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后知识青年锻炼改造的根本道路

1957-08-16李丛

中国青年 1957年24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青年干部知识分子

李丛

最近,全国各地党政领导机关有很多青年知识分子干部热烈地响应了党的号召,到生产劳动中、到基层单位中去锻炼改造自已。这是很好的现象。但是,也有的人虽然行动上是这样作了,而思想上并不通。这些青年同志并没有认识这样作对自己和对革命的必要性。他们是带着一系列的思想问题勉勉强强地走的。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精神并没有跟随他们的自身一同下放。有些人还认为这样作自已是很委屈的,对国家和对自己都是得不偿失。究竟为什么必须这样作?这样作对国家、对自已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要锻炼改造些什么?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我想就这些问题和青年同志们来进行共同的讨论。

在全国解放以后,我们的党政领导机关都曾吸收了不少青年知识分子到机关工作。有的部门多一些,有的部门少一些。这些青年,有的是从学校出来(大学或高中)就来到机关。有的是经过了短期训练班的学习后分配到机关来的。当时根据机关工作的发展情况,吸收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干部是十分需要的。事实上这些青年干部几年来在机关中从总的方面说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也相当满足了机关工作在某些方面的需要。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这种情况,我以为可以这样说:这种需要一般的讲,主要是属于技术性的;对于我们的党政领导机关来说,是属于非根本性的。因为这些青年干部在当时所具有的条件,只是有较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运用文字的能力。他们所缺乏的则是判断政治是非的能力和革命工作经验。而我们的领导机关是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机关,所需要的干部当然应该有文化(这方面他们是符合的),但主要的是应该在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有更高的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就是说,这些青年干部所具有的条件和领导机关的需要并不完全适应。因此,这些青年干部几年来在机关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就不能不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到现在,他们离开了领导的帮助和指示,一般是不能单独作什么的。

从他们本身的发展来说,这些青年干部所以投到革命队伍中来,多数并没有思想准备和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他们参加革命带有突然性。他们很多人是昨天还没有想到要革命,但第二天自己就置身于革命队伍中了。这和以前几个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有显著的不同。那时是人找革命,而且要经过各种困难和危险才能找到;而解放以后这些青年参加工作则是革命找人,很多是用出布告招收来的。以前的青年是先有革命志愿,从自已的革命志愿出发去投奔革命;我们以抗日战争时期为例:当抗战开始,中国民族的命运正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大批的青年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自已作了坚决的选择:丢开家庭,丢开学业,有些还丢开了职业,放弃了较优越的生活,经过各种困难和危险,他们也是上山下乡(到陕甘宁,到太行山,到五台山,到吕粱山,到大别山,到组徕山……到农村等………)去找共产党,找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把自已献身于解放事业的艰苦斗争中。解放以后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工作,很多是带着谋职业、找生活出路的性质,特别在解放初期,有些青年则是由革命组织把他们从失学、失业、无出路的状态中吸收来的。他们的革命思想很多人是参加工作后才逐渐培养生长起来。这两种情况具有根本的差别,因而也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其次,这些青年同志们,到革命队伍以后,所接触的主要是书本知识或书面材料,没有或很少接触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他们既不深刻了解群众的疾苦,也不了解群众的革命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对是非的标准就只好凭一些抽象的概念去判断。像这样的青年干部,在参加革命工作以前没有思想准备,参加革命工作以后,浚有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锻炼,没有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中受到什么考验,即使在生活方式上也没有什么改变,生活条件虽然不是很优越的,但比起战争期间、比起工农群众总是好的多。这就是说,在形式上,这些青年虽然从一个非工人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改变成了一个为工农群众服务的革命干部的一员,但是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感情上和生活上都没有经过剧烈的斗争和变化。因此,他们这种改变的深度——即对他们的锻炼和提高,也就有了极大的局限性。这些青年只能说是在形式上,在某些方面起了一些变化,而不是在实质上有根本的变化。

但是,有很多青年同志并没有认识这个基本的不同,反而以为自己有知识、能干、了不起;因而看不起工农干部,看不起工农群众,看不起领导同志。于是,不安于位,闹名利、闹地位、闹前途,不老老实实地工作,不认真地学习,不知道锻炼和改造自已的重要和必要。于是,单纯强调业务知识,忽视政治立场,片面强

调能力,忽视政治品质,并发展了各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因此,有相当多的人虽然在领导机关工作了几年(有不少巳成为党员和团员)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在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大是大非面前表现摇摆不定或模糊不清的态度,有少数的人反而变成了工人阶级的反对者——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人,党对他的帮助照顾越多,他不是对革命的贡献越大,相反的他对革命的索取越高。这些人是有条件的在工作,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着革命发生一点点风险的时候,这些青年的政治态度就会清楚地表现出来。

为着说明这种情况,我想介绍几个有关的材料,看看这些青年同志在整风、反右派斗争中的政治态度:

第一个材料:××部共有青年干部57人(团员9,超龄团员13,党员35)。政治立场初步解决了的(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表现对党对无产阶级事业忠诚)26人,占45.7%;立场模糊动摇的12人,占21%;政治立场根本还没有解决的(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等表现不够忠心)13人,占22.7%;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6人,占10%。

第二个材料:×部资料室在1949—1950前后共吸收青年如识分子10人,现在了解,其中右派分子5人,中间分子1人,左派2人,已调出情况不明者2人。

第三个材料:××××报在56个团员(8个兼党员)中,有左派10人占17.8%;中左8人,占14.3%,中中13人,占23.2%,中右14人,占25%;严重右倾的7人,占12.5%,右派分子4人,占7.2%。就是说左派和中左合起来只占总数的32.1%。

第四个材料:××杂志社在46个青年干部中,立场初步解决了的有11人,占23.9%;立场模糊处于中间状态的22人,(内中左7人,中中15);立场基本未解决的13人。

从以上这些材料来看,这些青年干部在根本政治立场方面初步解决了的并不是多数,而是不足一半的,不足三分之一的,不足四分之一或甚至更差的。这种情况,不是正可以说明这些青年同志十分需要锻炼和改造吗?

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如果仍然像过去一样使用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如果这些青年同志还不觉悟自身的这种根本性的缺点,那么,即使在过去工作中所可能起的那些作用,也会随着革命的更加深入要求更高而越来越小了。如果将来由这些青年来继承革命事业或者把他们当做下一代的接班人,那将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呢?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些青年同志还没有具备这样的可能,还经不起革命的风险。如果不改变对这些青年培养使用的办法,那就是没有尽到对他们应有的教育和改造的责任。

怎样改变这种情况?现在中央已提出了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干部下放到劳动中和基层工作中去锻炼。但是要贯彻这一方针也不是很容易的.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有些青年干部还不认识这样做的必要,不愿接受这个革命的方针;另方面也有些领导同志决心不够,或由于使用这些有文化水平的青年整理材料比较顺手而舍不得放开。而青年本身的思想问题则是主要的障碍。因此,必须采取坚决的态度。对于每个青年干部来说,应该是无例外地分批放到生产劳动中、群众斗争中、基层工作中去锻炼一个必要的时期。要使他们逐渐成为忠实于工人阶级革命事业的、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够在一个方面独立负责工作的干部。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机关如果需要,随时还可以调回。这样作,无论对机关工作需要来说或对他们本身来说,都是必须的。如果不这样,仍叫他们长期在机关,不但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青年还会感到空虚、苦闷。

下放的方法可以不同,时间也可有先后。不能一下全部这样放下去,也必需做个通盘的安排。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失去这样的机会。这是最基本的办法。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同样吸收了不少青年知识分子,由于绝大多数是在实际工作中锻炼的,因此经过了七、八年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多数成为各方面工作的领导骨干,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全国解放到现在也已八年,相当于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但是解放以后所吸收的青年知识分子,目前成长为各方面的领导骨干的为数并不多。这就是基本的差别。应该使每个青年知识分子干部深刻地认识这样一个差别。要使他们认识这样做的深刻的革命意义,使他们愉快地接受这种安排。这是为着革命的需要,也为着他们本身的发展。这样作不是轻视他们,而正是重视他们;不是排斥他们,正是为着将来重用他们。

上山、下乡参加体力劳动,到基层工作,当然在个人生活方面可能比现在要苦一些,但是,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而奋斗的革命干部,在个人生活方面暂时的苦一些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和战争、和在白色恐怖下被敌特警宪的跟踪追捕、和在敌人法庭监狱里的刑罚拷问、和无数先烈的英勇牺牲等等比较起来又算得什么呢?我们青年同志们不是应该这样比较一下吗?因为,这是为着革命的利益,是为着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如果我们从这个方面加以比较来考虑一下我们现在的情况,那就应该每个人都无条件地克服一切个人困难,欣然接受这个方针,到更艰苦、更困难、更需要的方面去缎炼改造自已。

锻炼些什么?这要针对我们一般青年同志们的思想通病来确定锻炼的目标。青年知识分子的一般情况是: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工农群众,轻视集体,轻视别人,轻视政治,轻视实际工作;另一方面是重视自己,强调个人作用,能高不能低,只能在别人之上不能在别人之下,主观片面,偏激冲动,不从实际出发,有过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等资产阶级思想就普遍地在青年知识分子身上滋长起来,工人阶级

的集体主义思想就很难在他们身上巩固。具体地说,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和到基层去工作的目的有四个方面的要求。这就是:改造思想——去掉各种资产阶级思想,树立工人阶级思想;培养阶级感情——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使自己成为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一员,和他们有共同的情感和相互一致的利害观点;锻炼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够处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不是只有抽象的理性知识;取得一种生产知识或基层工作的经验——提高自己又加强了基层工作。如果每个青年知识分子干部从这四个方面都能得到显著的收获,那就是最高的代价和最有意义的提高。这和有些同志所顾虑的,认为到农村去劳动或到基层工作不如在领导机关经常能听到负责同志的报告因而进步快的那种进步比较起来,这是更有实际意义的进步。因此,这不是得不偿失,而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很结实的干部。

所有的目前还在领导机关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要认识到,现在下放到生产劳动中或基层工作中去锻炼是最好的机会。因为这些同志都是20—30岁左右的青年,是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这样的年龄接受新鲜事物最快,自身潜在的能动性也最大。如果不趁此机会来尽最大力量充实和增长自己的革命工作的本领,失掉这个时机就像失去了自己革命的青春一样,是一去不可复得的。作为一个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革命工作干部,应该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到生产劳动中去,到基层工作中去。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青年干部知识分子
青年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学好“三门课”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浅论青年干部成长的“三性”锤炼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青年干部要有“四气”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