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

2024-04-03潘杰

新教师 2024年1期

潘杰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使用分层指导朗读、游戏理解字词、多次讲述故事、挖掘文化因素等教学活动,提高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学 指导朗读 理解字词 讲述故事 传承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文言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以统编版教材第一篇文言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分享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分层指导朗读,构建文言语感

朗读是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方法。笔者认为,朗读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读准字音。不少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经常会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可先着重解决字音问题。初读时,可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请一个学生朗读全文,从中发现哪些字对学生来说是不好读的、容易读错的(如《司马光》中的非常见字“瓮”,容易读错的“迸”,以及多音字“没”);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观看图片、讲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等方式加以指导纠正;最后将字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联系全文再读,加深其印象。

第二层,读好停顿。与古人“明句读”相比,教材中的标点大大减少了文言文朗读断句上的难度,但教师仍需指导学生读好句中无标点处的停顿。笔者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将停顿的指导分为四步。第一步,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停顿号。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在“谁”“做了什么”的中间,以及动作和动作之间要停顿。第二步,出示全文停顿,学生跟教师读好“音断气连”。指导学生将“群儿戏于庭”中的“儿”字稍拉长,这样“音断气连”的文言文朗读味道就出来了。第三步,留时间让学生练习读,让学生充分体会文言文的停顿。第四步,请学生先个别读、挑战读,再全班齐读。

第三层,读出趣味。在读准字音、读好停顿的基础上,可以再变换方式,在趣味中引导学生多次朗读。变换的方式主要有: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读、将横排的文字变成竖排读、竖排文字去掉标点读、去掉文章内的某些字词读等。

统编教材所选的文言文,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读来朗朗上口。在三个层次的多遍朗读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课文内容记诵于心,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还因此积累并构建了对文言文的初步语感。

二、游戏理解字词,锻炼思维方法

理解字词是文言文教学的又一个基本环节。小学阶段虽没有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文言文,但如果能在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时,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字词的简单方法,就会让学生受用无穷。在《司马光》一文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三个小判断题,以游戏的方式突破字词难点。

1.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看看大家对课文理解了多少。同学们可用手势表示,正确的时候双手向上展开,错误时双手交叉。

师:请听第1题——两个陶器中图2的是瓮,对不对?请判断!(生全体双手交叉)

师:恭喜大家,回答正确!可是你们是怎么知道图2不是瓮呢?

生:因为注释中说“口小肚大”的是瓮。

师:真会学习。所以,“看注释”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

2.师:再看第2题——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嬉戏,对不对?请判断!(生全体做出正确手势)

师:恭喜大家,又回答正确了。可以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吗?

生:文中说“群儿戏于庭”。

师:文中有“群儿戏于庭”这一句,可是没有出现“一群”“儿童”“嬉戏”的词语呀?

生:“群”就是“一群”,“儿”就是“儿童”,“戏”就是“嬉戏”的意思。

师:太棒了!给单个字“组词”,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

3.师:请听第3题——一儿“登”瓮中的“登”,就是“爬”的意思。(有些学生表示正确,有些学生表示错误)

师:有些同学有些犹豫了。这道题应该是正确的。其实“登”和“爬”的意思相近,我们说“登山”,也就是——

生:爬山。

师:那登瓮,就是爬上了——

生:瓮。

师:是的,你们看,“换词”又是一个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这样的游戏教学活动,既能突破教学重点,又能以简驱繁,还能授学生以“渔”,可谓一举多得。

三、多次讲述故事,激发审美创造

突破了字词难点,接下来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达到疏通全文意思、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讲述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讲述故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看注释、组词、换词等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着原文、注释,扩词连句,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相当于“文白对译”。

第二层,在“文白对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入适当想象。如“群儿戏于庭”,加入想象后可以说成“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嬉戏,他们有的在玩跳皮筋,有的在玩捉迷藏”。加入想象,可以让简单的故事变得丰富、精彩。

第三层,转换角色再讲故事。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入情入境地对故事有不同重点的描述。如此,学生就能对故事和人物有更深的体会、更多角度的理解。

三个层次的故事讲述层层递进,学生在“读”“想”“说”中带上自己的语言系统、文化积累、理解感受走向文言文,不仅疏通了文义,熟悉了故事内容,还能感受到文言文的内容美,领略文字背后的意蕴。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不同角度讲出不同的故事内容、不同的人物细节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单、浅易的审美创造过程。

四、挖掘文化因素,加深理解传承

文言文教学应当让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增强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适当地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因素。

比如,《司马光》一文中可以挖掘的文化因素有二。一是姓氏文化。“司马”是一个复姓,这是一年级的知识点。三年级时,可以再告诉学生:“司马”是古代掌管军队战马和军中重要事务的官职名称,因为位高权重,十分显赫,有人就把它拿来当作了自己的姓。由“司马”的复姓知识延伸到中国的姓氏文化,让学生明白中国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每个姓氏都有它们自己的由来。这样,就能激起学生探究自己姓氏的兴趣。

二是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司马光》一文中的这个故事被记载在《宋史》中,要引导学生明白:司马光不是仅靠砸瓮救人就能载入史册的。他是宋代的文学家,著有文集;是政治家,官至宰相,却两袖清风;是史学家,历经19年编纂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司马光身上的廉洁、勤奋、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是其名垂千古的重要原因,也是最值得我们去继承发扬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参考文献

[1]陳燕玲.品读文言经典 唤醒文化价值——以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18):54-55.

[2]雍韦伟.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考[J].名师在线,2018(32):21-22.

[3]李桂苹.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J].汉语文化,2017(21):36-37.

[4]陈延军.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141-142.

编后记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开展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活动,对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颇为重要。本专辑的两篇文章在古诗文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