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耦合性实践路径研究

2024-04-02李喜梅

职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劳动教育工匠精神

■摘 要:工匠精神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劳动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二者在理念价值、目标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深度耦合。当前,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耦合性融合发展还存在执行不到位、融合不紧密等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了构建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新模式,要从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系统发力。

■关键词: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耦合性;实践路径

■课 题: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专项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C-c/2021/03/73)的研究成果。

一、工匠精神與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细节、追求卓越、注重实践的精神状态,其内涵主要包括工作态度、人格品质、技术技能等三个层面:专注负责、踏实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品质;高超的技艺与精湛的技能。这些层面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复杂又完整的精神体系,对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其在劳动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劳动者工匠精神的养成已然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引擎。

(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劳动意识、劳动素养和劳动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将劳动教育上升到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系统推进。高职院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所需的劳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离不开劳动教育的加持。

二、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的内在关联性

(一)理念价值统一

工匠精神强调对工作的执着、对工艺和技能的追求,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劳动认同感和价值观为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工匠精神为劳动教育提供理念素材,劳动教育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实践平台,通过将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在理念和价值上高度统一,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劳动者。

(二)目标功能一致

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所聚焦的劳动价值观相辅相成,二者的目标追求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性。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深入了解劳动的本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追求卓越的态度。从根本上讲,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人的长远发展需要。

(三)运行机制吻合

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既满足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又符合社会对于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对学生个人发展而言,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独立工作、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而劳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深化工匠精神、锻炼实践技能的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提高。对社会发展而言,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均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紧贴社会需求提升自我。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在实施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运行机制吻合,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产生积极影响。

三、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耦合性的实践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通过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校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更好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工匠精神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基础,具备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工匠,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将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可以有力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激发更多年轻人选择职业教育,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使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进一步提升,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将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四、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耦合性发展的现状

(一)执行不到位

虽然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劳动教育的实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实际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过分追求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真实的劳动体验和实践锻炼,无法全面掌握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二是过于强调工作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只注重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注重对技能的深入理解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融合不紧密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劳动教育常被看作一种附属的、次要的教育内容。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和良好品质,同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针对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程度的不高,致使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连接和互动,导致两者的融合程度不高。

五、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耦合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 打造师资队伍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首要的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可否认,一直以来劳动教育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规模化的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导致劳动教育师资匮乏。从根本上改变师资匮乏的现状,高职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不但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而且有着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他们组成了开展好劳动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主力队伍。同时,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积累了丰富的企业资源和企业工匠,是开展劳动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和资源。要建立学校与企业或劳模工匠间的常态联系机制,不断扩展“学生进厂”“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的广度和宽度,通过企业一线亲身感受、劳模工匠讲述亲身经历和故事等,用鲜活的事例感染和影响学生,提升劳动教育的鲜活性。

(二)构建“劳育+”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深化劳动教育的主渠道。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要注重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可见,将嵌入工匠精神的劳动教育课程融入学校专业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构建“劳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实施路径。要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特色,依照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内容,厘清课程中关于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动技能与专业成长的关系,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更加有效地融入专业教育中。

(三)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第二课堂”是深化劳动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补充。通过“第二课堂”,健全劳动教育实践体系,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参加创造性劳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涵养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劳动教育价值,利用劳技室、实验室、课程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导向,借助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强化学生劳动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从而在动手实践中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育精益求精、勤勉奋斗的工匠精神,提升劳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臣.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4-14.

[2]张帆,邹黎黎,郑琳琳,等.试析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及“双师”团队建设[J].就业与保障,2021(10).

[3]赵枫 . 把好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度”[J].基础教育课程,2021(6).

(作者:李喜梅,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劳动教育工匠精神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