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333”科技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4-04-02缪建军冒亚培

职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技工校企科技

缪建军 冒亚培

■摘 要: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技工院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主战场。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在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产业链、价值链高度对接上蓄力,完善科技创新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通技工教育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道。

■关键词:技工院校;“333”科技创新模式

一、锚定“三高目标”,彰显担当作为

(一)高点定位,做强学校创新特色

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借助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大力推进的有利时机,根据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主要载体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才融合,推动技术、设备、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协同共享,夯实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学校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不断强化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作用,成功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72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標准和课程设计方案开发院校团队,参与园林技术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方案开发工作。学校定下“创成江苏省创新型技工院校、各项工作南通技工院校争前列”的目标;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为企业培育孵化科技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的集聚力、创新力、吸引力共同铸造了学校独特的技工教育竞争力。

(二)高位推动,能级创新不断跃升

学校围绕目标定位,砥砺奋进、迎难而上,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全力抓关键、拼过程、求突破,以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担起科技创新、争先进位的重要责任。学校与企业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交流,针对企业技术难题、技术需求等指明新的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引领等作用,积极开展项目合作、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将企业优势与学校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结合起来,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实施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科研项目,加速前瞻性产业技术布局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更高质量、更加全面、更可持续、更有韧性的校企合作格局;坚持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中拓展创新路径,与多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行业专家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聚焦“高精尖”创新人才和“领军型”高端人才的培养,完善技术创新的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企业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使企业部分科研成果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向市场并被广泛应用。

(三)高效落实,构建创新生态环境

学校围绕当前科技创新的重点难点工作及发展瓶颈,以高度的责任心、坚韧的意志力、果断的行动力,稳扎稳打、主动作为。聚焦学校提档升级,进一步优化“一校多区”机制改革,锁定三个校区不同功能的发展定位,通过专业队伍建设、强化热门专业引领、配套设施投入等途径,挖存量、稳增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专业化发展的辨识度。2023年,学校被上级主管部门列入创新型技工院校建设名单;智能制造加工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两个项目分别获省级创新优胜奖和优秀奖;参与编制的《标准化基础》教材已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使用;成功入选全国10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改革试点学校;通过了国家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江苏省民政厅5A社会组织认定。学校与多家企业联合成功打造“江苏省产教融合试点企业”;被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列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评价机构;被南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评为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示范机构;获南通市技工院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第二名;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均处于南通市技工院校第一方阵。

二、笃定“三个自信”,汇聚发展动能

(一)任务自信,不断打造创新平台

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亟须提质增量一直是学校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学校直面挑战、自我加压,2022年定下了“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386家,新增27家”的目标。如何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在这一点上,学校领导班子没少动脑筋,一方面加快学校载体升级,大力提升主体设施建设,加强功能配套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当地企业深度有效合作,探索共建多层次培训创新平台,推动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主动把“学校培训名片”变成“校企共培名片”。2022年,学校为428家企业提供了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全年培训人员16580人次,名列南通市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第一。

(二)目标自信,不断壮大创新主体

学校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发挥地缘优势,以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为重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奏响奋进乐章,焕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学校坚持以上率下,分管负责科技创新的同志率先垂范,带队深入行业企业一线,逐企摸排分析、逐个化解工创矛盾、逐份审核参创人员资质,多措并举提高创新质量,积极协调创新过程中的堵点问题。在创新赛道上抢占“智”高点。2023年初,学校喜摘“国家高技能人才创新培训基地”国字招牌,实现学校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三)挑战自信,不断增添创新成果

深耕核心技术的研究,注重实用技术的创新,助力企业振兴,在发展中争优争先,在共享中惠泽企业。自2023年以来,学校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坚持“企业为先、创新为王”理念,聚焦优质抓内涵、聚焦服务抓推进、聚焦创新抓发展,持续筑牢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崭新局面。2023年初定下“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445家,新增17家”的目标。截止到2023年7月底,完成了284家企业的培训任务,共占全年培训任务的63.8%。

三、坚定“三心理念”,践行初心使命

(一)责任之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学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创造条件,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发展的活力不断迸发,以科技创新助推发展提质增效,有效服务超达模具、万达轴承、思源赫滋等企业46家,帮助企业申报获批实用型专利126个,南通锻压、天南电力等企业的10个科技创新项目先后获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力威机械、华夏胶片修复2个企业的4个实用型专利项目获省级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学校始终把科技人才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持续打造科创平台,集聚创新要素,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

(二)共創之心,坚持校企共享发展

学校狠抓内涵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设施设备建设上下功夫,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在技能人才质量这个核心关键点上下功夫,注重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经济转型升级、技能人才短缺的形势下,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在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校企融合保证资源共享,实现效率最大化,学校以“四共”来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抓实做细。一是师资共育,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业师资力量,互相交流授课。二是资质共建,校企双方合订行业培训资质,形成国家认可的行业证书,实现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性。三是课程共融,校企双方从实际出发,引进专业的教学内容,制定实际有效的课程,实现校企一体化发展。四是平台共享,校企共建信息化平台,学校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企业更清楚学校的科技创新进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三)必成之心,坚持人才支撑发展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人才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为了让人才的创新灵感奔涌不息,学校坚持多向聚力、外向借力,不断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吸引和配置创新人才资源。创新平台具有汇聚人才资源、推动企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等多重功能,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有了创新平台作为载体,充分激发平台创新活力,最大限度释放平台效能,自然能引凤来栖。学校下属的如皋市江海科技开发公司,近几年来累计孵化121家企业,为企业培育科创类、人才类、服务类项目371个,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360名,涵盖医疗器械、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科技服务、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四、结束语

学校科技创新建设迎“新”而上、向“实”而行。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紧扣当地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三个重心,准确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规律、时代特点与建设要求,围绕提升生存力、竞争力、持续力,点燃创新“引擎”,激发创新活力,学校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以此推动技工教育“强起来”;把握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此充分释放技工教育“强动能”。学校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充分说明,只有思想与行动同频共振,创新与发展才能双向奔赴。

(作者:缪建军,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冒亚培,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技工校企科技
从技工到英雄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科技在线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科技在线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