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中见大 言近旨远

2024-04-03陶继新

新教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鸭子班会课台阶

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大行其道的当下,全国名班主任丁如许的微班会也应运而生,以其短小精悍的形态“突飞猛进”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后,很快在全国教育界“蔓延”开来,追随者络绎不绝。

笔者像其他教育同仁一样,从第一次领略丁老师演绎微班会的精彩之后,就对它情有独钟。至于微班会产生的背景、特点、做法以及发展前景等,丁老师与其研究团队已经进行过精辟的解读,笔者没有必要鹦鹉学舌地再行论述;只是将三个微班会课的经典案例展示出来,让广大读者尤其是班主任从中领略其中的言近旨远之美,进而悟出某些教育之道。

小鸭子跳台阶

用短视频开微型班会课是丁老师的一大特色,因为他所选取的短视频,一是瞬间即能激起学生的观看兴趣,二是可以顺理成章地引起微班会的话题,能很快在学生中产生共鸣。

在济南上的一节微班会课上,丁老师便播放了一个小鸭子跳台阶的短视频。

一只母鸭子率领着12只小鸭子,来到有三个台阶的地方。鸭妈妈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在走到台阶上的一个宽敞的平台后,它就缓步地来回行走。其实,它是在暗示小鸭子们,也学着它的样子,攀上台阶。于是,小鸭子们便争先恐后地向上攀登。可是,它们太小了,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攀上。

鸭妈妈还是不慌不忙地踱着慢步,偶尔看看小鸭子,似乎在为它们鼓劲。小鸭子虽然冲锋失败,可看看妈妈,又一个个奋力向上。结果,一只小鸭子冲上了台阶。其他小鸭子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更加拼命地向上冲去。又有两只小鸭子陆续冲上了台阶。就在这时,丁老师突然按了暂停键,他大声对学生说:“这三只小鸭子已经上去了,其他小鸭子也在继续努力。那么,它们都能上去吗?”

先后有四个学生发言,而且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两个学生相信它们都能跳上去,因为它们既在努力,也在思考着从哪个地方冲锋更好。还有,那几只上去的小鸭子和鸭妈妈也在上面为它们加油鼓劲,这又给了它们巨大的力量与信心!

另两个学生则认为,鸭子也像人一样,体力强弱不同,有的鸭子一次又一次向上攀登,体力已经透支,根本不可能冲上去。

丁老师对双方意见不置可否,说要让事实说话,然后继续播放短视频——

这个时候,尚未登上台阶的小鸭子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一个个奋力拼搏,且先后冲上了台阶。

可是,最后还有一只小鸭子,尽管拼命向上,却屡屡失败,有时马上就要成功了,结果还是功亏一篑。可它一點儿也不气馁,继续向上冲击。最后,它终于冲到了台阶之上,与妈妈以及兄弟姐妹们相聚在一起。

短视频至此戛然而止,而全神贯注观看的学生的心里,还在掀卷着激动的浪花。

丁老师提议大家为最后冲上台阶的小鸭子鼓掌。掌声刚止,他便不失时机地出示了一个讨论题:“你看了小鸭子跳台阶的视频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丁老师首先将话筒送到刚才认为有的小鸭子不可能冲上台阶的学生面前,让他再次谈其感受。

这个学生说:“看来,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最终还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丁老师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视角谈谈各自的感受,于是,用“开火车”的方式,依次有了学生的感悟之言——

第一个学生说:“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既要不怕失败,不断尝试,同时,也要思考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个学生说:“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要相信自己具有巨大的潜能,激活这种潜能,我们就能够破解困难,走向成功。”

第三个学生说:“小鸭子们之所以成功,还因为上面有它们的母亲在召唤,所以,学生走向成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激励。”

第四个学生说:“小鸭子们既在坚持与努力,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最终才获得成功。”

丁老师对几个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与鼓励之后,又问道:“这些鸭子中,哪一只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学生回答道:“最后那只跳上台阶的小鸭子,它自始至终都在努力,即使只剩下它没有跳上去且不断失败的时候,也没有放弃,最终还是跳上了台阶。”

第二个学生则认为第一只跳上台阶的小鸭子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很自信,也很勇敢,虽然失败过几次,可它却不气馁,一往无前,第一个跳上了台阶。

丁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之后说,我们不妨对这些小鸭子跳上台阶的原因再进一步梳理与强调。于是,屏幕上便先后出现了如下的文字——“母鸭的召唤,领头鸭的示范,最后那只小鸭子的努力,每一只鸭子的努力……”

在屏幕上陆续出示这些文字的同时,丁老师也相应做着恰到好处的诠释:“母鸭的召唤至关重要,正像你们的母亲与老师对你们不停地召唤与鼓励一样,让你们勇往直前,取得胜利。第一只跳上台阶的小鸭子的示范也很重要,它正像我们班里的优秀学生一样,为大家做出榜样。最后那只小鸭子的努力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一个群体之中,你可能处于下游,但如果从不放弃,而是一往无前,最终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取得成功。而每一只鸭子的努力对于我们一个班集体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优秀也许可以走得很好,可一群人优秀才能走得更远。希望全班同学团结互助、合作共进,一起走向胜利的远方。”

10分钟的时间,过得如飞云流水一样迅疾,而在学生的心里,却留下了长久的回响——不管身在何处,遇到何种困难,只有努力,才能走向成功的殿堂。

10秒拍手

班会课伊始,丁老师告诉学生说,要做一个10秒拍手的游戏。大家精神为之一振,这可是从来没有做过的游戏啊!

丁老师说,一秒滴答两下,拍手也正好拍两下,这样算来,10秒能拍多少下?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20下!”

丁老师又说:“今天大家鼓足劲地拍,看看10秒能不能拍超过20下。大家一边拍,一边还要记下拍了多少下。”

只听丁老师边点开课件,边喊道:“10、9……”倒计时开始了,学生立即紧张地拍起手来。

10秒一到,丁老师马上叫停,并先后问了几个学生所拍的次数。他们先后回答的是“30”“47”“29”“46”。

丁老师十分兴奋地表扬道:“这四位同学10秒拍手全都超过了20次,真了不起!那么,请问同学们,为什么超过了20下?”

第一个学生说:“拍手之前,我就制订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超过20下。”

第二个学生说:“超过20下的时候,我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努力,而且还越拍越快!”

第三个学生说:“我拍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完全做到了心无旁骛。”

第四个学生说:“我改变了拍手的方法,所以拍得快了。”

丁老师赞扬了学生之后,又总结出拍得快的经验——目标要明确,方法要改变,开始投入快,结尾不松懈。

丁老师进一步补充道:“拍手的时候,我们看到别的同学拍得很快,自然也便有了不甘落后的想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心中有对手了。”

大家频频点头的时候,丁老师意味深长地问道:“这个对手是谁啊?”

学生一愣,旋即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自己!”

“真聪明,有悟性!”丁老师大声说,“战胜自己,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现在,我再给大家一次战胜自己的机会,再做一次拍手游戏,时间还是10秒钟。大家愿意吗?”

“愿意!”学生不约而同地喊道。

丁老师适时地启发大家说:“不要忘记刚才总结的经验啊!”

拍手比赛开始的号令刚一出口,排山倒海般的掌声便席卷而来。

10秒时间一到,丁老师又依次问了以上那四个同学拍手的次数,分别是43下、52下、42下、49下,都超过第一次拍手的次数。他再问全班学生拍手次数是否都超过第一次时,大家全都齐刷刷地举起手来,都说已经超过了。

丁老师对大家表扬一番后,再问这种超越自己的原因时,大家便自然而然地说起了前面丁老师所总结的经验——目标要明确,方法要改变,开始投入快,结尾不松懈。

丁老师满意地笑着说:“不只是拍手,干什么事情都一样,不但要干得快、干得多,而且还要从中总结出经验。所以,学习既要有高效率,也要有高效益。”

学生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丁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又说道:“同学们,还愿意做第三次拍手游戏吗?”

学生高声叫道:“愿意!”

大家精神亢奋地准备再投入一场拍手游戏时,丁老师却非常遗憾地对他们说:“今天只有两次游戏,没有第三次。其实,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也大多不会给你三次尝试的机会,甚至只给你一次机会。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珍惜每一次机会,不是盲干,要多动脑子,智慧地去干。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虽然只做了两次10秒拍手的游戏,却让学生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软吸管扎硬土豆

用软吸管扎透硬土豆,在一般人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可是,丁老师一次在电视上观看一场亲子活动的时候,竟然见证了这种不可能。他感到惊讶而又兴奋,联想到何不“移花接木”于微班会课上呢?

不过,没有亲身实践是不能轻易地在微班会课上一显身手的。于是,他回忆着电视上的吸管穿透土豆的情形,又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且从物理学上找到了依据,便从市场上买来几个土豆,用平时喝牛奶的吸管尝试。连续数次,都以失败告终。丁老师是一位永不服输的人,他再一次研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随后便穿透了土豆。这让他振奋不已,连续多次试穿,都取得了成功。

于是,一场软吸管穿透硬土豆的微班会课拉开了帷幕。

学生进入班级后,发现讲桌上摆着吸管和土豆,既好奇又不解。

开始上课了,丁老师便一手拿着一根软吸管,一手拿着一个土豆对大家说:“今天的微班会课,就是用这个软吸管穿透这个硬土豆。”

学生一片惊讶声。丁老师并不率先垂范,而是说:“哪个有胆量和智慧的同学上台来演示一下?”

一片沉寂之后,一个男生走了上来,可是,他用尽力气,却全以失败告终,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丁老师依然不大显身手,又拿了几根吸管和几个土豆,分发到了学生手里,让他们集体研究,看看能不能取得成功。结果,竟然无一成功者。于是,大家便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丁老师。

丁老师不慌不忙地拿起一根吸管和一个土豆,在大家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飕的一声,吸管穿透了土豆。

惊叹之声旋即在学生中响起来。可也有極个别学生,怀疑丁老师是早有道具,只是掩人耳目而已。

丁老师何其聪明,他马上将一个学生叫到台上,让他任意选取吸管与土豆,再行演示一次。

这个学生尽管想方设法,也没有获得成功。而后,就在全班学生面前,丁老师左手拿着土豆,右手握在吸管的上端,大拇指堵住吸管口的末端,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扎向土豆。

“穿透了!”大家不由自主地呼叫起来。那个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大声说:“我服了!”

在敬佩与狂欢之后,学生又将探究的眼光投向了丁老师,想知道其中的原理。

这个时候,丁老师便将奥秘缓缓道来——第一点是稳,左手一定要把土豆抓得牢牢的;第二点是准,扎土豆时一定要找准一个合适的地方;第三点是狠,用的力度一定要大;第四点是速度要快。

如此一说,学生又产生了尝试的欲望。于是,丁老师又将一些软吸管和土豆分发到了学生手里。三五成群的学生按照丁老师的方法尝试起来,不过,由于不够熟练,大多并未成功。尽管如此,这已经让大家兴奋不已了。

随后,丁老师再次成功地用软管穿透土豆。他对学生说,除了我以上所讲的四点,你们还要注意一条物理知识,即被隔绝了空气流动的吸管会变得异常坚硬,穿透土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丁老师看着一个个恍然大悟的学生问道:“同学们,软吸管穿透硬土豆,对你们有其他方面的启示吗?”

于是,学生又陷入了深思,然后是窃窃私语的讨论,后来则有人举手了。

第一个学生说:“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遇到困难与难题的时候,绝对不能退缩,而应当勇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取得成功。”

第二個学生说:“平时我们认为的一些不可能,通过探索与创新,则会变成可能。”

如果说这次微班会课开得非常成功的话,那么,个别时候,丁老师也未必能够一举成功。

有一次,他去一所学校讲课,晚上,他让办会方准备一些软吸管和土豆。他们将吸管和土豆送到丁老师的手上时,却让他大吃一惊——由于当地阳光充足,雨量又大,土豆长得又大又硬。虽然尝试了一下,并未失败,可丁老师心中多少仍然有些担心。

第二天上午的微班会课上,他还是像往常一样,让学生先行尝试,结果如出一辙地失败。当大家将期待的目光转向丁老师的时候,他像以前一样,猛地向土豆扎去,遗憾的是,只扎进了一点点。尽管如此,学生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丁老师急中生智地对学生说:“做任何事情,有成功,也有失败。老师这次失败了,可是,我还要尝试。”于是,他又一次拿起软管,使足全力,向土豆扎去。结果,成功了!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丁老师也有些激动与兴奋,随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谈谈今天软吸管穿透硬土豆的感受。

丁老师回到家里之后,又陆续买了一些软吸管和硬土豆,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直到每次成功为止。

所以,后来他到全国各地讲课的时候,都以精湛的技术,将软吸管快速地穿透了硬土豆。

微班会课形式上确实有些微小,可由此生发出来的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却不小。所以,丁老师的微班会课自诞生之日起,追随者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苏少伟)

信息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900多篇,出版著作70多本,在全国开设讲座900多场。

<<<链接:

丁如许,全国著名班主任,特级教师,研究员,班会课研究共同体专家组组长。曾任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等地的区、旗、校班主任工作室导师,《德育报》(班会课专版)核心专家组组长。

长期致力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和实践。著有《打造魅力班会课》《给班主任的建议》《德育主任新方略》《魅力班会课》《班会课100问》《小学主题教育36课》《初中主题教育36课》《高中主题教育28课》《魅力班会课课堂实录精选》《班会课就是要解决问题》《上好微班会的36招》等专著、编著32部。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学1800多场。

猜你喜欢

小鸭子班会课台阶
“花样”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小鸭子得救了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开心的呼噜噜
什么是玩呢
台阶
77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