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春之歌》和《红豆》 中的“革命与爱情”

2024-04-27叶家巧

雨露风 2024年2期
关键词:青春之歌林道静春之歌

叶家巧

《青春之歌》在题材上带有自传性,主人公林道静是作者真实人生的一个缩影。杨沫以革命知识分子林道静的经历为主题进行叙事,这实际上是对作者自身遭遇的描写。《青春之歌》不仅反映了林道静的成长过程,还反映了那个时代其他年轻知识分子的选择,说明广大知识分子只有投入时代潮流之中,才能找到出路,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所特有的革命思想主题。

宗璞《红豆》以女主人公江玫回忆的形式,倒叙的叙述结构,展现出江玫和齐虹缠绵悱恻的凄美爱情。但作品又超出了爱情层面,作品通过描写江玫和齐虹在面对爱情与革命发生冲突时两者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反映出当时的知识分子面对时代巨变时的人生抉择。

《青春之歌》与《红豆》两部作品虽然叙述方式不同,篇幅长短也不一样,但是发表的时间相近,创作题材相同,所表达的主题也相似,都呈现出了革命与恋爱之间的关系。“十七年文学”中,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寥寥无几,写知识分子爱情的就更少了。本文试图将《青春之歌》与《红豆》中的“革命与爱情”进行比较,以此来解读两部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

一、两者相同之处

《青春之歌》和《红豆》两部作品其实都在述说一个主题:爱情离不开革命。在这一主题之下,《青春之歌》与《红豆》表现出诸多相同之处:两者都呈现了革命与爱情之间的关系;主人公走向革命的过程中都有引路人。

(一)两者都呈现出革命与恋爱的关系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父亲是一个地主,但是母亲却是一个受压迫的佃农的女儿,她一出生就注定拥有双重身份,一个是革命者,一个是被革命者。而在她成为革命者的道路上,三个恋人正是她成长的见证者,革命与爱情在她的身上相伴相随。

林道静的第一段爱情是没有革命根基、才子佳人式的恋爱。林道静离家去北戴河投亲不遇,意识到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投海自杀时遇到余永泽,在相处中他们产生了情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生活的领悟,当余永泽的骑士风度在时间面前渐渐消失,结束与余永泽的恋爱是林道静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她这一段恋爱的宿命。

林道静的第二段爱情是革命情境下短暂而悲剧的恋爱。卢嘉川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在与卢嘉川的相处过程中,林道靜实现了在精神上的蜕变。卢嘉川会给她带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和她谈红军、讲学生的斗争以及当时的政治形势,在这里卢嘉川是林道静革命的导师。在一次次的接触中,爱情的种子在她心里萌芽了,她开始期盼卢嘉川的到来。但是当卢嘉川被捕的时候,她没来得及诉说的感情成了悲剧,她精神上的恋爱也结束了。

林道静的最后一次爱情是沐浴在革命光辉下崇高的恋爱。当革命导师卢嘉川被捕之后,林道静接触到了新的革命导师江华,这是她的第三个恋人。相对于前面两个恋人,笔者认为江华更像是林道静革命过程中的指明灯,他们的感情过于单薄,更像是革命者之间建立的友谊,就连江华向她表明心意的时候,她内心都是犹豫不决的,但在这里爱与不爱已经不重要了,爱情明显依附于革命,而江华也似乎成了另一个卢嘉川,他们都拥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即革命者。

林道静的三段恋情是她成长的见证,每一段恋情都在让她认识全新的自我,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她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红豆》中的江玫出生于小康之家,父亲是知识分子,生活对于她来说没有一丝波澜,她不愁温饱,也不了解其他阶层人民的生活,就这样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江玫有着自己的爱好,每天弹弹琴,去图书馆看书,周六回家陪母亲,遇上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恋人齐虹,她的生活可以说是按照自己预想的轨迹在往前走。用小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

江玫上大学二年级时,齐虹闯进她的生活。齐虹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白色面孔,他在音乐和艺术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造诣,这对于江玫来说一切都是恰到好处,他们开始了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但在解放北京前夕,革命者萧素突然被捕,齐虹的反应让江玫意识到两人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同时,江玫知道了原来十五年前父亲也是这样含冤离去的,这时她的思想发生改变,她开始理解室友萧素。所以在革命与爱情之间,她断然选择了革命,以“我不后悔”结束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综上所述,《青春之歌》以20世纪30年代学生反帝爱国主义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年轻知识女性林道静的三段爱情故事,展现了革命对林道静成长道路的影响。《红豆》以江玫和齐虹的爱情为主题,以第三次国内革命为背景,展现了两人从相爱到最终因革命态度的分歧而分手的过程。《青春之歌》侧重于对革命历程的描述,而《红豆》则强调对爱情的描述。而且两者都受“革命+恋爱”小说模式的影响,描绘出革命与恋爱的关系,一方面,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与革命的过程有着深刻的联系,在革命背景下,爱情受到信仰、理想和革命态度的影响,这种爱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国家和民族之上的广泛宏大的恋爱模式。另一方面,这两部小说都属于成长型小说,体现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尤其表现在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逐步发展进步上。

(二)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林道静与江玫成长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是她们都有一个相同点,即她们走上革命的道路都是有人引领的,都拥有革命的导师,而且她们的恋人是否革命也成为她们选择的标准。

林道静的革命导师是卢嘉川、江华这一类无产阶级革命者。林道静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典型代表,卢嘉川作为林道静的第一位革命导师,因为学识和见解,他成为林道静崇拜的对象。另一位导师是江华,也就是她的爱人,但她和江华的结合更多的不是因为爱情,而是革命者之间的相互扶持。由于组织的安排她到农村进行革命活动,江华是她在革命工作中遇到的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革命者,在他们之间更多的是革命者之间的情意,即使江华向她表明心意时,她内心也没有一丝波澜,转而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之中。这里的爱情显然不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是革命者所遵从的一种爱的选择。在那一刻,林道静很快就否定了自我情感的需求,选择和江华在一起,这时的她是江华革命过程中的助手,江华是林道静革命道路中的引导者。

在宗璞的《红豆》中江玫的革命導师是她室友萧素,但是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隐形的导师即她的父亲,母亲告诉她十五年前父亲被抓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就因为这样,她注定和富家公子齐虹不是一路人。当江玫面对革命与爱情时,她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在痛苦挣扎中选择了革命而放弃了爱情,而且齐虹不喜欢革命也不支持她的革命,但是作为身体里有革命的激情的女性,当爱情和革命发生冲突时,她们倾向于放弃爱情,选择政治,男性是否革命也成为女性选择的标准。

在这两部作品中,从《青春之歌》中可以看到在革命中女性往往是依附于男性的,是被男性引领着的,这充分说明女性在选择爱情时严重受到政治的影响。而在《红豆》中衍生成为是否为“革命者”是选择丈夫的政治标准,也是唯一标准。

二、两者不同之处

《青春之歌》与《红豆》都描写了知识分子的情感生活,写出了她们在革命与爱情中的选择。但是两部作品在革命与爱情的主题下,也有不同之处:两部作品中体现出的革命与爱情的力度不同,主人公的爱情历程和结束爱情时的态度也不同。

(一)革命与爱情在两者中体现的力度不同

《青春之歌》给人一种昂扬奋进的姿态,符合青春的主旋律,也符合当时的主流文学,小说中充满了反抗的精神。小说采用的是顺序的叙述结构,一开始就交代了林道静的生活现状,在她即将被继母当作“礼物”送给别人时,她开始了第一次反抗,即离家出走。而在与余永泽的相处过程中,她发现他们观念已经不一致了,一个是“老夫子”,一个受到新思想的洗礼,在这里她又毅然决然地离开,这里是她第二次反抗,也是她与资产阶级断绝关系开始投向无产阶级怀抱的转折点,她开始由原来的灰暗人生转向革命的光明人生。当卢嘉川被捕,林道静投入广大工农群众中进行工作时,才标志着她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在这一时期,她进行了几次斗争。首先是农村斗争,其次是参加了监狱斗争,最后是领导学生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她受到叛徒的污蔑,被敌人殴打,好朋友也不信任她,这时的林道静在工作上举步维艰,但她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党交给她的任务。因此《青春之歌》更侧重于表现革命。

与《青春之歌》相比较,《红豆》中的感情显得更纯粹一些,他们都被对方吸引,这样的感情是没有杂念的,在小说中能够感受到那份真挚的爱。《红豆》以倒叙的叙述结构,回忆的形式,从而展开了“女革命家”江玫和银行家少爷的爱情故事。最初是唯美的知识分子的爱情,这时的他们眼中只有对方,心中只有爱、诗和音乐,使得他们沉醉在二人世界的王国中,远离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争端。而后面则是女主人公江玫在爱情和革命的抉择中,以爱情让位于革命事业而结束。她放弃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放弃了相爱一生的承诺,因为她知道当这种爱情不被现实允许时,离别就成了必然。所以与杨沫的《青春之歌》相比较,宗璞的《红豆》对爱情的描写更真挚一些,虽然爱情让位给了革命,但是在革命环境下对知识分子的诉求起到了一定作用。《红豆》中的爱情位于叙事的核心,而且爱情被包裹在合理的外衣之下,书写出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走向革命的这一主流模式,表达了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对主流意识的认同。

革命因素在《红豆》中有所体现,但又不如《青春之歌》中那么详细,给人以深刻印象。江玫一出现就是一个“女革命家”,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小说中对她的成长叙述得比较简略,即使说小说篇幅有限但是侧重点更是为了表现江玫和齐虹之间凄婉缠绵的感情,这也与小说的题目“红豆”吻合。因此,在爱情与革命的叙事中,我们看出林道静与江玫是存在差别的。在《青春之歌》中可以说林道静的革命与爱情的方向是一致的,革命与爱情是顺生的,她积极主动地选择革命和革命所代表的对象。而《红豆》里江玫的革命与爱情方向则是不一致的,江玫的爱情与革命是背离的,江玫更多的是被动放弃爱情而选择革命。她们的成长结果虽一样,但却有不一样的过程。

(二)主人公爱情历程不同

因为革命和爱情关系在两部作品中的不同体现,两个主人公的爱情历程也有明显的差异。

爱情开始时,在《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是在困窘的情况下产生的感情,是带有西方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那时候的林道静投亲不遇,正好得到余永泽相助,当时的余永泽是林道静心目中的“骑士”。当林道静克服这种生活状态之后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也就被其所需要的其他东西取代,意味着这段感情的结束也是必然的。而在江玫与齐虹的爱情中我们感受到了爱情应有的模样。江玫经常在去练琴的路上遇到银行家少爷齐虹,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都喜爱弹琴、读书,在一起之后他们常常讨论文学、艺术,可以看出他们都能给对方精神上的满足,而且周六江玫也不回家陪母亲了,这种爱情才像初恋男女应有之情。在两部作品中,林道静的爱情始于物质层面的满足,而江玫和齐虹的爱情始于精神层面的满足,他们的高度是不一样的。

爱情结束时,与恋人分手后,却有着不同的表现。林道静十分决绝,尤其是当她认为卢嘉川被捕与余永泽有关的时候,她对余永泽更是毫无留恋,她收拾了自己的行囊离开余永泽并且投入到革命洪流中,而且在革命斗争中还拥有了新的恋人。而对江玫形象的刻画中,整篇小说作者都在细致地描写这段情感中她的心路历程,虽然她在革命与爱情中最终选择了革命,可是对她来说齐虹一直都是难以割舍的,她在分开前犹豫良久,分开时还要用那“一分钟”控制住自己,甚至多年后仍会睹物思人。可以说林道静面对爱情是干脆利落的,情感不会成为她的羁绊,而江玫的爱情是凄婉缠绵的。

三、结语

“十七年文学”时期知识分子与女性被置于社会的边缘地位,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处于不断被改造的过程之中,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体现了政治高于文学艺术的特征,文学作品为革命服务、为政治服务,文学给人的印象是革命的文本、英雄的文本。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文学,贴近了政治。在这种背景下,《青春之歌》和《红豆》对于革命与爱情的独特叙述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们虽然无法避开政治意识的束缚,但是却用通俗化的手法把源自人类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了。我们今天重读这些作品,认识到它们在时代制约下的缺陷和作者所做出的努力,才能更好地评价得失,以此为鉴。

猜你喜欢

青春之歌林道静春之歌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爱情研究
——以林道静为例
春之歌
春之歌
试析《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叙事与革命理想
春之歌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论杨沫《青春之歌》的接受历程
我的青春谁做主
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