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 汉字书写的偏误分析

2024-04-27强雨晗

雨露风 2024年2期
关键词:偏误笔画部件

强雨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汉语学习者必备的基本技能,汉字书写是汉语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提升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的效果,减少汉字偏误的发生,有必要对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汉字书写教学进行研究。学习者在汉字书写过程中长期、普遍存在汉字笔画和笔顺书写不规范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汉字书写偏误来了解初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发现其汉字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为提高初级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的准确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汉字书写偏误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汉字书写偏误的教学研究较多,以往对汉字书写偏误研究没有进行错字或别字的划分,对汉字形态、结构、音韵、意义等的论述也较少。施正宇(1999)分析了母语非汉语学生的拼写错误,并编制了一个汉字样例的语料库,分析母语非汉语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常犯的错误。然后,他对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的汉字书写偏误进行多维度分析,通过对大规模偏误样本的考察,找到了学习者出现书写偏误的原因,并探讨了书写偏误与认知逻辑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汉字教学提供指导。

受国外第二语言习得偏误理论的影响,国内学者开始加大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研究力度。其中,汉字书写偏误的研究主要针对对外汉语教师或志愿者在教授某一国家和地区学生时所出现的汉字书写偏误进行。如王馨(2012)收集和分析了西方国家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样例,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讨论,了解了西方学生学习汉字的学习策略,试图找到认知规律,并提出了更好地指导学习者快速理解和认知汉字的建议。靳小松(2019)结合在泰国的教学实践,以中学生汉字书写语料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通过学生作业、测试、比赛等渠道收集了泰国中学生手写汉字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针对汉字书写方面的偏误,研究者首先从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具体分析了学习者在汉字书写方面出现的偏误的类型,然后从对汉字教学的认识、教师基本功及教材、学生习得等方面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如强化汉字教学地位、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已有70余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不断发展。1996年举办的“对外汉语教学国際研讨会”中,对汉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这使得汉字教学变成了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汉字教学原来侧重于汉语阅读中的精读课程,而没有单独的汉字课程。但伴随着对汉字理解的不断深入,汉字教学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然而,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汉字书写失误、书写偏误等问题。因此,许多专家学者对汉字的偏误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并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汉字教学的策略。例如“语文并进”或 “语文分开”,通过合理解释汉字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教会学生书写汉字的方法。

二、汉字书写偏误的表现形式

汉字书写讲究横平竖直,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并不规范,从而引起偏误。笔者将这些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笔画偏误

笔形偏误,指汉字的笔画形态发生了改变,变为长短不一或另一种笔画。如“几”的竖弯钩变为竖提,“米”的点、撇、捺写成“×”,“年”的最后一笔的竖出头。

恭的第二、三笔“竖”与第五、六笔“撇、捺”合为两笔书写,变为“”。

“吉”字的上部分为“士”而不是“土”,且第二笔“竖”出头,变为“”。

“我”字的最后一笔“点”与“横”和“斜勾”连笔,变为“”。

笔画关系有误,指笔画之间的相离、相接、相交关系混淆造成的偏误。如“见”的撇和竖弯钩写为相离,“普”的第六、七笔点、撇写为撇、点。

谢的第三笔“撇”与第四笔“竖”应为相接关系,却写为了相离,变为“”。

笔画增减,指在书写汉字时在汉字上多写一笔或几笔,使汉字书写发生偏误。如“试”在斜钩上加撇,“直”中间少写一横。

喜少写了第七、八笔的“点、撇”,变为“”。

恭字最后两笔为两个“点”,只写了一个“点”,变为“”。

老师的“师”字多加了一横,变为“”。

(二)部件偏误

部件增减,是在原来汉字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些部件使之成为另一个字或造成偏误。例如,“是”字的上部多写一横,“和”右边部件缺失。

学生本意想写“漂亮”,却丢失了左边的“氵”,变为“”。

部件错误是指部件本身的书写就是错误的。例如“忙”“你”中部首写为“忄”。

禧右边的“喜”字的上部分应为“士”而非“土”,即误写为“”。

部件关系错误:指将一些半包围结构的字写为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写为上下结构,结构的失衡会影响整体的阅读感,导致汉字失衡,也会导致偏误。如“聪”写为心字底。

(三)整字偏误

形近字:“入”和“人”“已”和“己”“未”和“末”等。

音近字:“只”和“支”“有”和“友”等。

三、汉字书写偏误产生的原因

首先,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形体复杂的方块字结构是导致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尤其是二语学习者在书写过程中难以掌握笔顺和部件组合规律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于其他语言的字母或音节,汉字的结构更加复杂,需要学习者掌握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和部件的组合方式,才能正确书写汉字。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汉字的立体结构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在他们的母语中,可能不存在类似的字形结构,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书写汉字时会面临一定的困难。由于对于汉字笔画和部件组合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学习者在书写汉字时往往会出现比例失衡的问题,从而产生偏误。

其次是学习者个体因素。学习者个体因素是导致汉字书写偏误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学习者会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包括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等。这些学习策略可能会影响学习者在书写汉字时的准确性。受母语的影響,一些学习者可能会采取不同于汉字书写规范的策略。例如,在一些母语没有分词书写形式的学习者中,他们可能会出现连笔的情况,将多个汉字连在一起书写。这样的书写方式会导致汉字的笔画混淆或者增减,使得字形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另外,不同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对正确书写汉字的需求。有些学习者将汉字书写作为学习外语的一个必要技能,他们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方式。然而,另一些学习者可能没有高度重视汉字书写,他们可能更关注口语和听力等方面的能力。这种不同的态度和需求会影响学习者对汉字书写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从而导致偏误的出现。

再次,教师在汉字书写结构上的要求也可能影响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学习书写汉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可能更加关注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而忽视了他们在书写过程中的笔画顺序和部件组合方面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通常采用空中手写或抄写的方法,这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示范性不强,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兴趣。如果教师对于书写汉字的结构要求不高,或者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就会缺乏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随意书写汉字,忽视字形的规范性,进而产生偏误。

最后,对外汉语汉字书写偏误的产生还与教材的相关因素有关。特别是在综合课的教材中,对于汉字的书写展示较少,主要依赖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可能导致学生在书写汉字时遇到困难。教材中对于汉字的书写展示较少,缺乏具体、清晰的示范。学生可能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来理解汉字的书写方法和规范。然而,仅仅依靠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形成明确的书写印象。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机会观察、模仿和实践正确的汉字书写方式,从而容易出现书写偏误。另外,教材中的生词复现率可能不足。对于学习者来说,汉字书写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如果教材中的生词在不同的课文中只出现一次,并且在后续的学习中很少复现,学生就很难形成对该汉字的稳定书写记忆。这种缺乏复现机会的情况会导致学生在书写时出现偏误,因为他们对于书写方式和规范不够熟悉。教材中的印刷体汉字对学生也会产生影响。汉字的印刷体和手写体存在差异,印刷体一般特征明显且规整,在许多学习材料和教科书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学生在学习汉字书写时接触到的更多是教材中的印刷体,而不是手写体。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书写时无法准确掌握笔画顺序和部件组合规律,从而产生书写偏误。比如“续”右边的“卖”误写成宝盖头。

四、教师教学方面的建议

一是注重汉字教学的综合性。综合性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汉字的形象性和可分析性,结合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级进行多维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技巧。例如,确定书写单位的教学顺序,按照笔画、部件、整字的顺序设计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以“鼻”字为例,学生可能会因为结构复杂而感到茫然,但如果教师将其分解为“自”“田”“丌”三个简单的部件,学习者就会发现 “鼻”字其实并不复杂,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成。

其次,教师应将汉字教学与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化教学相结合,打破单一教学内容的局限。通过在课堂上引入汉字的词形、字义、音节等信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字。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法,从音义匹配到字形演变再到组词造句等,逐步提高训练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很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共同解决汉字书写中遇到的问题,主动积累汉字知识和技能。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学习成果,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汉字书写偏误的问题上,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提供有效的指导。这意味着教师应该避免使用单一且乏味的抄写模式,以免导致学生对汉字书写失去兴趣。相反,他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记忆、联想、类比等多种方式来巩固和提高汉字书写技能。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从多个角度进行指导,包括听觉和视觉等。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笔画和笔顺。例如,可以利用软件演示汉字的笔画和笔顺,或者通过幻灯片展示汉字书写的动画效果。这种方式可以提供直观的视觉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写技巧。为减少误导,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与标准手写体最接近的楷体,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模仿书写形式。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其优势,但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可能会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把握好平衡,以便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引入书法辅助汉字教学。以书法辅助汉字教学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汉字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汉字书法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情和兴趣,向学生介绍书法和汉字的历史与演变。在书法辅助汉字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使用毛笔进行书写。与日常书写相比,毛笔书写的字体会更大,这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在每一个单字的书写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毛笔书写的细节,理解汉字的笔画顺序、笔画形状和相邻笔画之间的关系。通过书法辅助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汉字的书写技巧,还能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不同汉字之间的关联。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在书法辅助汉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书法知识和技巧,能够提供正确的示范和指导。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掌握书写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汉字的使用场景,设计有趣的书写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书写技巧。

五、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的偏误形式,并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帮助学习者找到减少这类型偏误的方法,提高汉语学习的准确性,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偏误笔画部件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找不同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部件拆分与对外汉字部件教学
一笔画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水轮机过流部件改造与节能增效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