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2024-04-29吕海霞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

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事理说明文语篇

吕海霞 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

一、引言

(一)语篇与语篇分析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语言学家哈里斯在1952 年最先提出语篇分析这一概念,他认为语言生成于连贯的语篇之中。张献臣把语篇分析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宏观语篇分析应从背景知识、主题、语篇结构和体裁四个层面展开。微观分析主要涉及语篇的词汇、语法和逻辑三个层面聚焦语篇的衔接手段,并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语篇的构成规律。

从国内外学者对语篇的界定中,我们发现语篇分析既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又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落实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就要深入解读文本,将微观和宏观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把语篇分析用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

(二)认识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其目的主要是客观提供知识和解释说明各种问题或现象,不需要作者发表任何主张。说明文分为事物型说明文和事理型说明文。事物型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事理型说明文,是对抽象事理的阐释,重在客观陈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语篇内容部分将说明文归类为连续性文本,二级和三级目标中在语篇内容上对说明文的要求都有明确列出。

《课标》前言中开篇就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那么无论是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发明,还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都离不开作为文本载体的说明文。

(三)初中说明文阅读课教学现状

与其他类型的文本比较起来,说明文信息量大、词汇专业生僻,因此教师过多关注对词汇与语法等语言知识进行深入讲解,阅读说明文文本就变成了翻译句子,忽略了说明文的语篇结构,缺乏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引导学生认识说明文的文本结构,了解说明文的阅读步骤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语篇分析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下面以牛津英语沪教版教科书为例,具体阐述语篇分析在说明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一)语篇分析8A U4 Numbers:Everyone's language

1.宏观视角

教材文本“Numbers:Everyone's language”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本单元的话题是“数字”。语篇内容通过描述数字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各种数字(小数、分数、百分比、日期、年份、温度等)的表达方式及数字运算(加、减、乘、除)的表达,了解各种运算工具,如最原始的算盘,便捷的计算器及目前普遍使用的电脑,三种运算工具的特点比较及电脑与人脑的较量等。

语篇结构为一般——特殊型,体裁是说明文。具体而言,简介介绍了数字是一种国际性的语言。第一段介绍了数字的呈现形式及计算的方式,第二段介绍了数字的形成及发展,第三段介绍了计算工具的使用和发展,第四段通过特例进行人脑和电脑的对比。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获得文本的基本事实信息,更要以语篇分析为中心让学生把握好文本结构。

2.微观视角

从微观层面分析“Numbers:Everyone's language”,可以发现语篇的衔接方式多元化(见表1),主要有语法衔接(如照应)、词汇衔接(如原词复现,同义词复现)和逻辑衔接(如转折、原因、增补、结果、条件)。

表1 “Numbers:Everyone’s language”的语篇衔接方式

第一段主要使用原词复现(number)和照应(these,they)等衔接手法避免重复,使该段内容联系紧密;第二段运用原因状语从句(because)介绍了数字的形成及发展;第三段使用照应(them)、同义词复现(calculating machine,calculator)、增补(also)和结果(so...that)等衔接介绍计算器的使用和发展;第四段则使用照应(it)、原词复现(powerful,take)、同义词复现(the brain,a living computer)等多种衔接形式,清晰地将人脑和计算机进行对比。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衔接词所带来的逻辑效果,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二)例谈说明文阅读教学策略

1.解读标题,确定说明对象

在说明文中,被说明的事物或者被阐明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它能介绍说明对象和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为了说明某个事物或者事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说明文会在标题、简介或者第一段出现说明对象。9A U2 主阅读文章“鸬鹚捕鱼(Fishing with birds)”详细地描述了鸬鹚捕鱼的全过程,并提出了这种传统技艺将后继无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标题,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what does‘fish’mean in the title?”和“How did the fisherman in the picture fish from the title?”引导学生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介绍一种传统技艺——利用鸬鹚捕鱼。有的标题比如9B U4“电脑事实(computer facts)”,一眼便能识别本身就是说明对象。

2.分析语篇结构,建立结构化信息

一般常见的说明文语篇结构有三种:问题——解决型、假设——真实型和一般——特殊型。问题——解决型的结构特点是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假设——真实型结构多用于事理型说明文中。一般——特殊型的结构特点是将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概括成段落的主题句或全文的主旨句,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方面介绍主题。

以9B U1 主阅读文章“绿色消费者(The green consumer)”为例进行阐述。文本的首段便提出问题“...our world is in danger.”。接着提出主题“It describes the various threats to the environment.”,第二段至第五段介绍了使地球环境陷入危险困境的四个原因,最后一段号召读者要成为绿色的消费者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可以知道语篇的结构采用的是问题——解决型。把握好这一语篇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楚各段落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3.厘清说明顺序,获取准确信息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把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空间顺序是指按照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说明文通常是以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来对事物进行说明。事理说明文多以逻辑顺序为主。8B U6补充阅读“比萨斜塔(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采用时间顺序来说明比萨斜塔倾斜的过程。

4.确定说明方法,便于学生理解

说明文中常用的书面方法有举例子、列数据、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和下定义。说明文可能使用一种或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这样文章的表述会更清晰,读者更容易理解。

举例子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它能具体地描述说明对象的特点,也可以使概括、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下面以8B U6 主阅读文章“法国在召唤(France Is Calling)”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在语篇分析时,教师从典型例子入手,第二段中这一部分“With itsworldfamous landmarks such as the Eiffel Tower and the Arc de Triomphe...”和这句“The centre of France is a big,agricultural region,growing crops such as wheat and sunflowers,and there are many vineyards.”都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中后面那个句子也可以看出“France owns beautiful farmland.”。仔细分析,我们就能提炼出的法国典型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法国的典型特征

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能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9A U5 主阅读文章“记忆(memory)”文本中Arthur 认为“When people get old,their short-term memory becomes weaker,but they can still remember things that happened a long time ago.”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为了比较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记忆的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时需帮助学生梳理说明文基本要素及语篇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知识结构。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类型,确定说明对象,分析语篇结构,厘清说明顺序和确定说明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图2 帮助学生认知说明文以及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

图2 说明文阅读方法

三、迁移创新,反馈评价

学生学习了说明文语篇的学习方法后,教师应设计迁移创新环节,选取长度适中、难易恰当的语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说明文阅读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从说明文阅读课中学到了什么方法,内化了什么能力。

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引导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将学生合理分配小组,布置好阅读任务。例如小组合作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利用生生互评表进行评价(见表2)。

表2 生生互评表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后,也可以设计自评表。学生完成评价表后要收集查阅,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教师在初中英语说明文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能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文本结构,迅速把握文本的主旨和段落大意;引导学生识别文本中内在的衔接手段的使用和理解其重要意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有效地落实了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事理说明文语篇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 丝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一语中的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