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PACK理论框架探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与实施

2024-05-17木立印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1期
关键词:框架实验教学物理

木立印

(亳州市第八中学 安徽亳州 236000)

引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限制,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教育界引入了TPACK(技术、教学和学科知识)理论框架,将技术、教学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一、TPACK理论框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TPACK理论由Mishra和Koehler于2005年提出,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技术(T)、学科(P)和教育(PK)三个领域有机融合,以达到更优良的教学效果。TPACK理论的提出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该理论强调师生在教学中的共同探索和对知识的共同构建,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TPACK理论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学者认为,TPACK理论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合技术、学科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该理论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更好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在教育实践中,TPACK理论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该理论提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并且深入了解物理方面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

二、基于TPACK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框架

基于TPACK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框架是一种综合了技术、教学和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型,旨在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该框架结合了TPACK理论的三个核心要素:技术知识(TK)、教学知识(PK)和学科知识(CK),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框架下,物理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融合创新为基本落脚点,展开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是以教师讲授课程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间的交流较少。而在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模拟软件、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工具来呈现实验内容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呈现恰当的物理实验内容,实现物理创新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目的。教学知识(PK)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策略。在该框架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发现和理解物理规律。学科知识(CK)是指教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物理学科基础,以便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模型,并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解释和指导。

基于TPACK的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框架的实施过程如下:首先,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现代技术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具或模拟软件等展示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再次,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概念框架,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和总结物理规律。最后,教师通过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三、基于TPACK理论框架的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方法与实施过程

(一)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实验教学难点

基于TPACK理论框架,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教师突破实验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探究能力。物理教师可以把技术知识(TK)如电子白板、微信群或QQ群合理地融入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创设气氛活跃的学习环境。下面以“水循环与水资源”这节课为例,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实验教学难点。

首先是难点分析。在这节课中,学生需要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水资源的管理问题,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来观察和分析水循环中的现象。然而,仅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实验的设置和数据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突破这些实验教学难点,具体方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在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中,教学知识与技术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整合实例。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相关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结果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实验视频、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真实的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虚拟实验。虚拟实验平台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工具,通过模拟真实实验环境和操作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知识与技术的整合中,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

首先,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教学可以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传统实验教学往往受到实验设备、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实验机会有限,无法全面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而虚拟实验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实验场景和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水平。

其次,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教学可以提供更安全的实验环境。在一些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化学实验中的有毒物质和高温操作。而虚拟实验平台可以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最后,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虚拟实验平台可以提供实验操作的模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同时,虚拟实验平台还可以提供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

(3)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来处理实验数据,进行图表绘制、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数据处理能力。

(4)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和获取与水循环和水资源管理相关的资料、案例和研究报告,拓展他们的视野。

(5)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教学。在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中,教学知识与技术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教学则是一种创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知识与技术的整合。

首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上传课件、教学视频、实验指导等教学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一来,教学知识和技术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其次,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通过平台的学习管理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教学知识和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最后,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还可以促进教学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平台的在线讨论区和群组功能,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的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功能进行在线答疑和学习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这样一来,教学知识和技术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得到更好的整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提供更具互动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出实验主题

在物理实验创新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突出实验主题,提供更加生动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使用模拟软件或虚拟实验平台来呈现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过程,通过在计算机上设置不同的力和物体质量,学生可以观察和分析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虚拟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进行多次实验,探索不同的情况和变化,深入理解物体受力和运动的规律。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如动画或视频,来展示实际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通过生动的动画或实际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过程,加深对物体受力运动规律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图表和趋势分析,从而发现物体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数据处理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突出实验主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互动和实践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观察和探索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过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三)通过多途径建立物理模型

基于TPACK理论框架的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多途径建立物理模型,以深入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其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实验数据、图表、模拟软件和模型等多种途径建立物理模型,并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收集关于某一物理现象的实验数据。然后,教师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帮助学生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接下来,教师可以借助模拟软件或模型展示,让学生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调整,观察和探索不同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变化。学生可以借助模型的实验操作,建立起对物理规律的直观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具,如动画、视频和互动模拟等,展示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观看和分析多媒体教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过程,并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模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互相交流建立物理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多途径建立物理模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处理、模拟和观察等不同的方式来理解物理规律。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TPACK框架是一种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中学物理实验指导理论。应当指出,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追逐高科技,而是要找到合适的技术突破口,把综合科技的数字教学技巧与观念应用于物理创造性实验活动中,归纳出创新型实验方式与途径,从而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框架实验教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框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WTO框架下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