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劳动实践中的德育渗透

2024-05-17程嗣武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1期
关键词:草坪杂草劳动

程嗣武

(黄山市甘棠中心学校 安徽黄山 245700)

把德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劳动实践中,让劳动教育与德育同时进行,有助于德育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思想,从而提升教育力。2022版劳动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又在课程理念之“坚持育人导向”部分指出“注重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为在劳动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劳动实践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在于化育,即依托劳动实践有目的地开展德育,以达到无声教育的目的。德育渗透的前提是基于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培养要求,脱离了劳动教育的德育渗透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教育关联,抓住相关联的课程资源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思想的升华,这是劳动实践中德育渗透的基本思路。

我校把拔除校园内杂草作为学生学校劳动的内容之一,注重劳动实践中的德育渗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劳动时——抓住意义提希望,落点在激励

【案例】击掌为证

我将拔除草坪上的杂草作为学生的劳动任务。学生们拔得很起劲,也很开心。于是,我把大家集中在一起,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讲话。劳动之后的讲话,言简意赅、达意即可。

师:累不累?

生:不累。

师:你们看,经过我们的努力,草地现在多漂亮啊!

生:一点杂草都没有了!碧绿碧绿的!

师:我们今天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你们很了不起。但是如果要想让这些杂草不再长起来,光靠这一次拔草可不行,所以我要给你们提出几点要求:第一,希望你们以后要爱护这片草坪,不要去踩踏;第二,希望你们保护好你们自己清除了杂草的草坪,看到有人踩踏,就立即去制止他们,并且跟他们说道理,要告诉其他同学校园是我们大家的,我们要一起保护我们的校园;第三,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我派到这片草地上的卫兵了。你们在平时要带领同学们爱护环境,不仅仅是这片草坪,整个校园我们都要去爱护,看到有人破坏环境就赶紧去劝导,让他和你一起来维护我们的环境。

师:你们能做到吗?(生:能。)和老师击掌为证!(学生一个个走过来和我击掌。)

【反思】

拔草是很好的劳动题材。带领学生一起拔草的过程本身就非常有意义。努力拔除杂草的过程也是享受成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一)基于学情提出要求远胜于空洞说教

心理学告诉我们,基于学情的说教往往容易被学生接受。整个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劳动;大家通过劳动,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之后通过老师的表扬,学生得以明确自己的成果,从而充满了自豪感和幸福感,产生保护自己劳动成果的愿望。在这样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教育,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接受。产生于实践的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教育往往起于实践又不囿于实践本身

拔草这项看似简单的劳动,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从拔草到护草再到爱护环境,这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实践是载体,教育才是目的。基于劳动实践的拔草就是一次很好的思政课程。谈话最后提出要求是课程的提升,而“和校长击掌”又保证了课程的可持续性。这样的德育渗透就成了校园的星星之火,有可能从一群人影响到另一群人,甚至将来影响到社会。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迷惑处——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清可导行

【案例】做合适的事

生:校长,这些草长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拔掉呢?

师:因为它们是杂草啊。

生:都是草,它们不是一样生长吗?为什么要拔掉呢?

师:你说的很有意思。我们说它是杂草,是因为这片地上的草皮是我们栽种下去的,而这些草是它们自己长出来的。自己长出来的草生命力强,就会争夺栽种的草皮的营养,栽种的草皮就会枯萎。这些杂草生长极不规律,很容易把这里变成一块荒地。

生:生命力强不是很好吗?

师:是的,生命力强值得我们欣赏。但是我们需要美化我们的校园,而杂草使我们的草坪杂乱无章。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这些草生长的地方不对。说它长的地方不对,是因为它们破坏了草坪的美观。就像学生,如果在语文课上伸伸手弯弯腰做体育运动就不可以,不合适;就像大人,如果他们天天不去工作,和我们一样玩游戏进小学的课堂就不合适。这些草长在它适合的地方,是不会有人去拔除的。这也启发我们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上课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动脑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上课不好好听课,回家了再拼命补课熬夜做作业就不合适,不值得提倡。同学们现在年龄还小,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那我们就要利用好一切的机会努力学习发展自己,这就是在做合适的事情,就很棒。

生:所以我们要把杂草拔掉。

师:改正自己的缺点,我们自己就会像这块草坪一样变得更齐整,更美。

【反思】

(一)劳动过程是复杂的思维过程,是渗透德育的契机

不同的人参与劳动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映像。种植的草和自然生长的杂草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是为了美化校园,我们必须要拔除杂草。学生的这个疑惑,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思维成果。老师的引导又使学生对这个成果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我们要珍视这样的思维成果,并且用心呵护,这样就能让劳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二)劳动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考,劳动也为学习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都是草,为什么就要把杂草拔掉呢?我在谈话的过程中采用了类比的方法,从生活的角度理解“合适的地方”这个很有哲学意味的名词。同时,这样的类比也是德育的渗透,表面看是在回答学生的问题,实际上是通过回答告诉学生该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地学习,该玩的时候就好好地玩,这是学习的方法,更是学习的态度。

(三)劳动实践是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是思政课程的载体

劳动创生教育资源,从而成为德育渗透的有效载体。本次拔草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班学生会自觉去拔草,而且,他们还组成了一个德育小组,教育自己班上的一起保护校园的绿植和草坪。他们像是这个校园的小主人,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成果。

三、矛盾处——抓住核心讲道理,明理以知行

【案例】因为责任,所以坚持

生:刚才有个同学说,他今天不拔草了。他说拔草累死了。

师:那你呢?

生:我不累。

师:不管你真不累还是假不累,我都感到很高兴。可是因为“不累”所以拔草,这不是我们到这里拔草的目的,你还没有理解我昨天讲的话。

生: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杂草清理掉,这里就变美丽了。

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请工人来把这些草拔掉,但是,这些绿绿的草坪是我们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好它。拔草坪上的杂草,是我们的劳动;认真地拔是我们的态度,是我们自己对学校的负责任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学校里的事情,学校就会变得更加美丽。你们坚持拔草,这就是毅力,也是责任。

师:我讲个关于毅力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故事说有位哲学家给他的学生布置了个作业:每天甩手200个圈。一个星期后,有一半的人还在坚持;一个月后就只有几个人在坚持了。又过一段时间,就只剩下一个人在坚持。大家记住,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是成功肯定只属于坚持的人。

师:我们拔草,是因为这里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们更要坚持。坚持拔除杂草,还包括坚持改掉自己身上像杂草一样的缺点。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生:我也要坚持。

【反思】

平时,学生出现懈怠的情况,老师会以斥责的语气教育他们。这时的学生看上去是在自责,其实还有窃喜。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积极引导,学生往往会养成懒惰的习惯。

(一)每一个意外都是教育的契机

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就像这次拔草,有些学生因为累而不想拔,我们如何让劳动使人快乐成为这个群体的价值认同,是劳动继续下去的关键。一旦积极的价值观成了主导,事情就能很好地继续;而事情能否很好地继续,是德育渗透是否成功的标志。实践中,我针对现象进行剖析,把道理说明白;利用故事做引领,让道理落地。学生认真地听,就是最好的肯定。

(二)讲故事让德育渗透更有效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真正有效的德育离不开故事。有了故事的引导,学生往往就会产生同理心,也就容易接受教育。教师一定要成为会讲故事的老师,通过讲故事挖掘蕴含于故事之中的哲理,这让我们的德育渗透更具生命力和活力。故事能让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参照系,明确真正的坚持体现在成长历程中。学生的一句“我也要坚持”反映出他们对一种行为的认可。

四、闪光处——剖析事例重提升,精神致恒行

【案例】老师,我的作文里写了您

生:老师,我的作文里写了您。

师:哦,怎么写的?

生:我写您拔草。说有一天我在玩,看见有个人在拔草,一看原来是老师。然后,我就写了您拔草的样子。我要向您学习。

师:那最后得了多少分呢?

生:90分。

师:很好啊。如果你能加上一句“通过拔草,我知道了,如果我们大家都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一员,并且为这个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那我们的学校就会变得更加美丽”,肯定能得更高的分。

生:真的啊。

师:真的。这样写的话,说明你认识到自己是学校一分子这一点,你就会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你写老师在做什么,是因为你也有为学校做点事情的心意。这是很可贵的。写作文是这样,做一名优秀学生也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学生总是心系学校。

生:他们有的人拔着拔着就跑走了,因为他们想要个奖品。这也是我在拔草中悟到的道理。

师:是的。拔草是个看上去比较简单的劳动,可是只要你愿意思考,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反思】

(一)劳动丰富人的实践经验,也丰富人的情感体验

劳动需要交流,交流就是学习,打动人心的交流就能让人进步。带着教育目的开展的劳动就多了教育的意义。本案例中的教育看似无形,却给学生思想以有力的引领。有效的德育渗透能让人明辨是非、对错与善恶。把德育渗透到劳动当中,是学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二)劳动实践是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具备教育敏感性

打扫卫生、拔草、看护草坪等劳动在教育技能方面的知识很少,组织这样的劳动更多的是给学生以劳动锻炼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也是教育的机会,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教育敏锐感。案例中的学生不仅善于发现,还乐于交流,其责任意识尤为值得肯定。同时学生更加明确作为学校一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渗透德育最有效的方法是发现优秀的学生,并且引导使之更为优秀。

(三)身教重于言教

作为教育者,说得再多,都不如自己亲自带领学生去做。教师的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示范。

学校是个小社会,校园是个大课堂,我们的教育要深深地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中。校园的育人实践很多,劳动实践就是其中之一;劳动实践的形式也有很多,德育渗透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带领学生一起从事劳动实践,就会有交流,也会有思想的碰撞,就能因势利导,让德育渗透自然而然地发生。这样的德育渗透,比在教室里上一堂课更加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大思政课”,作为一线教师,就要把德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

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上好小学阶段思政课的信心。只有从小学阶段就讲好思政课,做好课程思政,将来学生才会更好地接受社会大思政。而实现这些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德育渗透。

猜你喜欢

草坪杂草劳动
拔杂草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草坪理发
热爱劳动
大草坪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们都爱大草坪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