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获到底是不是泰人

1983-01-01素察·蒲媚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7期
关键词:蜀汉孔明汉族

素察·蒲媚

中国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描述了一个曾被孔明“七擒七纵”的孟获。然而,孟获是哪个民族的人?小说没有说明白。

那么孟获怎么又被说成是泰人的呢?英国前驻(泰国)清迈的总领事伍德先生在1920年(应为1926年——译者注)出版了一本《暹罗史》,煞有介事地说孟获是泰族人的国王,此后又有几位西方的殖民者在他们写的书中重复了伍德的这种说法。这些书传入泰国后,这一说法便传播开了,孟获也就变成泰人了。

然而伍德先生说孟获是泰族的国王的依据是《三国演义》。他写的《暹罗史》一书,表明他缺乏中国历史知识。如果他不是缺乏研究,就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有意歪曲历史。

关于孟获是哪个民族的人,中国史学界也有争论。有人说他是彝族人(三国时期称为叟族),也有人认为他是汉族人,他的祖先是从内地迁移到南中去的,后来成为僰族(今天的白族)中很有权势的人等等,但都没有人说他是泰人,而泰国方面确信孟获是泰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下列这些问题:在三国时期,当时的叟族、汉族和傣族居住在南中的什么地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孟获生于何地?生活于那个民族之中?他和孔明作战的战场在什么地方?傣族是否也参加了他们之间的战争?等等。

按照《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的记载,当时叟族的各个部落分布于南中的广大地区,如越巂郡(今四川的西昌和凉山地区)、永昌郡(今云南的保山和大理地区),益州郡(今云南的曲靖和昆明地区)等。这些地区除了叟族以外,还杂居着昆明族(即今天的彝族,有的成为哈尼族、阿昌族和拉祜族)、僰族、汉族和其他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昆明族是最大的民族,其次是叟族和僰族。孟获就是益州的蛮王,高定则是越巂的夷帅。这些民族受汉族某些文化的影响,但他们的统治者不许汉族官员插手他们的政权,蜀汉政权派到该地去的官员,常常被杀害。至于南中的汉族,是从内地迁移来的,大部份住在平原地区,同僰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久而久之,他们有的也和当地人同化以致成为僰人或夷人,他们被称为老汉人。这些人中有一小部份变成大奴隶主或大地主,在经济和政治上很有实力,因而能够取代当地民族首领或酋长的地位。这类汉人被称为“大姓”,他们遍布南中各地。后来这些“大姓”不仅限于汉族,那些接受汉族文化、同“大姓”有着共同利害关系的当地少数民族贵族和奴隶主,也有人称呼他们为“大姓”,例如益州叟族的首领孟获和越巂叟族的首领高定,就属于这种人。由于“大姓”在当地很有势力,并且扎根于当地的土著民族中,所以蜀汉朝廷总是任用他们,让他们在南中地区担任各种官职,以便安定当地的少数民族。

孟获是建宁(原名益州)人,他的叟族名字叫“乐干阿支”,孟获是汉名。他生于叟族的“大姓”,但有的历史学家说他生于汉族的“大姓”,而《三国志》第四册则记载他是蛮夷。总之,根据多方面史料的研究,可以认为孟获是叟族的首领,在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有一定的影响,是一个大奴隶主,信奉鬼教的蛮王。他在某些方面受了汉族文化的影响,但仍执着其落后的叟族风俗习惯,极力排挤从蜀汉朝廷派到他势力范围内来的官员,一直在地方割据称雄。

能够证明孟获不是泰人的最后一点是关于孔明同孟获作战的地点问题。

当中原三分天下、群雄相争之时,南中地方的四“大姓”,雍闿、孟获、高定、朱褒,背叛了蜀汉朝廷,宣布分裂割据。公元225年3月,南中战役爆发。孔明亲自率领主力西路军,从安上(今四川屏山)出发,经卑水(今四川宁南),以攻越巂郡。孔明在收复越巂郡并斩了高定之后,集中力量向益州进军。孟获率众迎战,双方从会无(今四川会理)打到滇区。孟获军队退回益州(今云南曲靖),孔明率军追赶,渡过泸水(今称金沙江),攻占堂狼(今云南会泽和巧家)。孔孟之战就在这滇区的中部激烈地进行了四个月。最后孟获在益州郡南盘江上游的东面,即他自己出生的地方被擒。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孟获不是泰人,他的事迹同泰人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南中之役的作战地区也没有发生在泰族居住的地方。所以有人认为孟获是泰人,泰族人民的领袖,以至说他是泰族的国王等等,都是没有确凿证据的!

陈健民译

(摘自《世界史研究动态》1983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蜀汉孔明汉族
我爱孔明锁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检查(短篇)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孔明画圈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