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史工具书及其用法(三)

1979-07-15

读书 1979年3期
关键词:甲子纪年工具书

武 雷

三怎样查找历史年代

时间观念是研读古代文献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历史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贯穿起来的。时间观念模糊,我们就不可能清楚地了解某一事物的来龙去脉,即使是我们阅读了许多资料,也只是一团乱麻,没有头绪。所以如何查找年代,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方法。

我国文献资料上所记录的年月日,都是根据当时所用的历法。由于历法不断改进,各个历史时期所行的历法不一致,要把用各种历法记录的时间换算成统一的日期,是非常复杂的专门之学。这里不可能对各种历法的内容作介绍,只就供翻检查阅的有关工具书介绍一下。

(一)关于以年号纪年的工具书。我国西汉时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武帝即位的那年称建元元年,以后顺次递记。一个帝王可以改用若干年号,如汉武帝就曾十一次改元。每个年号使用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有的使用一二年,也有的使用几十年。在未产生年号纪年以前,是以帝王即位之年算起(称某帝某王某公元前年)。

关于年号纪年的工具书主要有万国鼎编、万斯年、陈梦家补订的《中国历史纪年表》,荣孟源编的《中国历史纪年》,文物出版社编的《中国历史年代简表》等。其中以《中国历史纪年表》最为简便易查。此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历史年代总表》和《元年甲子纪年表》,下编为《夏商周年代表》、《殷年代表》、《西周周王简表》、《东周周王简表》、《东周诸侯年表》、《秦以后主要朝代年表》、《十六国年表》、《十国年表》、《中日对照年表》、《公元甲子检查表》、《太岁纪年表》、《索引》等。

此书的主要部分是《公元甲子纪年表》,从周厉王共和元年(公元841年)至中华民国38年(公元1949年)公元与中历纪年对照。每页五十年,每年一格,格内有帝王庙号年号纪年,格外为天干,与格内的地支相配合。表的顶端为公元纪年。如果我们要查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天下是公历、干支纪年的哪一年,我们首先在该书20页找到秦始皇二十六年的一格,格里注明“秦始皇帝”,表明这一年始称始皇帝,格内的地支为“辰”。然后从纵向顶端找到“22”的阿拉伯数码,再从横向右边找到“1”的阿拉伯数码,把这两组数码合在一起,组成“221”数码,即表示秦始皇26年为公元前221年。若查这年的干支,拿本格的地支和右端的天干相配合得“庚辰”,就是这年的干支。若从公元或干支纪年查帝王年号纪年,只要翻过来查就行了,检查十分简捷。本书《中日对照年表》列有日本天皇、年号、年数与公元和中国年代相对照。《公元甲子检查表》分甲乙二表,公元前查甲表,公元后查乙表。无论从公元查甲子或由甲子查公元,都简便易得。《索引》包括中国的历代国号、帝王庙号、年号等,按笔画排列,后面注明公元纪年,或公元起讫。

(二)在我国古文献中,除去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之外,历史上还用过岁星纪年法。岁星即木星,因为它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古人便以它在天空中运行的规律来纪年。岁星运行一周,约需十二年,古代天文学家把岁星运行的轨道分为十二宫,岁星运行一宫,便为一年,称为太岁年,并为每个太岁年取了名字,与十二辰相配。后人又造出十个岁阳的名称和十个天干相应。这样岁阳和岁阴相配搭,六十周年一循环,与甲子纪年相应。如《资治通鉴》汉纪八下说:“起强圉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十四年。”即是从丁亥到庚子,共十四年。

岁阳岁阴

甲阏逢(焉逢)子困敦

乙旃蒙(端蒙)丑赤奋若

丙柔兆(游兆)寅摄提格

丁强圉(疆梧)卯单阏

戊著雍(屠维)辰执徐

己屠维(祝犁)巳大荒落

庚上章(商横)午敦

辛重光(昭阳)未协洽

壬玄(横艾)申

癸昭阳(尚章)酉作噩

戍阉茂(淹茂)

亥大渊献

(三)关于中西回历日月换算的工具书。我国古籍中纪日也是用干支的,当然我们能通过干支表很容易查到某个干支是夏历的几月几日。但由于世界上通用公历,人们就需要了解夏历的某年某月某日在公历是什么时间。另外由于中外交通史研究的需要,也要将中历的年月日和回历互相换算,于是就产生了中西回历日月换算的工具书。这一类工具书主要有陈垣编的《中西回史日历》、《二十史朔闰表》和薛仲之、欧阳颐合编的《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等。现在主要介绍《中西回史日历》一书及其用法。

此书中、西、回三历并列对照,以西历为衡,中历、回历为权。西历自公元元年至二千年,中历自汉平帝元始元年,回历自其元年(公元622年)开始。此书每四年为一单元。每页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西历纪年、甲子纪年、年号纪年、回历纪年;下层黑色阿拉伯数字为西历日序,其中黑体字码为月序,也就是某月的一日。红色的中文数字为中历的月序,也就是这月的朔日(初一),红色阿拉伯数码为回历的月序,也即月首,红色“冬”字即冬至日,红色“闰”字即中历的闰月。每一单元的右下角附有“日曜表”数和“甲子表”数。如何查呢?如我们从史书中看到明代万历“十四年四月癸酉,京师地震”这条史料,要知道这次地震在西历是什么时间,我们翻到该书801页,找到万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又在下层找到红色中国数码“四”字,即是中历四月初一,旁边的黑色阿拉伯数码为“18”,就说明中历的四月初一即西历的5月18日。那么“癸酉”是哪一天呢?我们在该书802页右下角找到“甲子表45”字样,就应翻该书后面的甲子表45,在表中找到“癸酉”在第二行,那么公历5月28日为癸酉(日序表单双行和甲子表的单双行相应),癸酉为中历四月初九日。这样结果就出来了,这次地震发生在西历1586年5月26日,中历是四月初九。

若知道公元以求中历,反过来查就行了。回历的查法比较简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四)大事年表。这类工具书的特点是以历史大事和年月相经纬,把我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发展及各个重大事件之间乃至于和外国重大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一目了然。通过年表,使我们知道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大事年表的编制,在我国很早就有,到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就创制了各种年表如《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历代史学家采取这种方式,不断编制各种大事年表、大事记等。

现在常见的这类工具书有陈庆麒编的《中国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与革命史教研室编的《中国通史大事年表》,翦伯赞、齐思和、刘启戈、聂崇岐合编的《中外历史年表》(此书正编为公元前4500年——公元1918年,续编为1919年——1957年)。现以《中外历史年表》为例,来说明这类书的特点。

此书关于“大事”的选录标准,编者在前言中说:“(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2)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改革和重要法令的颁行,(3)敌对阶级间的矛盾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4)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发现,5)国际间和民族间的相互关系,(6)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它的编辑体例是以公元纪年为纲,下系“中国”和“外国”两大项。中国部分包括朝代、帝王的年号纪年、干支,再以月系事;外国部分首先列出国名,然后再录出大事。我们举公元208年为例:

戊子汉建安十三年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为丞相。八月,曹操攻荆州,刘琮降。刘备遣诸葛亮东结孙权,以抗曹操。十月,曹操以舟师攻孙权,权将周瑜大破之于乌林赤壁,操败退南郡,留兵守江陵、襄阳而还。十二月,刘备攻占武陵、长沙、桂阳、陵零诸郡。孙权遣兵破丹阳郡黟。歙帅陈璞等。曹操杀名医华陀当在此前数年。

[新罗]倭来侵,遣兵拒之。

[罗马]皇帝塞维鲁亲征不列颠,五万罗马兵死于疫。其编制体例大体如此。表中对各种历史事件以简炼的语言加以概括,并提供了进一步查找的线索。

总的来说,查找历史年代及各种历法的换算,不必用太多的工具书。只要能熟练地掌握一、二种,就可以把所需要的年代日期查出来。

四怎样查典章制度

典章制度,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即使是读一篇文章,也往往会牵涉到各个朝代的名物制度。如果我们对有关典制内容不清楚,就无法了解事物的性质。关于历代典制,一般的辞书是无能为力的,或者根本查不到,或者语焉不详,不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去查有关典章制度的书籍了。

关于典章制度的著作,前人称之为“政书”。它把有关这方面的资料,集中起来,按时间顺序,分类排比,成为资料汇编。实际上它是关于典章制度的专史。

常用的这方面的书籍有:“十通”、“会要”、“会典”以及有关年表等。

(一)“十通”:包括三通典、三通志、四通考。

《通典》[唐]杜佑编纂。所载内容自上古至唐玄宗天宝末年。

《通志》[宋]郑樵编纂。此书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其记载内容自上古至唐。纪传部分价值不大,本书的精华是二十略。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编纂。所载内容自上古至宋宁宗嘉定末年,其中以宋制最详。

《续通典》[清]乾隆时官修。是杜佑《通典》的续编。所载内容自唐肃宗至德元年至明末。

《续通志》[清]乾隆时官修。是郑樵《通志》的续编,体例也同郑志。其中二十略部分所载内容,自五代至明末。

《续文献通考》[清]乾隆时官修。此书体例依照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载内容衔接马书,自宋宁宗嘉定至明末。

《清朝通典》[清]乾隆时官修。该书所记内容自清初至乾隆中叶。

《清朝通志》[清]乾隆时官修。所载内容自清初至乾隆。

《清朝文献通考》[清]乾隆时官修。原与《续文献通考》合编,后分出,故题此名。所载内容自清初至乾隆五十年。

《清朝续文献通考》刘锦藻编纂。所载内容自乾隆五十一年至宣统三年。

这里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为例,介绍一下这类书的编制体例。全书分为二十四门:1.田赋考;2.钱币考;3.户口考;4.职役考;5.征权考;6.市籴考;7.土贡考;8.国用考;9.选举考;10.学校考;11.职官考;12.郊社考;13.宗庙考;14.王礼考;15.乐考;16.兵考;17.刑考;18.经籍考;19.帝系考;20.封建考;21.象纬考;22.物异考;23.舆地考;24.四裔考。二十四考包括了典章制度的各个方面。各考记载的内容以时间先后排列。

“十通”卷帙浩繁(共二千六百多卷),内容广博,不熟悉的人颇感翻检不易。为此,商务印书馆的合印本“十通”附有详目和索引。索引分为《四角号码索引》和《分类索引》两种。《四角号码索引》将“十通”中所载的名物制度、篇章节目能成为一词者即立一条目。在一个条目之下列出载于何书,见于某页某栏。但并非出现某词的页码都收,而是有以下三种情况才收:1.初次出现的地方;2.论列最详的地方;3.关于兴废沿革的记述。如:

兵部尚书典一三七中

(续)典一二八七中

(清)典二一七○中

《分类索引》为“十通”的详细目录。它把三《通典》、三《通志》、四《通考》分为三编,每一“通”混合编目,按原书的门类,把书中的详目,分别排次,注明起迄。

我们利用这两种索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查找需要的资料。

(二)会要、会典。会要之体,始于唐,后来迭相编纂,蔚成一体。它综合一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类集缀史书中的有关资料,以见一代制度的因革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清代姚彦渠编辑的《春秋会要》、清代孙楷编的《秦会要》和徐复的《秦会要订补》、宋代徐天麟编的《西汉会要》和《东汉会要》、清代杨晨编的《三国会要》、宋代王博编的《唐会要》和《五代会要》、清代徐松辑的《宋会要辑稿》、清代龙文彬编的《明会要》等。

历代会要的门类,多寡详略,很有不同。现以《明会要》的门类为例,了解一下它的编辑体例。全书分为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外蕃等十五门,十五门下又分为四百九十八类。其中有些典制资料不足以立目者,便作为“杂录”,附于各类之后。各类中所收资料,都注明出处,颇便稽考。

我们在查阅会要时,首先应大致熟悉它的门类,这样才能断定我们要查的问题属于哪一门哪一类,找到需要的资料。会要一书,除可查考典章制度外,由于它的编辑体例,还起着帮助我们了解某类史料的作用。例如我们需要了解一代的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史料,就能在“祥异”或“灾异”门类里查到。这些资料按时间顺序整齐地排比在一起,甚为便利。当然,我们研究问题,不能局限在《会要》提供的资料,应该更广泛地查阅有关著作和资料,但它毕竟为我们搜集资料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供查考典章制度的书,此外还有如《唐六典》、《元经世大典》、《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查考典章制度,另一类的书是绝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二十四史中各史的“志”。我们遇到什么问题,还应到相应的史志中去查找。

以上只是极粗浅地介绍了阅读古代典籍的常用工具书及其使用方法,由于工具书种类繁多,用法也非一途。这里不可能全面介绍。不过有几点,还应提请注意。

1.学习使用工具书,只是听别人介绍,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实践,勤查勤翻,自然而然就能熟练掌握运用了。

2.使用每种工具书之前,一定要详细阅读书前的凡例、说明,掌握它的编辑体例、使用方法。以免乱检乱翻,费时而达不到目的。

3.有不少工具书是前代编纂的,观点易有错误(如人物评价、民族问题和边界问题的处理等),使用时要细心鉴别。

4.也有的工具书编辑体例不够完善、方法不够科学,今后随着学术文化的繁荣,会有更便于使用的工具书问世。

5.工具书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帮助我们解决一般的问题或提供一些线索,了解一些基本情况。我们要下工夫去多读书、多研究问题,这样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系统。

猜你喜欢

甲子纪年工具书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百年甲子园的育人之道
卜算子·清明
卜算子·清明
指导学生巧用工具书
初中生语文工具书使用的问题与对策
“年”的别称
对时间的再认识
请你发明
甲子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