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耘是我们的好后代

1964-08-29魏本有

中国青年 1964年10期
关键词:割稻庄稼人白面

魏本有

我初见赵耘,是在一九五七年秋天。那个时候,城里的中学生下乡当农民,还是个希罕事儿。有人说洋学生吃不了苦,呆不长的,我听了心里也没底。究竟赵耘这个学生能不能和我们合到一起,成个好庄稼人呢?

赵耘来的时候正赶上割稻,队长叫我带着他干活,我想他没干惯,怕累着他、压着他,叫他干点轻活。谁知他割稻的时候紧着往前赶,连腰都不肯直一下。扛稻子时,一百多斤的稻子扛了一趟又一趟。我和社员们看他累得直呼哧,汗流得像雨淋,一再劝他歇歇,可谁劝他都不听。那时活很紧,白天黑夜连着干,夜里,我不许他去,他还是非去不行。他以后到猪场去喂猪,什么脏活都不怕,泼泼辣辣地干得很欢,还搬到猪场去住,黑天白夜地经心照料。我看他干活这样不疼力气,不躲懒,心里又疼又喜,我想这学生行啦!人赚地,地赚人,干庄稼活就是要不怕下力,他能服苦,这就有了最根本的条件啦!

我和年轻人一起干活,看他们哪里干得不顺当,总爱说说。有的年轻人就对我不满意,有的还和我顶嘴。年轻人不会干农活又不虚心学,将来怎么过日子?赵耘学起来可特别入心。我教他拿镰、割稻、捆稻、压瓜蔓,他都是那么用心地照着干。不叫他干重活的时候他那么倔,教他学农活的时候他就成了个听话的孩子。他对什么活都想学,不但跟我学:还跟副队长刘继业等好多人学。他在猪场好几年,干农活的时间还不长,就因为他好学、好问,现在,犁地、插秧等稻田的一套活儿,他基本上都会了,还在学着摆弄芽子(育秧)呢!他那么入心学,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

这两年,赵耘当了生产队长,他管这个家业特别经心,对队里的财产非常爱护,开支也抓得很紧。队里要用的东西,旧的能凑合就不买新的,一时要用以后用不着的就尽量想办法借。秋收的时候,他总是特别叮嘱大家要做到地不丢穗,场不丢粒。我们队有一台碾米机,新来的管机器的人不熟练,赵耘操心可大啦,总怕机器出故障,常去碾米房看看,问问,还常请已经调到国营碾米厂的杨师傅回来指点。我们队过去打场用的杈把、扫帚,有些人总是乱扔,年年都得重买。从赵耘当队长以后,秋收完了,这些农具都好好地进了仓库。别看这些是星星点点,俭省一点,日子长了,就富裕许多;浪费一点,日子长了,就是个大窟窿。生产队是我们的大家庭,队长是当家人,俭省就更重要。赵耘这样俭省,才是庄稼人过日子的样子。有了这样的好当家人,我们就省心许多啦!

赵耘和我们贫农下中农社员是一个心眼,有什么事都和我们商量,注意听我们的意见。我们觉得自己是队里的主人,心里舒服,干劲也更大。他常说:“我是你们的勤务员,你们有什么困难尽管支使我。”我们队里谁家有困难也瞒不过他。去年我的老伴得了半身不遂的病,我要侍侯病人,出工少了,生活发生了困难,我觉得队里对我已经非常好了,有困难也不愿张口。赵耘就像摸透了我的心似的,他主动提给队委会研究借给了我三十元钱。赵耘自己的生活一直是非常俭省的,他们两口子只有一个小孩,每年分好几百元钱和好几百斤超产粮。可是他们都舍不得随便花,把一点一滴节省下来的钱和粮,都投资给队里发展生产和帮助有困难的社员。我们队的老饲养员张泽德有腿病,生活比较困难,赵耘经常把自己的钱和白面(我们这里产稻,白面比较希罕)借给他或送给他。有一回,张泽德去还赵耘借给他的三十元钱和十几斤白面时,正好赵耘的妻子李秀敏在家,她也是个下乡落户的学生,和赵耘是一样的好心眼儿,她知道张泽德家有困难,坚持不要他还。他们两口子像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他们不是自己花不了,是宁肯自己少吃一口而匀给大家,真是一心为大家啊!说起这些,我们这些在旧社会被人瞧不起、吃尽了苦的老汉子,心头总是热乎乎的。

赵耘在我们这儿将近七年,他不但成了个好庄稼人,还是个好当家;他有文化,受教育多,懂道理多,看得远,比我们老一辈人强得多。我今年六十二岁了,我是不服老的,干起活来还要和小伙子赛一赛,可是究竟年纪不饶人,许多事情是力不从心了,往后就得指望年轻的人们。看到赵耘这样的青年人,我就放心了。我要感谢党和毛主席,使贫雇农的儿子也能成为有文化的人;使上了学的人还能服苦受累,和我们一起干农业。现在农村非常需要像赵耘这样觉悟高又有文化的青年人。希望青年都向赵耘学习。

(朱伯颖整理)

猜你喜欢

割稻庄稼人白面
时代视窗
割稻日记
“古币”会挖沙
夜婆婆割稻子
庄稼人把秧歌扭起来
俺村的庄稼人
胡须
庄稼人
脑筋急转弯
江苏泗洪|稻田里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