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走进中职英语教材路径探析

2024-05-10韩敬波

出版参考 2024年4期

韩敬波

摘 要:教材编写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学科、专业这条明线,另一条是课程思政这条暗线,两条主线既各司其职,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2021年出版、2023年修订的教科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编写出版,该套教材在编写出版过程中有意识地从核心素养的发展、单元主题的表达、语言素材的选择、语言情境的创设、语言活动的构建等多个方面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关键词:课题思政 中职英语教材 路径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1]英语作为全球化语言,是我们融入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新时代,教师教授英语、学生学习英语应以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悠久历史与优秀文化、展示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讲述中国的智慧与经验为目标。而作为师生教与学的重要载体——英语教材,既要起到启智增慧的作用,又要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全面回答新时代教育之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并有意识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进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在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组织编写出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过程中,项目组强调了教材编写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学科、专业这条明线,另一条是课程思政这条暗线,两条主线既各司其职,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并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元素隐性地融入学科知识,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2021年出版、2023年修订的教科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从核心素养的发展、单元主题的表达、语言素材的选择、语言情境的创设、语言活动的构建等多个方面紧紧围绕中国的传统与现代、改革与发展,向中职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先进文化,引导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家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为成为国家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努力。

一、发展核心素养,形成课程思政主线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出了中职英语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2],即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构成了有机整体,同时也为中职国规英语教材课程思政主线的形成指明了方向。教科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每册由八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开篇就将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细化为素养目标和思政目标。其中,素养目标从中职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基本需求出发,围绕单元主题,引导中职学生感知、理解、整合、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实现语言的信息整合、意义探究、文化比较与价值判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自主表达与交流等,从而使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形成同步;而思政目标则围绕单元主题,引导中职学生将学习、生活、未来职业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变革相关联,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单元落脚到Chinas Voice,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中职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新时代中国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做有理想、肯奋斗、自信自强、胸怀天下、敬业奉献、担当有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这样,教科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各单元就从素养目标到思政目标,再到Chinas Voice,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形成了一条贯穿单元的课程思政主线。

二、表达单元主题,传递课程思政理念

单元是承载主题的基本单位,主题是单元内容的提纲挈领。单元在主题的引领下,选择语言素材、创设语言情境、构建语言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提高、文化内涵的理解、多元思维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判断和学习策略的运用。因此,单元主题的表达既要体现学科知识与能力,又要体现育人价值。教科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的单元主题涵盖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规定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围,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从中职学生个人生活到学校、社区,再到国家、社会发展,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同时,单元主题围绕“05后”中职学生的关注点和话题点,选择能够兼顾中职学生兴趣和课程思政双要素的话题,以浸润的方式表达主题,不仅为学科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和语境,也在无声地向中职学生传递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英语 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7 Why not go volunteering?”[3]該单元的主题是志愿活动,本身就已具有课程思政元素,但主题的表达没有以指令性的口吻要求中职学生参与志愿活动,而是以“why not”的反问方式征求中职学生的意见,将选择的主动权交给中职学生,进而激发中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与热情,引导中职学生在志愿活动中奉献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自觉形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又如,《英语 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6 Love is everywhere in your life.”[4]该单元的主题是爱,单元在表达主题时用唯美的语句向中职学生展现了一幅爱的图景——世界充满爱,从而引导中职学生懂得:爱像太阳一样温暖,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新时代青年,不仅要懂得有爱,还要学会去发现爱、感受爱、奉献爱,这样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再如,《英语 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8 The Earth is speaking.”[5]该单元的主题是环境保护,单元在表达主题时用拟人的手法让地球有了生命,以一种更加亲切的表达形式,引发中职学生将地球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相联系,进而将珍爱自己的生命迁移到珍爱地球的生命——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采取环保行动。可见,教科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在单元主题的表达上,立足中职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度,采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避免生硬、灌输、说教的意味,鲜明、突出、生动地表达主题,从而实现了润物无声地传递课程思政理念的效果。

三、选择语言素材,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语言素材是学习语言的主要载体,它承载着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传递着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口头和书面等不同形式,以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对话、图表、网页、广告等不同文体。可见,语言素材不仅能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载体,而且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平台。教科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在语言素材的选择上,一方面凝练西方优秀文化素材,让中职学生接触到地道、多样的语言材料,引导中职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现象,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基因,感知不同语言表达的思维差异;另一方面深挖语言素材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职学生在探究語言意义和欣赏语言美感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先进文化,增强国际理解意识,形成开放包容态度。例如,《英语 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5 Travelling is fun!”[6]该单元本着旅行是认识世界与自我的最好方式,引导中职学生用自己的足迹去丈量世界这本大书,接触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世界,打破固有思维,学会谦虚与包容,于是在语言素材的选择上侧重旅行的文化性和思想性。Reading A呈现了北京三日游导游词,介绍北京的传统经典——胡同游,名菜——北京烤鸭,古代文明——长城、颐和园、故宫,现代文明——天安门广场、鸟巢、水立方。这些素材能够充分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以及新时代文明与发展成果。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是传统与发展的结合。Reading B以论坛的形式分享了省钱的旅行方式,旨在引导中职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中职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Understanding Culture部分则以手信的内容向中职学生传递了旅行的人文价值、文化特色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挚情谊和美好祝福,无声地告诉中职学生旅行对一个人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四、创设语言情境,营造课程思政课堂

语言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着某种文化的知识与观念、传统与习俗、道德规范与心理状态等。为此,对于语言的学习,语言情境起到了传递语言的内涵、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不同情境下的语言表达反映着不同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为了体现语言学习的这个特点,教科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将单元主题与中职学生生活建立联系,创设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语言情境,挖掘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思维品质,提炼主题所揭示的国家精神、民族性格和社会文化,营造“语言+思政”的课堂氛围,引导中职学生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学英语,并有意识地用英语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智慧。例如,《英语 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2 Clubs and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too!”[7]该单元围绕中职学校的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创设了Getting Ready、Reading B和Practical Writing三个有机联系的真实语言情境。其中,Getting Ready展现了中职学校社团的丰富活动以及参与社团活动的中职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导中职学生与社团、社团活动相识,并带着问题“What is your favourite activity?”进入单元学习;Reading B介绍了中职学校不同社团的建设情况以及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带领中职学生与社团、社团活动相知,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优长,为下一步在Practical Writing部分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做准备;随后,Practical Writing部分则让中职学生在认真思考后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社团。应该说,三个语言情境设计连贯,而且营造了与中职学生联系紧密的学习生活氛围,同时也由表及里地向中职学生揭示了社团及社团活动的重要意义,使中职学生在熟悉的语言情境中深刻认识到:在群体中拥有一定的特长,这不仅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伙伴,而且能成为自己终生的挚友。

五、构建语言活动,优化课程思政路径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也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对于英语学习来说,不是简单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种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倾听准确、表达得体、阅读明了、写作高效。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语言活动是开展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能增强学生在英语交流中的自信,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教科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基于中职学生已有的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经验,引导中职学生深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和理解,构建了一系列多样、综合、关联的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活动,如填写学生会入会申请表、设计社团海报、制订健康饮食计划、组织辩论会、分享现代生活方式、寻找合作伙伴、筹备视频会议、趣味配音、策划短剧、组织团建活动、开展问卷调查、模拟新品发布会、讨论未来工作、设计网页等,优化了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路径,不仅能够培养中职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推动中职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深度学习,丰富中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而且能够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例如,《英语 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6 I do love these festivals!”[8]该单元在Taking Action部分设计了“Choosing a typical Chinese souvenir for Terry”的语言活动,该语言活动不仅要求中职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与传统,选择代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纪念品,如中国结、香囊、砚台等,而且要求中职学生能够向外国友人介绍所选择的代表中国传统的纪念品的寓意和文化渊源,让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华文明、更加喜欢中国文化。再如,《英语 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8 The Earth is speaking.”[9]该单元在Practical Writing部分根据现代中职学生的阅读方式,设计了学写微信公号推文的活动“Completing a text on WeChat official account”,并以公号推文的形式呼吁人们爱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紧接着在Taking Action部分设计了“Giving a recital about the Earth speaking”的语言活动,让中职学生自行分组,选择大自然中的一个角色,如大树、青草、土壤、垃圾、花朵等,并以它们的口吻撰写一篇自我介绍,从而引导中职学生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提高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动。可见,教科版中职国规英语教材在语言活动的构建中将学科与思政紧密结合,实现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作者单位系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