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防治措施探讨

2024-05-02于大力

河北农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畜牧工作者兽医

□文/于大力

畜牧养殖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对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开展畜牧养殖业工作,推动行业发展是行业管理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如果想要畜牧养殖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需要畜牧兽医工作者积极开展防疫工作,结合区域内的养殖品种以及养殖中出现的疫病进行有针对性防治,从而提高防疫效率和质量。

一、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价值

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对于减少动物疫情的暴发,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动物防疫工作初见成效。首先,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能够对疫情进行控制。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完备的管理理念和计划,致使疫病的暴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养殖户不仅无法得到稳定的收入,同时还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使这一群体丧失养殖信心;此外,由于疫病的出现,养殖市场肉类食品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区域内经济发展,同时疫病的出现降低了肉类食品的安全性,无法达到饮食安全的标准。为此,需要提高对防疫工作开展的重视,通过防疫预案的制定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收益[2]。第二,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可以稳定市场。养殖行业平稳经营对于提高区域内经济水平至关重要,只有保证养殖业稳定发展,才可以对畜牧市场进行调节,体现出市场管理的优越性。

二、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专业性防疫团队

畜牧兽医作为动物防疫工作的主体,其专业素养决定着防疫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防疫工作特别是基层地区防疫人员普遍较少,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防疫需求,加之一些偏远地区、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当地防疫工作者大多为本地人,老龄化较为严重,受到年龄的限制,这类群体精力有限,防疫效果大打折扣。当前防疫工作者薪资待遇水平较低,年轻的防疫人员不愿意深入基层,导致城乡动物防疫工作差距越来越大,工作者工作热情逐渐降低。现有的防疫工作者在工作中往往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对于新型疫病无法及时准确判断,影响防疫效果,另外,防疫人员数量较少,导致其全天处于在职状态,工作压力大,严重影响工作状态。

(二)防疫配套设施较为落后

防疫配套设施是防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动物防疫工作中,若未能配备科学全面的基础配套设施,那么则会影响动物防疫工作效果、阻碍防疫工作的开展,为此,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般来讲,对疫病类型进行判断后,需要购买专业防治药物、疫苗和仪器设备,开展针对性疫病防治。但是具体工作中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限制了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防疫人员无法通过现有的基础设施对动物疫病进行防治,不利于提高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效率。

(三)防疫工作者缺乏防疫意识

近年来,动物疫病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疫病源头愈发多样,对于防疫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较高。同时疫病蔓延速度较快,伴有潜在疾病传染的风险,威胁着动物的生命安全,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3]。在具体工作中,由于部分养殖工作者缺乏防疫意识,未能制定科学完整的防疫计划和策略,盲目开展工作,造成了各类资源的浪费。此外,还有个别工作者缺乏责任感,工作态度较为敷衍,无法保证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畜牧兽医工作的落实效果。

三、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防治措施

(一)提高畜牧兽医的专业素养

引进专业人才,提高防疫效率是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重点内容。现代化背景下,动物防疫工作对于一线防疫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其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同时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当地畜牧兽医站可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由政府部门牵头与畜牧部门进行交流和合作,结合基层防疫工作需求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激发防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畜牧站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化培训,掌握最新的动物疫病知识以及防治手段和策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鼓励工作人员参与交流研讨会,通过各地区防疫专业人员的优质经验分享,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对防疫检测设备和仪器进行升级和采购,助力防疫工作的开展。特殊情况下,对于规模化养殖村落,可以建立村落防疫点,便于解决周边区域内的防疫问题、提高防疫工作效率。

(二)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动物防疫工作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手段进行检疫,满足区域内养殖户的不同防疫需求。首先,动物防疫者需要对区域内的动物养殖种类以及发生较为频繁的疫病进行了解和掌握,及时制定出防疫方案,对疫情进行控制,避免大范围蔓延;健全防疫工作体系,对现有的防疫规定进行审视和分析,及时对落后、不全面的规定进行优化。动物防疫工作中,疫苗接种作为基础性内容,对于疫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此,需要防疫人员针对不同养殖户的养殖情况制定明确的接种计划和时间,使每一区域的动物都能够及时接种,提前预防疫病。发挥防疫第一责任人机制的优势,由畜牧站对防疫人员负责的防疫区域进行划分,保证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基层地区和偏远区域而言,国家需要提供资金支持,不断强化基层防疫能力。

(三)加大对防疫项目的宣传推广

防疫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防疫人员的努力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考虑到养殖户大多为农民群体,防疫意识较低,无法积极配合现代化的防疫工作,造成了防疫不及时以及防疫不当等问题。为此,防疫工作需要意识到养殖户群体参与的重要性,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调整宣传模式的形式增强农户的防疫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动物疫病知识学习中,进而积累防疫工作经验。对于特殊养殖群体,防疫工作者可以进行入户宣传,通过点对点宣传手段,将防疫知识为养殖户进行宣传和讲解,便于其对疫病类型进行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减少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提高对该行业发展的重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畜牧业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提高防疫人员专业能力、完善防疫体系以及加大防疫宣传力度等策略,规范动物防疫流程和行为,旨在促进畜牧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畜牧工作者兽医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关爱工作者之歌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兽医改行搞发明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