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篇文本设计的思考

2024-04-29黄佳丽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外国语小学

教育 2024年11期

黄佳丽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外国语小学

一、语篇定义、地位和设计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晰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课程标准》列举了教学中适用的几乎所有语篇类型,语篇的类型既包括连续性文本,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语篇的类型可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形式,还可分为文字、视频、音频、数码等模态。在日常生活中,真实的语篇随处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多样性、多模态的语篇也被广泛运用。

《课程标准》对语篇有着明确的内容要求和级别的分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篇是一个基本载体,课堂教学的步骤由语篇展开,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语篇渗透。在教师的课堂设计实施过程中,语篇内容有教材、学情的局限性,因此,语篇的有效设计、创编、统整和利用,是一个关键步骤。

二、语篇文本设计的基本原则

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怎样对语篇进行选择、创编、改编等二次创作或者文本原创以更好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以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主题

1.依据《课程标准》,规范文本

《课程标准》将语篇类型内容以一级、二级、三级和三级+分类,在不同的分类中可以找到相同的类型,相同的类型在不同的级别层次中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不同,并且逐级在扩充体裁范围,在如此详细的分类下,教师在进行文本素材的选择或设计的时候应以课标要求作为基本参考,进行规范的语篇设计。

2.基于主题话题,规划内容

不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文本还是辅助文本,每个语篇应该契合单元的主题和单课时的话题,契合教学的主题意义,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必要的作用。基于主题和话题,才能够在单元视角下呈现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文本。

(二)关注学生学情和学力水平

1.契合学情与学力

文本设计必须考虑到授课对象整体的学情和学力,不宜以过于简单的内容占用课堂资源,也不宜以过难的内容撇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者。

2.尊重个性与差异

教学文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同的授课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对语篇进行调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确保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3.平衡输入与输出

文本运用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鼓励学生在语境中进行语言运用,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输入永远要大于输出,也要确保语言的输入在不同的学生群体中能有层次地体现,同时也能达到有层次的、有效的输出。

(三)注重语言内涵和文化背景

文本设计和运用不仅是语言本身的组织,也应呈现不同的文化元素。在文本中用特定的表述深化文化表达,用语言传递正确的思想,用语言渗透适当的情感。

(四)凸显语篇交际功能

教学文本应突出交际功能,让学生能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注重实际运用,体现真实性。

综上所述,语篇的基础文本设计应该遵循导向性、人本性、思想性和发展性原则。笔者以某一教学语篇为例,进行梳理和分析:

【案例1】

《英语(牛津上海版)》4B M4 U2Festivals in China第3 课时,本单元主要学习四大中国传统节日,本课时为第3课时The Spring Festival,在Pre-task部分,教师设计诗歌,进行旧知复习:

Cook the eggs with rice dumplings.

Wonderful smells fill the kitchens.

Watch the bright moon high in the sky.

Eat the mooncake and enjoy every bite.

It's OK without the Double Ninth cake.

Grandparents love to be with you all day.

Have a big dinner,say goodbye to the past.

Give wishes to each other,welcome a new start.

【分析】这是本课时教学中的一个导入过程的语篇,以图文并茂的配乐视频呈现,充分体现了语篇设计的导向性、人本性、思想性和发展性的基本原则。文本创作以《课程标准》为基本参考,并且充分联结主题:Festivals in China,导向清晰。文本中词句的表达和组织,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其中个别为了对仗押韵的新词汇并没有影响整体阅读和理解,并且略难于学生语言能力水平的文本,在教学中是必要的文本,具有人本性。此篇诗歌形式的文本,具体是与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相关的描述,有传统食物的描述、传统活动的掠影、亲人之间相处的细节,也呈现了学生所处的当地的一些节日习惯,如学生有在端午节看爷爷奶奶、煮粽子时放入鸡蛋一起煮的生活经验,在本地没有家家必须购买重阳糕的习惯,但是重阳节必定都会去看望家里长辈,这些细节就是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的意境、文化内核——家庭与爱,都在文字中渗开,具有恰到好处的思想性,同时也以诗歌辅助图文配乐,增加了文化韵味,增加了学习趣味。此篇文本的创作,具有真实性,文字组合较为简单,高频词汇较多,也有常用口语表达,且能描绘出简单的生活图景,体现其发展性。

三、语篇文本设计的基本路径

基于四大原则,语篇的雏形——文本的设计有了基本的方向,依据笔者在多次教学设计思考和实践中的经验,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的主体文本创编、改编以及辅助文本的设计,可以考虑以下路径进行梳理、思考和实施。

【案例2】笔者在进行教学主体语篇的文本设计时,通常会从以下路径着手,以《英语(牛津上海版)》4A M3 U2Around myhome第3课时为例。

(一)确定主题,关联话题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和话题,改编或创编合适的语篇基础文本。基于单元主题,语篇中需要有基本的信息元素符合主题,其整体基调应在单元视角下与主题有自然的关系,不能脱离单元主题以及主题意义去改编或者创作文本。基于单课话题,语篇的内容要符合话题,关联话题中的背景、角色、内容等元素,在相关的语境中合理生成。

【做法与分析】本单元主题为Around my home,以自己生活所在地周边的描述为主,课时话题为Nanjing Road,南京路是上海的具有代表性的一条街道,基于主题与话题,文本须将南京路作为“我”熟知的对象进行介绍与描述,自己作为这个城市的一员,将南京路以四年级学生的视角进行简单介绍,用限定的词汇、句型和字数去构建一幅南京路的图景。笔者先阅读教材文本,再观看南京路的纪录片,然后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将教材中Nanjing Road—A busy road in Shanghai,改成Nanjing Road—A must-go road in Shanghai,修改过的副标题更加体现南京路在上海的代表性,作为旅游城市的一个宣传点,随后罗列南京路历史、建筑、购物、吃喝等相关元素,作为文本组织的素材。

(二)制定目标,关注核心

明确每个单元教学目标和单课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教学目标与语篇相匹配。以教学目标为语言组织的基本方向,限定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语言组织、词汇句型,并且对核心语言知识在文本中的比重有合理的思考,以突出语篇本身的作用,相关语言知识须有一定的使用频率、深度。

【做法与分析】整体的单元目标设定之后,本课时的语言知识教学目标摘选如下:能在课堂交流中熟练运用相关核心词汇和核心句型;在语篇阅读中,感知、理解、朗读词汇:in the centre of,busy,all kinds of,buy...and many other things 等,并尝试运用表达;结合语篇阅读和视频体验,理解和运用There is/are...You can...等语言结构,结合已学内容和板书,有条理地介绍南京路。

教学目标中提及多个语言知识,在文本中都要一一体现。文本本身就是为教学服务,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服务,教师将核心和次核心语言知识进行整理,后续有序分散在文本中。

(三)锁定类型,搭建框架

教师在进行整体教学构思时,对教学活动有初步设想,教学主体文本的呈现类型也需考虑,不同的类型决定着基础文本的语句组织形式。例如,以角色对话为文本形式,话题的发生应该有合适的契机,话题的结束也应该有合理的收尾。又如,以第一人称描述为文本形式,语篇内容的段落需清晰,以便分解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做法与分析】教材提供的教学文本是介绍陈述型文本,主要介绍南京路大概位置、商店、夜景等特点。笔者在重构文本时,也锁定相同的体裁,介绍南京路的主要特点。文本框架设想为南京路从逛、吃、住、赏四个方面展开描述,不仅涵盖了教材内容,而且能将语言知识顺理成章地融进文本。而文本的开端,是从一个问卷开始,由问卷引出对南京路的文本解读。到此,文本的设想有了大概,并由四个小标题展开:Take a wander on Nanjing Road;Take a bite of Nanjing Road;Have a dream with Nanjing Road;Enjoy a view on Nanjing Road。

(四)统整素材,组织语言

经过前期准备,教师应有关联话题的相关零碎素材,并且梳理了核心语言知识和重难点内容,统整已有素材,梳理文本提纲,再进行词句填充。教师可以在已有语篇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改编内容,将词汇、句型作合理的调整,对应《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可以适当增减语言难度,调整故事情节,或者添加互动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或者现有资源不满足课堂教学时,可依据要求创编文本,始终基于四大原则,按照以上流程,规范地进行创作。

【做法与分析】经过前三个步骤的有序实施,文本的框架已构成,文本的元素已经罗列,着手组织语言。以案例第一小段为例:

Take a wander on Nanjing Road

Nanjing Road is a shopping paradise.There are all kinds of shops on Nanjing Road.You can see many large shopping malls on it.You can buy clothes,handbags,cell phones,clocks and watches,food and many other things here.It’s great to wander and buy your likes there.文中主要描述南京路的购物方面,并且用了核心句型There are...You can...且沿用教材中的关键词汇,作为一段教学文本,它具有真实性,体现了语篇的交际功能,也能给予学生足够的输入。

(五)基于原则,检验文本

文本初步形成之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前,要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参照文本设计原则,进行文本的检验和修整。例如,导向是否正确,人本性是否体现,思想性是否涵盖,发展性是否具备,语言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等,语句的组织,学生理解,词句是否有多处本课时核心和次核心语言知识以外的新知。除语言知识之外,文本的文化内涵也要进行整体感知,通读文本,从遣词造句中表达一定的思想,将需要的、必要的、可以有的文化与情感适当融入文字,反映合理的观点,不强硬地对文本进行文化道德渲染。文本的检验是文本正式作为教学文本使用的最后一个步骤,教师应斟酌用语,将文化、情感、主题一并渗透于语篇,同时确保文本符合设计的原则。

【做法与分析】文本初稿是将需要的内容整体呈现,先保证内容的连贯,再进行整体朗读和斟酌,在四分之一的语篇中,新词汇不宜超过两个,核心句型须完整,教材文本须参考,文化表达须适切。初稿文本字数明显过多,可以将相似的内容用简练的语句表达,突出内容中的重点,过难的新词汇,如paradise 只需在辅助文本中意会理解,不需要出现在主体文本中,因此文本调整为:

There are all kinds of shops on Nanjing Road.You can buy clothes,clocks and watches,food and many other things.It's great to wander and buy your likes there.用all kinds of描述商店的丰富,用clocks and watches 强调南京路钟表名品齐全,用many other things 指代其购物天堂属性,用buy your likes 简单表述符合各种人群前往购物,是语言知识和文化情感的融合。

总之,教学的主体文本设计可按图示进行思考和实践(如图1所示):

图1

在经过以上步骤之后,文本可以正式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充分阅读、分析和利用文本,借助科技手段形成不同模态语篇,能让语言更有效地被理解和学习。

以上是笔者在高年级文本改编和创编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是比较可行的方式,在低年级课堂中,同样也可以按照以上路径实施。在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设计不仅需要有主体文本,还需要有辅助文本。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需对文本加以梳理和总结。文本的设计是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充分的教学准备。在优秀的课例中,呈现的文本也是优秀的材料,能让学生用更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