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整本书阅读

2024-04-29陈晓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附属松江泗泾实验学校

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名句整本书中华

陈晓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附属松江泗泾实验学校

一、实践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版“课标”)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各部分多次提到“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建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

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将经典阅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加强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阅读,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呼应“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也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的有效实践。本文以《中华经典名句》整本书阅读为例,谈谈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整本书阅读设计与实践。

二、实践过程

(一)解读——确立精准的学习目标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解读要分两个层面。一是作为普通读者: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表达形式、领悟作品主旨。二是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作品内容、表达形式及主旨,更要精准地把握作品内容、表达形式、主旨等对学生阅读策略、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阅读素养提升的教学意义。

《中华经典名句》有很多版本,分别收录编排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最经典的名句,包括古代诗词名句、古代散文名句、古代小说名句、四书五经名句等,涉及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阅读中华经典名句,能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力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是现代人提高修养、陶冶性情的精神指引。

青少年读中华经典名句,可以接触、体验人类文化智慧,明事理、知道义、修德身、辨善恶、正方向。诵读、识记中华经典名句,可以将其中的深意融入骨血,升华自我,陶冶情操,让人格思想得以健全发展。在中华经典名句阅读中回望历史、净化心灵,可以让梦想得到启示、希望得以播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激活,让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得以传承。

基于以上教学解读,以学生为主体,从产生阅读兴趣,习得自主规划阅读的方法和初步获得文学鉴赏能力三方面精准确立如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阅读《中华经典名句》,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不断积累。

2.通过读、展、演等多种方式交流自己喜欢的经典名句,主动梳理探究,理解其深刻意蕴。

3.在阅读交流中加深对《中华经典名句》的理解和运用,生发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以上目标充分考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并结合时代要求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继承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多样演绎中生动起来,努力去实现它的发展和传承,在理解运用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特征。

(二)转化——设计适切的阅读方案

学习目标明确后,教师要制订适切的阅读方案,并布置真实开放的阅读任务,以便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探索、分享交流,提升素养,达成学习目标。笔者安排了有效的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合理规划阅读时间,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交流分享,将“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活动有机融合,让每一个学生都浸润在充满底蕴的阅读中,表达阅读感受,积累阅读经验,在经典阅读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见表1)。

表1 《中华经典名句》阅读活动安排表

重点设计阅读推进研学案,将教师的“研教”与学生的“研学”相结合,实现整本书阅读的结构化、整体化和层次化。教师精心设计阅读话题,提供阅读支架,引导学生围绕“阅读话题”进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实现“教—学—评”统一。阅读推进研学案助推阅读进程,激励自主、持续阅读,贯穿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学生借助研学案展开有效阅读,做好阅读记录,获得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三)实施——展开深入的阅读分享

阅读推进活动一般两周时间,然后转化为读后交流分享课上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群。读后分享交流是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重要一环,目的是交流分享阅读成果。师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产生思想碰撞,获得素养发展。

《中华经典名句》读后交流活动再现

任务一:打开中华文明的画卷,感受经典名句的浩瀚

1.师生交流:经过近一个半月的阅读,《中华经典名句》这本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教师小结:巍巍中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积淀下闪光的思想和珍贵的语言。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诵读《中华经典名句》,在交流中触摸文化,在传承中汲取智慧。

3.说起中国历史,一首朝代歌便可囊括。指名背诵。

任务二:探寻经典名句的深邃,“成书”展示深刻的理解

学习活动一:梳理时代“名句轴”

1.情境引入:从上古时期到明清王朝,中国历史源远流传。现在我们就打开中华文明的画卷,去感受经典名句的浩瀚。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你搜集到了各个时代的哪些名句呢?

2.学生交流,教师解答,并选择一部分经典的名句,全班齐读。

3.引导观察:从梳理、阅读中发现了什么?

4.学生阐述发现,生生、师生互评,提炼、提升。

5.小结:读《中华经典名句》,如漫步历史长河,伸手便能触摸,回首就能汲取。

学习活动二:聊聊我最喜欢的“经典名句”

1.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经典名句并交流感受,教师相机点评。

2.小结:百读不厌,成就经典。《中华经典名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传统文化之窗。

学习活动三:“我们的名句集”作品展

1.成果展示:在推进过程中,同学们对所有的经典名句进行了深入的分类研究,小组合作把研究成果制作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句集,一起来欣赏。

2.选派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3.互为评价,颁发“创意杰出奖”“图文并茂奖”“意境深远奖”。

学习活动四:我来演绎《中华经典名句》

1.学生多种方式演绎《中华经典名句》。(“读给你听”“说给你听”“唱给你听”)

2.生生、师生互评。

3.小结:在这些铿锵有力的宣言中,我们和古人情意相通。不管身处哪个时代,每一位中华儿女只有立下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定能不负年华,实现梦想,报效祖国。人生路上总会面对无数挑战,希望大家在徘徊时,在失意时,在退却时,能记起,去吟诵,定会汲取无穷的力量,勇往直前。

阅读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书目整体,谈印象,再梳理时代“名句轴”,然后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名句,帮助学生从散碎的积累中,找到一条整体的线索。大家在交流中融合、分类、聚焦、对比、总结,感受《中华经典名句》的浩瀚与深邃,浸润在文化的长河中。在研学案的任务群驱动下,各读书共同体小组汇报分类研究的成果,自如运用多种策略,多样演绎《中华经典名句》,人人有展示机会,当评价主人,享阅读之乐。

任务三:演绎再现经典的魅力,享受经典今用的乐趣

1.情境引入:百读不厌,成就经典。若有经典藏于心,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生活在同样的世界,接触着相似的事物。读不读书,说话做事有什么区别呢?师生观看微视频。

2.追问学生:一个人读不读书,说话做事有什么不一样呢?指名学生阐述原因,生生、师生互评,提炼、提升。

3.情境用“典”:出示各种情境,学生用名句来表达。

4.小结:书香润心,所见皆美好,所言皆有品。渐渐地古典为今用,经典就融入了我们的身心,内化为伴随我们终身的素养。

5.名人用典: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在不同的场合吟诵经典名句,以诗言志,发出掷地有声的中国声音,饱含震撼人心的中国力量。学生观看微视频,齐读经典名句。

6.链接生活:读书明智,我们从小沐浴在《中华经典名句》的光辉中,汲取思想的力量,慢慢成长,《中华经典名句》已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和血脉。

7.出示生活场景,学生交流。

8.学生联系自身,用名句说说联想到的生活场景。

9.课堂总结:《中华经典名句》浩如烟海,今天我们所读的只是沧海一粟,课后大家可以阅读不同的版本,一定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典用典,长知长智,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阅读《中华经典名句》的整个过程,教师时时“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学生在诵读、鉴赏和运用中感受《中华经典名句》的光辉,触摸博大精深的文化,汲取思想的力量,提升了审美趣味,从积累走向运用,从个人修养升华为国家力量。每一个孩子如果厚积而薄发,便能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行而有范,言而有品,这便是青少年诵读经典的重要意义。对国家民族而言,提升国民素养,传承传统文化,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然之举。

三、实践反思

(一)置宏阔的背景整体观照

《中华经典名句》浩瀚如烟,即使各种合集的编排遵循了一定规律,但呈现方式仍给人以零散之感。如何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必须在宏阔的历史视野站高望远,让学生在历史文化长河中观照其背后的文化依托和时代特色,才能在思维深处形成恢宏的整体存在,烙刻下深刻的文化印记。《中华经典名句》阅读交流整合学习活动,带领学生置身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追溯其发源,梳理先人思想的精华,又在运用中无限延展经典名句的生命,让人不由慨叹祖先几千年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厚植爱国情怀,产生文化自信。

(二)定适宜的高度深入浅出

不同年龄的读者阅读经典会有不同的偏好和收获。青少年读经典名句,目标定位不能人为拔高和降低,要体察儿童需求,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阅读。如何使《中华经典名句》所呈现的悠悠中国史、巍巍民族魂走进学生的心田,笔者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深研浅教,基于儿童认知,打开阅读心门;提供阅读支架,丰富阅读体验;凸显个性思维,彰显儿童力量。预测、联结、图像化、提问、比较、统整、转化、监控等阅读策略的适宜运用,将历史中的人、物和情活化于学生的心田,将阅读活动引向深处,潜移默化中增进认同,铸牢“中华魂”“中国心”。

(三)循适切的路径拾级而上

适切的学习路径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帮助学生打开经典阅读的秘妙之门,深度领悟整本书中蕴含的匠心。教者在制定目标、察研学情的基础上,编制了由浅入深、拾级而上的研学案,学生循着这份“阅读地图”找到了这类书的打开路径,读思结合,运用阅读策略,提高读书品位。阅读交流课堂,构建了一个前后有序、彼此关联、从理解到运用的链式学习任务群,师生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展开交流分享,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华经典名句》从表达到内涵的意蕴美,促进了思维和审美的发展,也感受了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典阅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激活,让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得以传续。

猜你喜欢

名句整本书中华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论语》中的名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