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抽检监管工作的常见问题和措施研究

2024-05-15王亚晨李聪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安全监管食品安全

王亚晨 李聪

作者简介:王亚晨(1993—),男,山东菏泽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工程。

摘 要:食品安全抽检是市场监管部门有效防范食品安全质量事故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食品安全抽检监管工作的现状,得出食品安全抽检监管工作存在抽样不具有代表性、重复抽样导致資源浪费、样品抽样运输操作不当、缺乏应急抽样响应机制、缺乏专业技术检验人才、检验程序不规范、检验资源分配不均衡、检验能力落后等问题,进而提出优化食品安全检测流程,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水平;完善应急抽检响应机制,加大日常抽检监督管理力度;扩大抽检样品的覆盖范围,加强抽样样品运输储存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抽样检测;安全监管

Study on Common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Food Safety Sampling Supervision

WANG Yachen, LI Cong

(Dongming County Market Authority, Heze 2745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sampling inspe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market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accidents.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food safety sampling supervi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food safety sampling supervision, such as unrepresentative sampling, waste of resources caused by repeated sampling, improper sample sampling and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lack of emergency sampling response mechanism, lack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inspection personnel, non-standard inspection procedures,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inspection resources, and backward inspection ability.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esting personnel; improve the emergency sampling response mechanism, intensify the daily sampl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expand the coverage of sampling samples, strengthen sampling sample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management.

Keywords: food safety; sampling dete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逐渐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日常检查、定期抽查等方式监管各类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现阶段,食品抽检已经成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抽检监管是对一批具有相似性质的食品进行抽样检查,通过对抽样结果进行分析来判断该批食品质量是否达到安全标准要求。抽样监管结果具有随机性,普遍适用于大批量食品安全检验,既能够及时发现质量不过关的食品,同时能够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抽检监管工作体系逐渐优化完善,对维持食品市场健康运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食品安全抽检监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造成一定不良影响[1]。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梳理食品安全抽检的基本流程,进而对抽检监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基本流程

为更好地实现食品安全抽检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不同食品类型、样本数量分别制订相应的抽样检验方案,以保证抽样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抽检方式主要有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监督抽检和风险检测等,分别从生产、流通、销售、餐饮等不同环节进行抽检。不仅如此,对于食品安全事件,也会在调查、稽查、处置等环节分别进行补充抽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抽检方式进行监管。

基于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主要分为制订抽检计划、采集封存样本、运输保存样本、检测样本、评价检测结果5步。①制订抽检计划主要是在抽检工作开展前根据此次抽检的对象、样本规模选择合适的抽检方式和抽检比例,保证食品安全抽检监督工作的正常推进。②采集封存样本对抽检结果具有直接影响,采集封存过程中应当保证所用工具和容器的干净整洁,对抽检内容进行标签标注。③样品运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样品形态和性质的稳定,避免温度、湿度、光照等外界环境对样本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最终抽检结果的不准确。④样本检测是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相结合的方式检验样品中的有害物质,保证检测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食品安全检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应当提高抽检工作的效率,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检测时间。⑤评价检测结果是在样本检测结束后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样本是否达到食品安全标准,对于不合格批次的样本,应当及时下架并销毁,追回已经流入市场的相关产品,同时对相关企业进行整顿和处罚[2]。

2 食品安全抽檢工作的常见问题

根据食品安全抽检监管工作的基本流程,本研究从抽样环节和检验环节两方面对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2.1 抽样环节

①抽样不具有代表性。为提高食品安全抽检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往往会定期进行食品抽检监督。然而,在抽检主体的选择上却缺乏一定的代表性,聚集性的大型商超、餐饮商店往往是抽检的主要对象,乡镇、郊区等餐饮和食品经营店铺很难被覆盖。②重复抽样导致资源浪费。根据食品抽检相关规定,各级部门应当对同一食品进行不同数量、不同方法的抽检,以验证食品安全抽检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各部门惫懒疏忽等情况,采用相同数量和相同方式进行检验,大大降低了抽检结果的有效性[3]。③样品抽样运输操作不当。食品抽检样品种类不同,运输送检的储存方式也不同。现阶段,部分食品安全抽检运输和储存条件难以保证符合相关要求,导致食物在检验前就已变质或被污染,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④缺乏应急抽样响应机制。我国地域广阔且人口众多,食品安全事件常有发生,在日常市场监督管理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突发应急情况。然而,现阶段各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应急抽样响应机制,抽检人员、监管人员、检测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紧急抽样送检时往往出现检验时间较长所导致的信息传递不及时,进而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的后续调查和处理。

2.2 检验环节

①缺乏专业技术检验人才。各地区均依赖食品检验检测部门和第三方检验机构负责食品抽检,但部分检测机构建设情况尚没有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要求。且检验工作专业性质较强,需要掌握食品检验、数据分析统计等专业知识,检验机构相关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检验人才,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长期未更新,难以满足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的需要。②检验程序不规范。食品抽检工作应当严格落实抽检分离的程序和制度,但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经常出现将抽样和检测人员划归为同一小组的问题,抽样检测过程缺乏专业性和严谨性,最终检测结果也难以令人信服。③检验资源分配不均衡。我国各地区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差异,生产、教育、科技等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各地区食品抽检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欠发达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检验机构和检验设备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之一。④检验能力落后。检验能力落后主要体现在“检不了”“检的慢”“检不准”三方面:“检不了”是由于检验设备落后或食品添加剂等特殊检验要素导致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食品抽检,需要送至更高标准的检验机构;“检的慢”是由于食品市场的发展,检验机构和检验速度无法满足现阶段食品抽检工作的需要,难以在短时间内出具精准的检测报告,严重影响了监管部门的日常工作效率;“检不准”是检验机构抽检结果的准确性有待加强,检验结果数据受到仪器、人员等各方面的影响,复检推翻原检测结论的事件常有发生,对检测机构和监管部门声誉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4]。

3 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优化食品安全检测流程,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水平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订详细的食品安全抽检计划。①对抽检不合格率高、日常消费量大、食品安全风险等级高的食品类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大抽检批次和抽检样本数量。②对于农药、食品添加剂等备受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话题,应当根据舆情发展及时调整抽检计划安排,通过抽检结果信息披露,增强人们的食品消费信心。③对于学校、聚集性餐饮、食堂等食品消费量大的重点区域,应当加强日常抽检监管,保障人们饮食健康安全。④对于不同情况、不同环境的食品抽检活动,应当及时进行抽检计划调整,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抽检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抽检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食品检测部门和第三方抽检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业务能力培养和考核,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另外,抽检监管人员应当具备食品安全行业基础知识,如安全标准、注意事项、操作流程等,通过不断强化抽检人员专业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抽检监管的工作质量[5]。

3.2 完善应急抽检响应机制,加大日常抽检监督管理力度

面对突发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各地区应当建立并完善应急抽检响应机制,设置应急抽检管理预案,根据食品安全事件等级分类,合理分配区域内的食品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并制定值班表,提高食品紧急抽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食品安全监督核查工作提供便捷服务。与此同时,各地区应当积极响应上级考核要求,按照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时间节点制订抽检和考核计划,对各区域食品生产和餐饮商家进行抽样检查和个别重点核查,保证食品安全质量;从抽检数量、抽检结果检验、数据留存分析等方面对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指标考核,提高食品抽检机构和平台的抽检效率和抽检质量。

3.3 扩大抽检样品的覆盖范围,加强抽样样品运输储存管理

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应当聚焦核心思维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工作,重点关注人员密集、消费量大、风险高、卫生差的食品餐饮类型。②针对学校、城乡接合区域、餐饮美食街等作为风险较高的重点地区,应当扩大食品抽检覆盖范围,对微生物、地沟油、农药、添加剂等不同安全指标进行详细检测。③针对部分未达标或严重违法经营的店铺商家,进行罚款、停业整顿、关停等不同程度的处罚,保证食品安全质量。④为避免抽样样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出现污染变质等情况,对于不同种类的食品类型,应当选择适宜的储藏温度和运输方式;对于易被感染或污染的食品类型,应当单独进行分隔储藏和运输,保证食品抽检结果的准确性。

4 结语

食品安全抽检监管工作是保障社会食品安全的重要路径,是保持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梳理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基本流程,得出食品安全抽检监管工作流程分为制订抽检计划、采集封存样本、运输保存样本、检测样本、评价检测结果5步。通过分析抽检监管工作现状,得出食品安全抽检监管工作存在抽样不具有代表性、重复抽样导致资源浪费、样品抽样运输操作不当、缺乏应急抽样响应机制、缺乏专业技术检验人才、检验程序不规范、检验资源分配不均衡、检验能力落后等问题,进而提出优化食品安全检测流程,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水平;完善应急抽检响应机制,加大日常抽检监督管理力度;扩大抽检样品的覆盖范围,加强抽样样品运输储存管理等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郭煜民,陈佩虹,周露,等.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机构样品管理存在的风险与防控措施[J].现代食品,2023,29(23):104-106.

[2]黄财源.食品安全抽检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3(24):54-55.

[3]文盼.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样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研究[J].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1,31(5):82-84.

[4]林立基,李伟强.食品抽检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食品工业,2021(8):72-73.

[5]袁巍.基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食品工业,2023(22):66-68.

猜你喜欢

安全监管食品安全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上散装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方法
内河船舶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对策探讨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探析内河航道通航安全问题和安全监管
北斗定位系统在客运车辆安全监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