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2024-05-17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双减情境

李 磊

(利辛县教研室 安徽亳州 236700)

引言

探究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选择学科当中的某个问题作为一个突破口,让学生自行去探究钻研,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互通,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精神,让学生思维得到开拓,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应该尽量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和特点,制订出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方案,将其运用到生物教学当中。

一、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由于高中生物大部分属于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活动,且知识点较多,再加上学生所学习的科目多,用于生物学习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生物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聚焦于重点内容的讲解,较少涉及课外的延伸,加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没有耐心,因此很容易失去兴趣。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强调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核心在于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设置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讨,化被动为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在综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而且也锻炼了团结协作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全新教育理念下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以一种实践循环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在确保学生基本专注于生物学习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构建独立的知识体系。此外,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无法提起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效率较低和教学效果较差。但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学生作为主体,对于大部分问题都需要发散自己的思维去研究,学生在亲身探索答案的过程中,自然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专注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二、实现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全新的生物情境中与固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碰撞,学生才能有效地展开学习。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挑选一些具有挑战性、目的性和新奇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性教学法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探究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的平台,同时也不能单单局限于一种情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一次次的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收集一些与遗传病相关的事例作为情境创设的基础,在上课时运用这些事例引入学习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事例一一对应进行讲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对其中一个病例的来源进行探究,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提供指导,最后让学生对自己小组所探究的病例来源进行阐述。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让学生们更好地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积极性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导致学生对于很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不能体会知识深层的精华内容。在“双减”政策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能够真正通过探究知识去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大部分时候是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在学生积极性较强时,让学生亲身参与,调动多种感官和思维,能使他们获得更为深入和透彻的学习体验。

我们知道教师备课肯定是以教材为主的,但为了深入地挖掘教材知识,尽管教材中的图解及文字叙述很详尽,教师还是应结合各种教辅资料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在学习光反应和暗反应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反应过程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式,如水的光解、二氧化碳的固定等等。对于反应式学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他们有化学基础。这种牵引式的教学,能够让记忆更轻松而且准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再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讲解与该章节相关的知识,并且使用果蝇的同源染色体模型来进行演示,在课堂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自行构建雌雄果蝇染色体及其配子染色体的模型。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构建染色体模型,还可以小组间互相学习,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交流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考虑到有许多小组构建的模型可能是相同的,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组独特的模型,并向学生提出一些与非同源染色体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之后每一小组都邀请一位同学来分享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参与感就会显著增强,分享完后自豪感也会提升,从而增强对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科学思维,提升学科素养

(1)模型与建模思维。模型,就是对一个物体、现象、事件、过程、系统或者某种观念的描述,或者说是对所研究的目标事物的一种呈现方式。建模即建构模型,泛指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认识对象进行概念化的过程,它是一个包括模型创建、检验和修正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实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教材必修一构建细胞的三维立体结构模型,以此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教材必修三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以此练习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教材必修三构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模型,以此培养学生构建概念模型的能力。

(2)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模式。在日常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辨、质疑等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可以利用教材中促胰液素的发现的内容鼓励学生学习思他林和贝利思不迷信权威、大胆创新的精神。再如,可以通过在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问题上支持派与反对派的辩论,让学生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保证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转基因食品。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未被人们系统性研究,从研究的结果来看,人们对其含义的表述比较混乱。创造性思维是人类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最重要的思维,它的特点是反常性、辩证性、开放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而言创造性思维不是一些高大上的表现,而是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做法、新的设计。从这一角度来说,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不是高不可攀的设想,而是能够在生物学教学中扎扎实实做到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模块中出现的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光与光合作用”的内容时围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这个实验,让学生针对问题设计实验过程、方法,得出预期结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安排学生成对学习、群学。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师生积极交流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参与度

(1)确定兴趣小组成员名单。活动开展应遵循自愿参与原则,将有兴趣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尽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报名。如果怕学生之间不太熟悉影响活动开展,刚开始可以确定30名学生参加生物兴趣小组;若发现人太多不好开展活动,而且有些学生只是图新鲜来凑热闹的,则可以适当减少学生数量,这样可以让活动开展更加顺利。

(2)制定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的卫生和秩序。安排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轮流打扫实验室。由于兴趣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为了顺利开展一系列活动,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让学生自行选举班长和确定小组长。班长与教师紧密合作,并指导小组长在各种小组活动中发挥作用。每个小组长从本班级的成员中选出一名代表,以监督和推动小组成员完成活动任务。

(3)设计多样有趣的活动。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手实践比纸上谈兵更加具体、全面和直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和学习,能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观察和思考中获得新的认识和体悟,同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活学活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种植大蒜和切带芽眼的马铃薯块繁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无性繁殖的一些方式,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样的实践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原理和过程。

(五)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许多高中生物知识是与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开展一系列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活当中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其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在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而要不断地去拓展新的领域,结合多种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在保证探究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需要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通过审视自身、互相交流等办法对教育模式进行完善、补充,认清将生活化理念融入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意义,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作为一个灵活性很强的科目,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知识及技能。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许多教师教学方法僵化,导致探究性学习无法落实。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同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式教学,真正落实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探究性双减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