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加劳动生产是大有出息的事情

1954-08-29丁禹

中国青年 1954年8期
关键词:升学劳动农民

丁禹

近年以来,由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很多高小初中的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走到工厂农村,参加工农业生产。在这中间,有不少的人巳经做出了相当的成绩,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有的甚至巳经光荣地被选为劳动模范。应该说,这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新气象。但是也还有一部分学生却仍不安心或不愿意参加工农业生产,他们觉得,只有继续升学除念书才有前途,“当工人农民吗,那真是没有出息”。有的家长也认为,自己做工种地辛苦一辈子,解放了,好容易才让儿女念上书,只望他们读好书,上大学,有“出头”的日子,那知到头来还是当工人农民,书算是白念了。总之,在他们看来,当工人农民是没出息、不光彩的事情。

显然的,这些论调都是或多或少地代表一种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旧社会的思想观点。今后,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固然需要一部分小学初中毕业生继续升入中学大学深造;但另一方面,把更多的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劳动的后备力量,在他们受到一定的教育后,参加到工农业生产中去,却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情况下,破除这些旧有的看法,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加强劳动观点的教育乃是十分必要的。

谈到旧社会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看法,倒使我想起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在他自传体的小说“人间”中所记述的一个悲痛的故事:洗衣妇娜泰略成天辛辛苦苦地洗衣,把用血汗劳动得来的钱,给她的女儿上中学,她原来很希望自己的女儿读好书,“出了头”,自己也就有依靠,面子也很光彩了。那知道她的女儿在学成之后,却反而认为一个洗衣妇那能当受过教育有学问的人的妈妈。于是就与自己的母亲脱离了关系,跟着一位有钱的同学走了。这个故事说明了在不劳而食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中,大家对于劳动人民的的确确是卑视的。那时剥削阶级大肆宣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读书求学,在很多人的眼光中,就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把它作为“进身之阶”,一旦取得功名或毕业于学校,就可以做官,“光宗耀祖”,成为“人上人”。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剥削压迫下,生活很痛苦,当然也常悲欢自己的悲惨命运。如果说,旧社会轻视劳动人民有它深厚的社会根源,那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情况就应当大大改变了。现在,劳动人民已经翻过身来,我们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国家。这就是说,工人农民巳经做了国家主人。如果今天我们还认为工农劳动人民不体面,不劳动的人才光荣,这种看法显然是大大落后于今天新中国的现实了。凡是读过社会发展史的人,也都知道,正因为有广大的劳动人民在做工,在耕地,我们才有衣穿,才有饭吃,才有房子住,而且也才有可能去学习,去研究文化科学和艺术。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是使我们社会走向富强繁荣、进步文明的物质基础。劳动是光荣豪迈的事业,劳动得好的人应受到人人的尊重。这几年来许多事实证明了我们的国家正是这样对待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在几年来的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人物,由于他们在生产中有很大的贡献,国家就给以各种奖励,称他们为光荣的劳动模范、劳动英雄;当郝建秀、王崇伦、李顺达等等知名的劳动模范在生产中创造了先进经验,全国人民就从学校、农村、工厂、机关以至于从朝鲜战场上,纷纷写信给他们,祝贺他们的新成就,感谢他们对国家建设事业的贡献,表示要向他们学习。这种新的风气难道不是表明着,在今天,我们劳动人民的地位巳经有根本的变化,作一个工人农民,为国家而艰苦劳动,是一种极大的荣誉么?如果我们还抱着旧的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和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是多么不相称啊!

其次,我想说明学生去当工人农民,书是不是白念了的问题。在这里,也要看你是抱着什么观点看问题。如果你还是抱着旧观点,认为劳动是不光荣的事情,认为读书的人就不能劳动,那你当然会认为你读的书是白费了。如果你是从新观点看问题,认为劳动是光荣豪迈的事业,那你就会理解到知识分子应当与劳动人民密切相结合,把自己在学校内所学得知识用之于劳动人民。你就会认识到旧社会那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完全分裂互相对立的时代巳经过去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多数的证书人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劳动人民也要读书,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劳动。青年们往往容易认为生产并不需要什么知识,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我们要发展工业,建立近代化的工厂,要在农村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于这些工作日益走向复杂化。也就日益需要有文化的工人农民才能做好。譬如在工厂,指导复杂的生产,固然需要我们从大专学校培养出相当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是要操纵复杂的自动化机器,也要求更多的有一定文化水平、能够迅速掌握技术的工人。同样,在农村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推广互助合作运动,要管理好日益繁杂的生产组织,搞好评工记账,革新农业技术,向农民进行文化政治教育,诸如此类的新的工作任务,都必须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去承担。现在,我们让一些青年学生到工厂农村中去参加生产就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我们这样作就能加速提高工人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准,推动了农业有更大进步,这对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富有很大的意义的,而在青年学生自己,则恰好是把自己的知识才能用到

有用的地方了。

从很多青年学生参加工业农业生产以后的情况来看,也告诉了我们:由于青年学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富有对新事物的敏感,他们是能在农村中发挥很大的作用的。如知名的吕根泽同志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再如山东省掖县女青年团员徐建春在高小毕业参加农业生产后,因为她有文化,就能经常从报上学到一些科学的农业知识(如浸种法、积肥等等),因此就大大改进了生产;同时,她又能够在群众中进行宣传,帮助互助组内的青年和妇女们学习,这样就在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水平的工作中发挥了力量。其他参加农业生产的学生带头推广互助合作运动等等,就不必在此列举了。这就说明了,参加工农业生产并没有“屈材”,“埋葬了自己的学识”,相反地,正是使我们热爱祖国的青年学生得到了为祖国建设效劳,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有些青年学生说,“不升学,参加工农业生产,固然可以发挥作用,但如果能把我培养成专家、工程师,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大。”或者说,“我们懂得的东西还很少,如果能多读几年书,学得更多的科学知识,那就更好一些。为什么有些人能升学而我们就不能升学呢?”关于专家、工程师的贡献与工农业劳动者的贡献谁大的问题应该这样来看:我们知道:工人农民既然是在直接从事生产,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最基本的力量,如果自己能努力钻研,革新技术,首创先进经验,给社会增产亿万的财富,就应当说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的王崇伦、苏联的斯达哈诺夫打破最高的生产定额,是和专家、工程师在技术上的发明有同样的贡献的!你能说像苏联的女拖拉机手安格林娜那样,在带动妇女参加农业劳动,争取最高耕作量的光荣事业中所作的贡献,竟不能和一个专家的工作相比吗?

至于青年人渴求学得更多的知识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能加以抹杀的。但是我们毕竟要了解,目前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大规模经济建设才刚开始,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就不能开办大量的学校,完全满足人民的文化要求。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经验都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真理: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必须建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只有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奠下了深厚的根基,才能在科学文化上更昌盛、更繁荣。拿苏联作例子来说,苏联在全国普及七年制的义务教育的计划,直到一九三八年,也就是开始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才被提了出来。而在前年苏共十九次代表大会中,才确定在第五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一九五一——一九五五年)要在全国的主要城市和大工业中心,把七年制的义务教育完全改为普及中学教育,并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在全国其他城市和农村完全普及中等教育准备条件。这件事实一方面告诉了我们,要完全满足人民的升学愿望,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办到的;但另一方面也证明着随着生产的发展,我们的学习条件是会愈来愈好的。所以,为了争取我们青年将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我们正应该在今天为发展国家的生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辞艰苦,付出最大的劳动。

另外,我们也更需要懂得,到工厂农村去参加劳动,并不是说就学不到知识。知识是由人类实际斗争的经验积累来的。我们直接参加了劳动生产,这样不但更好地培养了我们的劳动习惯、劳动技巧,而且使我们学得了生产和工作的经验,这些活生生的实际经验,比起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有时更生动,更丰富,如果我们能不断加以总结提高,我们是可以在劳动的岗位上牢固地学到许多知识的。当然,也应当说明系统地读书,学理论也是完全必要的,但决不能认为这只有在学校中才可以办到。在我们的国家中,无论在工厂农村,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自修的条件,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只要自己努力,仍然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何况摆在我们青年面前的道路还是很漫长的,而且我们国家学习条件又是会逐步改善的,再不能说,今天不升学,就限制了自己一辈子不能在科学文化上有更高的造诣。中国农民访苏代表团就谈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在苏联索奇亚热带作物试验站有一个年过七十的老教授,她在培育优良果树品种的工作中,取得了光辉成就。但她在四十五岁以前,却仅仅是一个农民。这样看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自己参加了工农业劳动,文化就得不到提高,不能为国家作出很大的创造呢?

在这里,我还想对一些中小学教师讲几句话。有的教师不敢在学生中间进行参加工农业劳动的教育,他们担心这样会损伤学生的上进心,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不对的。他们其所以产生这样的顾虑,主要的还是由于轻视体力劳动的旧思想在他们头脑中作祟的原故。在他们看来,所谓有上进心,就只是读书升学,而不知道我们所说的青年的上进心和远大的志向,最基本的内容应该是指他们热望对祖国人民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既然,升学也好,直接参加工农业劳动也好,都同样是为祖国建设,都可能做出很大的贡献,那么教育学生在不能升学的时候,好好参加工农业劳动,就决不会挫折青年的上进心,也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因为参加劳动也必须努力学习,只有把自己准备得更充实,将来在工厂农村才可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使自己在建设事业中,得到更大的进步。

最后,我们把以上问题归结到一点来说,就是要好好认识,我们青年虽然完全可以希望自己有远大的前途,但是个人的前途是必须与国家前途正确地结合起来。今天我们国家最大的前途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我们青年最大的志向就应该是与劳动人民在一起,共同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而艰辛劳动,就不应该再以旧时代那种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为自己榜样;就应该明白,不论升学把自己培养成专门人才,或是直接参加劳动生产,都是同样在为国家建设服务,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出一番英雄事业,都是很光荣,很有出息的,都是能使自己得到很大的发展的。

在新中国,摆在青年面前的道路是很宽广的,青年们,我们要打破旧思想的束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那才能迈步前进啊!

猜你喜欢

升学劳动农民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