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活力”图谱 培育“活力”教师
——学校党建引领下的教师队伍高素质发展实践探索

2024-04-29徐巍炜上海市浦东新区德州二村小学

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活力

徐巍炜 上海市浦东新区德州二村小学

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工作要求。

在2023 年第39 个教师节之际,“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发表了《作为教师,如何树立职业信仰,增强内驱动力》的专题文章,并呼吁基础教育要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

上述均充分体现了党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同时也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基层学校,如何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强大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夯实党建基础,助力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助推浦东高质量教育发展,是新时代给予的新课题,我们更需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积极践行。

近年来,学校先后以三轮区级课题统领并推动学校“活力课堂”“活力文化”“活力农庄”劳动教育的实施与实践研究,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持续致力于“活力教师”“活力少年”培育,尤其是在“活力教师”队伍建设上不断探索实践,逐渐改变“年龄结构老化、团队青黄不接、后劲动力不足”等客观现状,通过建平台、搭梯子、组团队等多样化途径,努力彰显教师的精气神和专业素养,提升活力指数。

一、融“活力”思想,明“活力”教师培育内涵

(一)溯“活力”教育之源

何谓活力?即指旺盛的生命力,也指思想上、行动上、表达上的生动性,由三个维度组成:在体力上,表现为健康强壮、精力充沛;在情绪上,表现为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在认知上,表现为思维敏捷、学习工作效率高、充满自信等。教师和学生的活力就是一种青春阳光、潇洒活泼的精神状态,一种健康向上、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种心态开放、思绪灵活的思维方式。活力的象形表象是活泼好动(动),内在品质是善于探索深思、勇于创新进取(静)。

活力教育,就是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教育,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践行和升华,是生命教育的巩固和发展。它关注个体的体、情、知三个维度的协同运作,其内涵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个体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其核心价值取向强调发展师生的潜在创造力,充分开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源泉。

(二)立“活力”教师之核

学校前一轮办学规划即确立了“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富有生命力的成长空间”办学理念,并提出了“深耕活力教育,深化师生活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管理精良、环境精美、教师敬业、学生精神、充满活力的德润家园和‘生态育人系统’——即小巧精致的花园、好学善思的学园、幸福成长的乐园”办学目标。

在这一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学校将教师发展目标确定为: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善于分享、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新时代“活力”教师队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与新要求,学校不断诠释和丰富“活力”教师的内涵,并适时提出了“如何涵养师生自我成长内生力”的时代课题,即从三个维度向内涵养:富养精神,滋养心灵,涵养学识,最终提升素养,进而赋予“活力”教师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内核。

二、构“活力”系统,探“活力”教师实践路径

(一)构“活力”教师三环生态圈

1.对照“四有”标准,建“活力”动态能级

不论是新时代党建工作,还是学校管理,均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而高质量的教育发展需要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积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标准,仔细梳理并认真构建“活力教师”三环生态圈(如图1所示):

图1

内环:包容的耐心、灵动的童心、温柔的善心;

中环:学识富裕、心灵富足、能力丰富、精神富有;

外环:精力旺、魅力大、耐力强。

2.瞄准“既定”队伍,赋“活力”发展动能

如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建引领作用,则还需要聚焦和凸显党员干部、党员教师、青年教师这三支队伍的关键核心能力,从而构筑起真正和谐的教师发展“活力”系统:

党员干部大力提升“三个力”:能动的执行力、全面的领导力、强大的凝聚力;

党员教师着力增强“三个力”:前置的学习力、主动的思考力、生动的实践力;

青年教师努力激活“三个力”:较强的行动力、较好的原创力、较高的担当力。

(二)谱“活力”教师发展实践图

1.发挥党建思想引领作用,学思想固元气,唤醒源动力

坚持把思想理论学习作为首要贯穿始终。既要加强学习,更要培育精神,切实用创新思想武装头脑,培根固元,焕发动力,指导实践。

坚持开展常态化、持续化的自主“研读”,把高位的理论学精,切实补足“精神之钙”、铸牢“党性之魂”,时刻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通过读通、读好专项思想理论书籍,能读、善读专业书籍和敢读、乐读跨界杂书等途径,努力将高位理论学习中的世界观、方法论有效融入并更好地指导自身岗位实践,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过有思想、有思辨的组织生活,变“生搬硬套”为“主动反思”,用生动的学习引发新思考,真正化党的创新理论为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让理论学习更具“真味”。

2.发挥党建组织引领作用,重实践蓄底气,催发支撑力

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依靠教师,服务学生,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共蓄底气,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通过“三个注重”“三个结合”,倡导“三者引领”: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注重理论学习与岗位历练相结合,以学校重要、重大事项为抓手,在管理中激发领导力和凝聚力,发挥创新引领,重在提质增效;党员教师队伍要注重与专业成长相结合,积极推进“双培养”机制,为发展对象和党员教师“搭平台”“压担子”“创机会”,促进其政治素养与育人能力的共同提高,催发实践力与思考力,发挥实践引领,重在岗位奉献;青年教师队伍注重师德与师能并重,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德观·讲坛”“青年沙龙”“有话大家说”“活力教师评选”等为契机,发掘创造力和担当力,发挥目标引领,重在知行合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让实践笃行更具“延味”。

3.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建新功凝士气,积蓄向心力

积极落实“实干担当推动发展”要求,在把牢重点、突破难点、呈现亮点中建新功,展新貌,鼓士气,蓄动能。

坚持在改革攻坚中去创新。积极鼓励党员干部、教师和青年教师善于放眼党和国家,勇于亮相,敢于发声:试着站在顺应新时期、新发展、新任务的教育改革浪尖,主动发出时代“新”声;试着学会从快节奏、多元化的信息洪流中及时汲取有料、有效、有益的教育情报,着眼独到视角,聚焦学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难点、痛点,主动发出真实“心”声,从而学会自主、能动、理性地交流、分享、碰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出击”,放宽视野,放大格局;以小见大,以微识远,把学和做贯通起来,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干事创业的生动案例,变“照本宣科”为“主动求新”,让攻坚克难更具“鲜味”。

三、铸“活力”品质,亮“活力”教师成长风采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不仅要先知先觉,还要先行先干,努力践行成为新思想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更要在挖掘潜力、彰显活力、富有张力上持续发力,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引领者和推动者。

(一)亮岗位——立足讲台·沉淀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让每一位教师充分立足课堂,研究课堂,才能真正发挥育人合力,实现“五育融合”,也才能真正激发出每一位教师的内在潜力。

近年来,学校紧紧以区级课题“活力农庄下的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为重要载体,围绕“三HUI”(慧学习、会生活、惠劳动)活力少年培养目标,以实施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为抓手,充分挖掘现有校园阅读节、开园节、丰收节等主题活动,积极倡导全体教师深耕“活力”课堂,努力寻求融合点、突破点和生长点,通过尝试设计学科实施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方案、公开项目化学习课堂展示、撰写劳动教育案例等多种途径,有效融合实践劳动教育课题研究,凸显学科特点,逐步打造学校劳动教育育人特色,力争让每一位教师在自身岗位实践中亮出责任意识,亮出专业能力。

(二)亮身份——走上前台·讲好育人故事

教师能动发展的前进力是学生。只有让每一位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才能真正触发教师的身份意识和育人智慧,并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惠及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每一位教师自觉亮出身份,不仅要学习在前、规范在前,更要育人在前。学校以“德·观”讲坛为重要媒介,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功能。通过组织开展“讲好育人故事·发出时代‘新’声”迎“七一”微党课半月谈活动,鼓励发动教师全面“学”,贯通“悟”,躬身“用”。13 名党员干部、教师均能站在顺应新时期、新发展、新任务的改革浪尖,主动发出时代“新”声。从“新课堂”到“新教师”,从“活力农庄”到“活力校园”,上接天线,下铺地线,抛出新问题,链接新任务,应对新挑战。通过一则则育人故事,启人入“道”,让人悟“道”,在故事中亮身份、亮底气,进而使党的新思想“润物无声”地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

(三)亮作为——踏上舞台·赋能活力校园

教师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自身。只有让每一位教师充分肯定自己,超越自我,才能真正迸发出内生力和张力,从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青年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新生代和生力军。如何更好地激发青年教师奋发向上和自我成长,成为“活力”校园中真正的鲜活力量,至关重要。通过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庆祝教师节“德二青竹·青年教师成长营”启动仪式,不断催发青年教师的原创力和执行力。13 名青年教师齐心协力,各司其职:从策划方案落地成文,到青年教师成长营启动仪式整个活动的设计与创作;从校园MV 视频的拍摄制作,到师徒微论坛;从成长营名称和logo 的新鲜出炉,到原创诗歌的顺利呈现,均能从不同视角、不同程度感受到这股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智慧和力量。这,就是青年人的活力和担当。最终,真正把“活力”校园打造成一张生动的教育名片;通过有效借助学校区级课题“以‘活力农庄’为载体,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党支部紧紧以学新思想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积极贯彻“一个支部一件实事”要求,部署开展“‘活力农庄’畅想曲,智慧乐耕齐筑梦”实事项目。为充分发动、调动全体党员教师的共生智慧,学校积极引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量身定制“智慧农庄”人工智能课程,助力“活力农庄”新体验,导师合力助“活力少年慧劳动”。它既是对“学校党建引领下的教师高素质发展”实践探索的一种积极回应,能更好助力教师在抓重点、破难点、呈亮点过程中,强化身份责任意识,积极作为,提升专业能力;同时也是基于学生真实需求,开辟基于真实农庄场景下的全新学习空间,变革学习方式,提质赋能的一条积极路径。活力赋能,实现师生双向奔赴。

教师高质量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要有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习,要我提高”为“我要学习,我渴望提高”。内驱力不是脑子里固有的,是高屋建瓴的引领、挚爱深情的激励、亲切温馨的唤醒以及结合教师自身教育实践的锤炼和体悟,最终形成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以“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投入精心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工作。

德州二村小学的教师们也正以涵养内生力为积极途径,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努力成长为“四有好教师”,做德二的“三心”活力教师,不负时代,不负使命,共育活力少年,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德润家园。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活力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活力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