,干点有益于身心休养的娱乐活动,总比闲着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

三、讲究饮食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讲究饮食卫生,是孔子养生之道的重要内容。

《论语·乡党》中曾有记载:“食馇而偈,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同嗅)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意思是说。孔子遇见粮食发生霉变的,鱼肉已经变质的都不吃。食物看起来不新鲜的不吃。已经发生怪味变质的食物不吃。烹讽不当(或焦或半生不熟)的食物不吃。按时进食,平时不吃零食。以上五个“不食”,集中说明了孔子对日常饮食卫生的讲究。

另外,孔子还主张:饮食不能吃得太饱,喝酒不要喝过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同上出处)。这里所谓的“无量”,实质上还是指以不醉为喝酒的最高限度。孔子还主张吃饭时,不要说话交谈,这样是不卫生的,而应该做到“食不语”(同上出处)。这些有关饮食卫生的论述,今天看来,也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四,戒贪欲、致淡泊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曾讲:“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艺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在君子一生的养生修性中,要警惕三件事:在年轻时不要沉迷于男女关系;在壮年时不要好胜喜斗;到了老年时不要贪得无厌。这里孔子根据人的一生中三个不洞时期,有针对性地提出“三戒”,这既是孔子对自己一生中养生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和中医养生思想是相一致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孙真人卫生歌》中曾讲过:“欲求长生须戒性,人能戒性还延命”。

孔子还主张“致淡泊”,这和他主张戒贪欲是相辅相成的。在《论语·述而》中,他对学生讲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予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其乐无穷。而靠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荣华,他看得比浮云还轻。“致淡泊”也是中医养生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黄帝内经》就一再提醒人们要“清心寡欲”,“淡泊虚恬”,认为如此才能达到长寿的目的。这和孔子的主张真是不谋而合。

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孔子的养生主张并不都是可取的。但是孔子养生方法中的合乎科学的或合理的部分,却是可以为我们批判地继承的。

猜你喜欢

饮食卫生舞雩射箭
小熊射箭
饮食卫生
学射箭
谁是射箭高手
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同学会二首
风乎舞雩
读“侍坐”有感
论广东省西餐厅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前景
注意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