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装食品标签检验的要素及问题分析

2024-05-15陈雪霞贾巧莉解粉莲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4年4期

陈雪霞 贾巧莉 解粉莲

作者简介:陈雪霞(1987—),女,四川广安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检验检测。

摘 要:本文系统梳理散装食品标签检验的各个环节,针对散装食品标签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如标签缺失或不全、信息虚假或误导消费者、特殊标识滥用或误用以及新兴业态下的特殊问题,提出了完善散装食品标签检验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提升我国散装食品市场的规范化水平,确保食品安全质量,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散装食品;标签检验;食品安全质量

Analysis of Factors and Problems in Bulk Food Labels Inspection

CHEN Xuexia1,2, JIA Qiaoli1,2, XIE Fenlian1,2

(1.Qujing Institute of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Qujing 655000, China;

2.Yunnan Province Meat Products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er, Qujing 655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various links in bulk food labels inspection. For example, the lack or incompleteness of labels, false or misleading information, abuse or misuse of special labels, and special problems in the new indust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erfecting the inspection of bulk food labels, in order to promote our country bulk food market standardization level, to ensure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Keywords: bulk food; labels inspection;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散装食品因其经济实惠、灵活购买等特性,在日常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各类超市、农贸市场、餐饮服务行业中应用广泛。然而,散装食品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使其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高,特别是标签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甚至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安全。因此,强化对散装食品标签的监督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链条完整、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生产商/供应商信息等内容,为散装食品标签检验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等相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性法规,进一步细化了散装食品标签的具体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散装食品标签管理制度[1]。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散装食品标签应包含的核心要素,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当前标签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提高散装食品标签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监管策略,全面提升我国散装食品市场的规范化水平,确保食品安全质量,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 散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素

1.1 基本信息标识要求

散装食品标签首先应当清晰显示食品的基本信息。食品的全称可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识别食品类别;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衡量食品安全性和新鲜度的重要依据,必须严格标注,不得模糊或误导;生产商/供应商名称及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的明确展示,有助于发生问题时迅速追溯源头,实现责任追究。此外,若食品涉及委托生产加工,还需提供委托方和被委托方的相关信息。

1.2 配料表与食品添加剂标注规范

散装食品标签应详细列出所有配料及其在成品中的含量(按递减顺序排列),以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具体成分,尤其是对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原料需特别标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则需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标注,包括添加剂名称和国际编码(INS号)或者中国编码(CNS号),必要时需注明其功能类别。

1.3 营养成分标识要求

根据《预包裝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2]的规定,部分预包装食品需要标注营养成分表,而对于散装食品,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但若有自愿标示营养成分的,同样应遵循相关法规标准,如实、准确地反映食品的能量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钠等核心营养素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1.4 特殊食品警示语

特殊食品警示语包括过敏原提示、食用方法、储存条件等。对于含有潜在风险物质的食品(如常见的8大类食品过敏原),标签上必须明示警告信息。同时,针对食品的特殊属性,如需冷藏保存、加热后食用等条件,也应在标签上给予明确指导,防止因不当存储或食用方式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

2 散装食品标签检验的主要内容与程序

2.1 标签内容完整性检查

在对散装食品进行标签检验时,首要步骤是对标签所载信息的完整性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信息(如名称、生产日期等)、配料表、营养成分、特殊警示语以及生产商/供应商信息等核心内容。

2.2 标签信息准确性核查

应对标签上的每项信息进行细致核查,确认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核实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合理、配料表中的原料排序及含量是否符合实际、过敏原标识是否全面且正确等。此外,对于任何宣称或暗示具有特定营养价值、保健功能或其他特殊属性的食品,应对照相关证明材料或检测报告进一步验证。

2.3 特殊要求标签的合规性审查

针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带有特定认证标志的散装食品,要严格审查其是否具备合法有效的认证证书,并确认标签上的相关标识使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时,对于进口散装食品,还需要核对其是否有中文标签以及原产国(地区)的卫生证书等资料。

2.4 实地抽检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标签检验模式

除了对静态标签的书面审查外,监管部门还应结合实地抽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式,对散装食品的实际品质与其标签描述的一致性进行评估。通过抽样检测,验证标签中关于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等内容的真实性,从而构建起从文字到实物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管体系。

综上所述,散装食品标签检验不仅涵盖对标签表面信息的审查,还包括食品内在品质的核实,旨在形成一个严谨、科学、公正的食品安全屏障,为消费者提供清晰、准确的产品信息,同时有力推动了食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3 散装食品标签检验中的常见问题

3.1 标签信息缺失或不全

在实际监管过程中,标签信息缺失或不完整是散装食品标签检验中的常见问题之一。部分商家可能出于成本考虑或对法规理解不足,导致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关键信息未予标注或标注不清。例如,某地市场抽查中发现,部分散装糕点仅标注了名称和价格,而忽视了生产日期、保质期、主要配料等必要信息,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3]。

3.2 标签信息虚假或误导消费者

标签信息虚假包括虚标生产日期、夸大营养成分含量、混淆食品类别等。例如,某些散装食用油产品标签上标注的原料来源与实际不符,有些产品宣称“纯天然”但检测结果显示含有非法添加物。此类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甚至危及公众健康安全[4]。

3.3 特殊标识滥用或误用

对于带有特殊标识的散装食品,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往往存在标识滥用或误用的现象。部分商家为提升产品形象,未经认证擅自使用相關标志,或认证有效期满后仍继续使用旧标签,误导消费者购买。这一问题反映了部分企业诚信意识淡薄,同时暴露出市场监管的薄弱环节[5]。

3.4 新兴业态下散装食品标签存在的特殊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散装食品在线销售日益普遍,新的标签问题也应运而生。例如,网络平台上售卖的散装食品图片展示清晰,但实物标签却模糊不清或内容不全,部分散装食品线上描述与实物标签信息不符。这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在传统线下监管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新业态特点的新型监管模式[6]。

综上所述,针对散装食品标签检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推动行业自律,并结合新兴业态特点不断创新监管手段,以确保散装食品标签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4 完善散装食品标签检验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法规宣传教育,提升生产经营者认知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确保其充分理解并严格遵守散装食品标签的各项规定。同时,鼓励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标签管理制度,培养专门负责标签管理的人员,从源头上减少标签问题的发生[7]。

4.2 完善技术手段与设备,提高检验效率与准确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标签检验流程,如开发智能化标签识别系统,实现对散装食品标签信息的快速自动比对和筛查。同时,更新和完善实验室检测设备,提升对食品营养成分、添加剂等实际内容与标签标识一致性验证的能力。此外,建立全国统一的散装食品标签数据库可为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8]。

4.3 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于在标签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于严重违法者要加大惩处力度,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同时,强化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散装食品市场的动态监管,确保标签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纠正。

4.4 构建社会共治机制,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

充分发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在食品安全监督中的重要作用,设立便捷有效的投诉举报平台,鼓励消费者主动参与到散装食品标签的监督中来。同时,积极引导媒体关注和报道散装食品标签问题,提高全社会对食品标签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共同营造公平、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9]。

不断健全和完善散装食品标签检验体系,持续加强监管效能,方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保障我国散装食品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散装食品标签要素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实际检验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明确了散装食品标签检验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重要手段,更是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环节。因此,提升散装食品标签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于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揭示散装食品标签检验的具体要素和问题,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改进和优化监管策略的方向。未来的工作应更注重法规宣传和教育,促使食品生产者自觉规范标签行为。同时,借助科技力量提升检验水平,确保标签信息的真实准确。此外,持续加大执法力度,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网络。鼓励并引导食品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严格遵守散装食品标签规定,加强社会责任感,实现行业自律。同时,充分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提高公众对散装食品标签的关注度,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之中,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食品安全屏障。在电商等新兴业态背景下,散装食品标签检验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求监管部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监管需求,确保线上线下散装食品标签监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散装食品标签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体系完整、高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应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不断提升我国散装食品标签检验的质量和效率,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推动我国食品安全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EB/OL].(2019-10-31)[2024-02-15].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10/31/content_5447142.html.

[2]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卫生部.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EB/OL].(2010-05-19)[2024-02-15].http://law.foodmate.net/show-163420.html.

[4]张连海,万进徐安军.从散装食品标签看竞争监管之策:浅析商超散装食品标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形式[J].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23(8):21-24.

[5]冯婧,丁勇.中国食品标签法规标准现状分析[C]//Proceedings of 201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美国:工程信息研究院,2014:4.

[6]常征.天津市市售散装食品标签标识管理现状[J].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2005,4(2):26-27.

[7]王薇,王斌,赵婷婷,等.食品标签难辨真容[J].中国食品工业,2022(5)90-93.

[8]李蔚.治理工具视角下我国食品标签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8

[9]董强.我国食品标签法律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